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资料图片:舞剧《铜雀伎》编导助理-邓文英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8日15:16  新浪娱乐
资料图片:舞剧《铜雀伎》编导助理-邓文英

舞剧《铜雀伎》主创

  早年在《天马舞蹈艺术工作室》师从新中国舞蹈的奠基人吴晓邦,为日后从事中国舞蹈教学与研究打下较好的理论基础。之后到北京舞蹈学校学习,毕业留校从事中国民族民间舞和实习排练教学近四十年。期间曾应邀赴新加坡、菲律宾、美国、韩国以及国内若干大学讲学、编舞,积累了相当宽厚的教学经验。自1989年随孙颖教授创建《汉唐古典舞》,亲历了汉唐古典舞的筹建与成长,近二十年的实践,对孙颖教授的艺术主张和教育观念有着较深入全面的理解,对中国舞蹈艺术的普及有独特的主张。

  艺  术  简  历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曾分别得到话剧表演艺术家朱琳和越剧老艺人的指点,学习了诗歌朗诵及越剧传统剧目。可贵的积淀、优异的成绩,成为一生艺术之旅的序幕。

  1958年在北京完成中学学业,考入中央文化部直属《天马舞蹈艺术工作室》,从师于新中国舞蹈的一代宗师 ——吴晓邦。期间,主修“自然法则”及吴先生编创的舞蹈作品,同时学习了“戏曲舞蹈”“中国拳术”“水墨画”“古典诗词”和“美国现代舞”等;并随师赴全国各大城市演出,每年二百余场。

  六十年代初期由文化部安排到北京舞蹈学校,接受中国民族民间舞及中国古典舞的规范训练。期间,有机会得到舞蹈前辈戴爱莲先生亲自指导双人舞《飞天》,著名舞蹈家贾作光亲自指导《鄂尔多斯》《牧民的喜悦》。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

  在校任教期间,先后在中国民间舞教研室、实习排练教研室、青年舞团、社教系等部门从事教学。曾参与组织、策划五届中国舞蹈专业的毕业晚会,并为学生创编了《东方白云》《草原雄鹰》《梅花三弄》《乾隆扇》《云水》等教学剧目。还曾执笔撰写舞蹈学校中专部《剧目课教学大纲》并发表论文多篇有关教学实践的文章,也曾经参与创建大学生《舞蹈表演课》的教学实验。

  1980年作为“中国舞蹈家考察团”成员赴北朝鲜进行艺术交流。

  1985年在首届中国舞“桃李杯”邀请赛中,指导学生表演《牧民的喜悦》获“优秀表演奖”,并为此受到表彰。

  1987年受聘于本院“青年舞蹈团”任排练教师兼编导。曾编创《东北秧歌》《云南花灯》《大谢幕》等,并先后出访美国、新家坡和香港、澳门等地。

  1989年应邀出任新加坡“国家剧场华族舞团”总编导,为该团成立十周年团庆编排 “东方舞集”大型舞蹈专场晚会。

  1992年在参加电视剧《唐明皇》编舞后,出任“唐城艺术团”艺术指导,并被“中国影视唐文化研究所”聘为第一批研究员。

  1993年应邀赴菲律宾,参加“华侨中学”75周年校庆活动,并担任大型歌舞晚会《菲华颂》的舞蹈总编导。

  1994年开始涉入中国音乐养生领域,为绿色音乐人孔太编创《养生健身舞》系列。

  1995年随中国舞蹈史学者兼编导孙颖从事“中国古典舞汉唐学派”的创建活动。并于1997年在北京推出中国古典系列舞蹈晚会《炎黄祭》任助理编导。

  1997年带《炎黄祭》中的部分节目赴香港参加国际艺院校艺术节。

  1998年赴美为明尼苏达州“明华舞蹈团”排练教学。

  1999年出任“秦皇岛新艺舞蹈学校”副校长,策划组织教学。

  2000年退修后,受聘于北京舞蹈学院民间舞系东方舞专业任“专家巡视员”。并兼任中国文联舞蹈培训学校客座教授,主持民间舞教学。

  2001年在北京舞蹈学院正式开设中国古典舞系汉唐古典舞教学,受聘于中国古典舞系汉唐古典舞教研室任《汉唐古典舞教学研究》课题研究组组长。

  2002年《中国古典舞基训教材》(内部资料)出版,任副主编。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