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深圳商报:《恋爱的犀牛》其实不先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0日13:54  深圳商报

  关万维

  《恋爱的犀牛》再一次来到深圳,也再次掀起一个小热潮。这个事情再次说明,话剧是有商业价值的,文化品牌的商业价值更不可小视。小剧场出身的《恋爱的犀牛》出人意料地陆续上演了10年,有点长盛不衰的感觉,打赢了很多“大”话剧。是否像主创人员说的那么强大还不好说,至少在深圳剧场的上座率很好,号召力也是不错的。

  《恋爱的犀牛》在深圳引起轰动,看上去有一点先锋城市遭遇先锋话剧的味道。但是,笼罩着先锋色彩的《恋爱的犀牛》,其实一点也不先锋。一个穿着西装去喂养犀牛的对爱情很执着的年轻人,对于爱情有很执着的追求。在他的眼里,一位女子可以是“小鸟因为叫不出她的名字而羞愧万分”。在他眼里,她是完美的,哪怕他可以叫她“二奶”。此外,这个作品要表达的东西没有什么是行走在思想或者艺术前沿的,没有太复杂、太矛盾的东西。《恋爱的犀牛》也还保留着小剧场话剧取悦观众的一些手法,一点喜剧技巧,一些故作惊人的台词等等。剧中的人物,只是有一点性格,有一点理想,没有太多开拓性和复杂性的东西,《恋爱的犀牛》之所以与“先锋”沾上边,或许仅仅是因为孟京辉是一位“先锋导演”。

  孟京辉因为导演过《等待戈多》、《一个无政府主义者之死》、《沃采克》、《思凡》、《阳台》等等这样一些作品,获得了先锋戏剧导演或实验戏剧家的评价。但是这不能改变《恋爱的犀牛》作品的本质,“犀牛”一点也不先锋,还是那个出身小剧场的城市情景剧。孟京辉加《恋爱的犀牛》,是一个先锋导演与商业时尚戏剧的一次完美合作。先锋旗号之下的青春剧,既有先锋的时尚快感,也有观看通俗青春剧的安闲,两者结合,产生了一个话剧票房奇迹。如果说还有一点先锋含义的话,那么舞台技巧或许还是比较新颖的。

  我个人看《犀牛》,还是一部很不错的作品,是一部比较有性格或者说有一定理想的青春剧。据称,《恋爱的犀牛》剧本还有英文、意大利文、罗马尼亚文、韩文译本。10年间,《恋爱的犀牛》商业演出累计260场,观众约20万人次。在高校里,《恋爱的犀牛》是被排演次数最多的话剧作品,将近200所高校的学生在10年间演出了将近1000场。毫无疑问这是一部成功的作品,虽然编剧是廖一梅,但是这部作品往往被认为首先是导演孟京辉的作品。导演超越编剧,让作品打上自己的烙印,只能说是一种品牌效应,也就是借孟京辉的“先锋”身份业已形成的品牌效应,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只不过,孟京辉即使导演一百次《等待戈多》,《等待戈多》也不可能成为有孟京辉烙印的作品。

  在我看来,理想主义是《恋爱的犀牛》可以带给深圳观众的最重要的东西。剧本是富有一种理想主义精神的,虽然不是那种追求纯粹艺术思考的作品。“犀牛”还是保持了一种品格,就像主人公的爱情绝不迁就一样。

  先锋这个概念,就是因为要表达生活中或思考中出现的一些更新、更复杂的含义,因此也需要一些新的形式,甚至这些形式会让习惯于传统的人摸不着头脑,甚至有一点光怪陆离的感觉。但是“先锋”首要的不是怪诞,而是表现前所未有的新的含义和新思维的细腻程度。如果说先锋文化是深圳最有可能的一种选择,那么这层意思的真正含义是:不是简单地标新立异,而是捕捉到生活中最敏感的一种思潮并用适当方式表达出来,这与市场没有矛盾。

  如果说孟京辉在“犀牛”之前的实验话剧很失败,说明他的“先锋”是无的放矢、照猫画虎。真诚的先锋作品,不仅可以保持着自己的思考,一样也可以面对市场。市场需要的不一定是嘻嘻哈哈,事实上,准确地捕捉到生活最新思潮、最敏感元素的作品更具市场力量。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