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京剧名家汇演 深圳戏迷两天三场享国粹盛宴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5日14:11  深圳商报
中国京剧名家汇演深圳戏迷两天三场享国粹盛宴

余派老生耿其昌

中国京剧名家汇演深圳戏迷两天三场享国粹盛宴

孟广禄出演《探阴山》

中国京剧名家汇演深圳戏迷两天三场享国粹盛宴

李胜素出演《贵妃醉酒》

中国京剧名家汇演深圳戏迷两天三场享国粹盛宴

张派青衣王蓉蓉

  2月22日、23日,两天来深圳大剧院被一股浓浓的传统艺术气息包围着,“中国京剧名家汇演——2009深圳新春艺术关爱专场”两天三场的公益演出,将许多深圳戏迷吸引到了这里,共享国粹盛宴。此次演出汇集了来自12个京剧艺术院团和艺术院校的18个流派的代表人物和经典剧目,规模之盛大,水准之高端,为深圳演出史上罕见。

  两天来,李维康、耿其昌、孟广禄、于魁智、李胜素、袁慧琴、迟小秋、杨赤等名家呈上了《杨门女将》、《李逵探母》、《贵妃醉酒》、《大登殿》、《失子惊疯》等一出出久演不衰的京剧折子戏,堪称是一次“京剧国宝大全”。

  据本报24日从深圳大剧院得到的准确消息,两天三场的“京剧名家汇演”,仅仅在演出前现场派发出的门票就达1600张。记者连续两天前往深圳大剧院,发现尽管如此,门口还是有许多未领到票而不愿离去的人群。23日晚,最后一场演出结束时,许多观众拥到台前,向心中的名角们挥着手,而名角们也把手中的鲜花一捧捧送给了台下的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三次谢幕,记者发现许多名家的眼睛里有泪光在闪动。

  演出结束后,记者采访了耿其昌、孟广禄、杨赤、王蓉蓉、袁慧琴等名家,深圳此行在他们心中留下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印象。

  耿其昌:从艺50载,痴迷依然不改

  和舞台上英姿俊朗的京剧人物相比,一身素色便装的耿其昌更显其余派老生儒雅从容的艺术气质。23日晚演出开场前,和妻子李维康挽臂漫步的间隙,记者和这位有着50年艺龄的京剧艺术家进行了一次短暂而愉悦的交谈。

  “连续两天三场的满座演出,让我们感受到了深圳这座年轻城市对京剧艺术的热爱之情。”看着玻璃门外仍在排队继续等待的观众,耿老师心疼地说:“都能进来就好了,但我知道为了能让更多的市民看到演出,主办方在过道上都摆满了位子。”

  耿其昌坦言,来深演出多次,对深圳市民的艺术修养已不陌生,“来的都是内行,叫好、鼓掌全在点上。”但从观众的年龄结构来看,青少年观众所占的比例不大,这正是京剧需要努力的地方。

  “每个剧种从诞生之日起,票友就相随相生,正是有了他们,艺术才能发扬光大。如何让青少年喜爱京剧,不仅要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还要引导、介绍如何欣赏戏剧,让他们免费看,经常听,听现场。青少年接受能力强,只要想接受,一定会喜欢。从艺50多年,我仍然觉得自己对京剧所知甚少,对它的痴迷依然不改。”

  “毫不夸张地说,从世界范围来说,京剧是最为复杂的艺术,也正是因为它的丰富多变,才让人欣赏起来韵味无穷。”耿其昌感叹:“许多艺术门类都在吸收京剧的营养,单从名称上来说,年轻人熟知的电影《游龙戏凤》、《三岔口》、《宝莲灯》等其实都来源于京戏。”谈及前段时间热映的电影《梅兰芳》,耿老师说:“不管艺术水准如何,他们对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播功不可没。”

  (本报记者 聂 灿)

  孟广禄:从来没感到过京剧危机

  看完《探阴山》片段中“包拯”的最后一个转身、踱步,在一片叫好声中,记者飞速跟进后台,“逮到了”这位被票友称为“最有激情的”裘派花脸京剧演员孟广禄。

  都说京剧演员眼疾手快,不消5分钟的功夫,“黑脸包拯”变成了俊朗青年。

  “刚才有观众说,听您唱戏真过瘾!”记者对他说。

  “是嘛,那敢情好。这个戏唱腔好,人物性格鲜明,感情奔放而又丰富,可以把花脸的那种‘粗犷里的细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难怪观众普遍喜欢。”孟广禄略带谦虚地回应道:“深圳票友多,每回来演出,总少不了和他们聚会,没有戏迷,就没咱的存在。从根本上来说,票友是京剧艺术发展的最大贡献者,政府支持是最大的市场。”

  还沉浸在刚才的演出氛围中,孟广禄脸上没有一丝倦色,只有略带沙哑的嗓音真实地记录了这几天的奔忙与辛劳。“唱戏是最有意思的事情,我非常幸运,坚持了40年,终于有了一帮忠实的观众,我从来都没有感到过京剧危机,只因有他们的存在。”

  孟广禄还透露,由他领衔主演的大型交响京剧《郑和下西洋》刚结束在广州的演出,11月将来深和大家见面。届时,一场由国内顶尖制作班底创作,以京剧为主体,融合了交响乐、歌剧、音乐剧、舞剧等诸多艺术形式的创新京剧将亮相鹏城,我们将再一次领略京剧的酣畅淋漓。(本报记者 聂 灿)

  王蓉蓉:为新人甘当铺路石

  张派大青衣王蓉蓉在23日演出了《坐宫》,她扮演的铁镜公主,不论身段、扮相、唱功、表情都非常好,声音清而润,起伏有至,感情把握得很好很真,令人感受到铁镜公主的可爱、聪明、率真和可亲。这出戏得到了当晚最多的掌声和赞美。

  “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每次来这里都感觉欣欣向荣,格外亲切,而这里的观众对京剧的狂热更是让我深受感动。”王蓉蓉谢幕时,被簇拥到前台的观众叫着名字,记者看到她的眼睛里隐有泪光。

  身为北京京剧院一团团长,被记者问起剧团的新人培养问题。王蓉蓉说,现在团里将鼓励新人担重任,要保证新人出镜率,让青年人崭露头角,为有前途的新人重点安排大戏。而剧团目前正通过京剧大奖赛和空中剧院等方式,达到推新的目的。王蓉蓉告诉记者,团里有一个叫王盼的旦角演员,是团里重点培养的对象,团里有意安排她挑大梁演出许多重要的剧目,并且为她提供了许多演出的机会。“有时也会安排我和她合演剧目,为的就是让她能有更多的机会和观众见面,多锻炼、多实践,让观众熟悉她、喜欢她。”

  (本报记者 于 雪)

  杨赤:深圳戏迷连叫好都很内行

  “我是第一次来,深圳观众的热情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以前听说过深圳票友多,戏迷多,今天现场感受到了他们对民族艺术、京剧艺术的热爱!”在23日的最后一场演出中压轴的杨赤,因传神扮演了诡计多端的曹操而收获了如潮掌声,在22日的演出中他与袁慧琴搭档演出的《李逵探母》因饱含感情让不少观众落泪。

  袁派花脸杨赤,有“小袁世海”之称,在最后一场演出中他和于魁智搭档压轴《华容道》,那种皮笑肉不笑的奸诈,先以义动摇再威胁的阴险,以及忘恩负义、大摇大摆逃走的卑鄙,都博得深圳观众满堂的喝彩和掌声。“在深圳,我感到戏迷是发自内心的喜爱京剧艺术,不光是懂戏,连叫好他们都很内行,市民的文化修养很高。”不过,杨赤也感到遗憾,“这次没有带全本剧目过来,京剧的综合性强,折子戏没有人物背景、没有剧情、没有贯穿的线索,对全面反映京剧艺术有一定困难,应该组织一些优秀的传统剧目来深圳,对普及京剧有很好的作用,要不观众还以为京剧就那几个折子戏。”

  谈到京剧艺术如何吸引年轻人的话题,杨赤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我认为任何艺术的受众面都有局限性,流行乐不是也没有提出要争取老年观众?作为京剧艺术,受众面是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社会阅历和生活积淀的人欣赏,从京剧的历史看就是这样,所以不用担心没有年轻观众,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他们就会对传统的东西逐渐产生兴趣。”同样,杨赤认为“青春版京剧”也只图形式上的探索,起不到让更多观众喜欢京剧、体现真正艺术价值的作用。“我和于魁智合作了一部新戏《风雨杏黄旗》,分别演李逵和宋江,在第5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获得金奖,希望能有机会带到深圳。”(本报记者 于 雪)

  袁慧琴:观众理解激发表演热情

  “这场演出汇集了国内12个京剧院团的各大流派的名家与名剧,有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湖北省京剧院,有梅派、麒派、袁派,有李维康、耿其昌、于魁智,有《野猪林》、《锁麟囊》、《贵妃醉酒》,阵容非常强大,规模空前。”在第一场演出中场休息时,袁慧琴在后台接受了记者的专访,谈到这次演出她难掩喜悦之情,“能参加这样的演出,跟这么多京剧名家同台竞技、交流、合作,对我们演员来说,是非常难得的。”

  当晚,无论是《李逵探母》还是《大登殿》,袁慧琴的精彩表演都得到了观众适时的掌声和叫好声,袁慧琴对此表示很感动。“深圳的观众不仅热情还很懂戏,这对京剧演员来说很重要,观众对演出的真正理解能激发演员的表演热情,让演员演出更投入、更带劲。这样一来,演员与观众之间就形成了一种互动。”袁慧琴还说:“京剧是一种有魔力的艺术,你静下心来去看、去听,就会入迷;否则,怎么样都听不进去。”

  从1990年因大型新编历史剧《契丹英后》开始初展头角,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现代戏《北国红姑娘》、新编历史剧《火醒神州》,到本世纪的新编历史剧《泸水彝山》、《哥哥走西口》,到中国第一部戏曲数字电影《对花枪》,袁慧琴一直在中国京剧艺术界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在京剧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是现在的环境还不是一个能产生大艺术家的环境。”袁慧琴说,“改革开放30年,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比较严重,快餐文化随处可见,整个大环境是比较浮躁的,在这样的氛围下,人心也难以平和,好作品和大艺术家就出不来。”

  (本报记者 祁 琦)

  5点来领票还怕领不到

  【本报讯】(记者 祁 琦)“我终于领到票了!”22日晚7点多,一位中年女士欢呼道。连续两天晚上的演出前,深圳大剧院门前都是人山人海,市民观众们排着长长的队伍有秩序地领取门票。

  两场“中国京剧名家汇演”分别于22日、23日晚8点开始,演出主办方规定观众免费领取门票的时间是晚上7点,而当记者7点抵达深圳大剧院时,已有上千观众正在排队等待领取门票,长长的队伍从大剧院大厅检票口开始,几乎快排到了深南路上。

  “我太高兴了。”刚领到票的许女士兴奋地告诉记者,“我一直都爱看京剧,非常喜欢李维康。为了能亲眼目睹她的风采,我下午5点就来排队了。”正在排队的郭先生则说:“这次的演出名家很多,剧目也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是经典中的经典。对于喜欢京剧的朋友来说,这两场演出实在不容错过。”而排在队伍末尾的程女士一直焦急地望着前方发票处,生怕领不到票。“我今天因为别的事情耽误来晚了,否则现在一定拿到票了。”程女士沮丧地说,“虽然希望不大,但我还是想再等一等,不到最后关头不放弃。”

  两场演出共免费发放400张门票,而两晚前来排队领票的观众则多达两三千人。为了能让更多戏迷票友走进剧院与名家近距离接触,把“艺术关爱”的精神发扬广大,演出主办方特意在23日下午加演一场,1200张门票全部免费发放,满足了大多数观众的需求。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