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资料介绍:京剧《杨家将》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05日00:40  新浪娱乐

  演出名称:国家大剧院纪念京剧大师杨宝森诞辰100周年系列演出——京剧《杨家将》

  演出时间:2009年5月18日    19:30

  演出剧场:戏剧场

  主演:杨少彭、李军、凌珂、杜镇杰、杨乃彭、邓沐玮、康万生等

  参演单位:天津京剧院、北京京剧院、上海京剧院

  摘要:杨宝森曾前扮杨继业、后饰寇准,诸多唱段已成为京剧老生唱腔经典范本。此次津京沪五位杨派传人同台演出,寓意杨派艺术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节目介绍:

  京剧《杨家将》之所以能深受中国老百姓的厚爱,离不开杨宝森等无数梨园前辈大师们倾注一生的心血精雕细琢,才使得舞台上富有爱国主义精神的杨家将形象深深根植于人民群众的心中。

  40年代初的一天,杨宝森去向他的姑父、梨园行称之为“通天教主”的王瑶卿先生请教。这位“通天教主”才高艺博、学识丰富,并且善于因材施教。他曾根据“四大名旦”的不同天赋条件,精心加以培育,使他们逐渐形成了风格迥异四大流派。这次他对杨宝森所演过的戏,逐一加以评述,最后风趣地概括为“杨失伍”三个字。那天恰逢杨宝森的舅父、著名小生姜妙香亦在坐,姜先生在旁听了也极表赞同。从此,“杨失伍”即成了杨宝森的别号,在京剧界盛传一时。

  “杨失伍”,“失”即指《失空斩》,“伍”即指《伍子胥》;而“杨”者,其中有几层含义,一则杨宝森本身姓杨,另则除指《杨家将》外,更主要的指的是《四朗探母》中的杨延辉,此戏是杨宝森当时常演的剧目,和梅兰芳、张君秋都多次合作。

  杨宝森创作其代表作《杨家将》,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当时,根据挑班形势的需要,单唱一些折子戏或对儿戏是满足不了群众的需求了。杨宝森先生勤学,好动脑筋,是被人们所公认的。

  一次,他到北京鲜鱼口华乐戏院,正赶上富连成科班上演《潘杨恨史》。他进到剧场里,聚精会神地一直把《潘杨恨史》看完。别人都认为这戏没什么看头,他却看得很仔细。后来人们才知道,杨宝森先生是为了参考《潘杨恨史》的演法来搞自己的《杨家将》。他采取了移花接木手法,将两出硬折子戏《碰碑》、《清官册》穿插在一起,前边挂上《金沙滩》,后边加上《夜审潘洪》,使这出《杨家将》既有人物,又有完整的剧情,还有独特风格的唱腔。

  与此同时,杨宝森与堂兄、京胡圣手宝忠先生老哥儿俩在一块起早睡晚地研究《碰碑》中“反二黄”的唱腔,杨宝忠将小提琴的方法运用到京胡的演奏中来。

  杨宝森的的嗓子宽厚而低沉,音色不够明快,音域也不广,不宜于大起大落。师从余叔岩的他便避开余派的立音、脑后音唱法,代之以自己的擞音和颤音,又利用较低部位如喉、胸的共鸣而使发声深沉浑厚,行腔与吐字力求稳重苍劲,不浮不飘,如写字之笔笔送到。

  《杨家将》一剧包括《李陵碑》和《清官册》,1956年天津京剧院实况全剧录音中,杨宝森、金少臣主演的《杨家将》中,杨宝森前扮杨继业,后饰寇准,其中诸多唱段已成为京剧老生唱腔经典范本。

  此次纪念演出《杨家将》,由津京沪五位杨派传人同台演出;这种阵容的演出,寓意杨派艺术薪火相传、后继有人,也是后人对大师艺术的最好诠释与传承。

  剧情简介:

  仁宗年间,杨氏父子与辽军大战金沙滩,令公杨继业被困两狼山,命其子七郎前去搬兵。主帅潘洪记杀子之恨,将七郎射死。令公又派六郎打探消息,音讯全无。无奈,令公碰死于李陵碑下。杨六郎状告潘洪,八贤王调寇准审理此案。八贤王与寇准定计假扮阴司,夜审潘洪。潘洪招出谋害杨家之罪状,使案情大白。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