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旭 |
依旧是那么谦和、开朗,说话时脸上总带着亲切豁达的笑容,朱旭老爷子给人的感觉永远让人如沐春风。但在采访中得知他前些日子刚病了一场,感冒咳嗽转成了肺炎。他指了指面前的杯子:“刚刚好了些,现在还在喝着虫草。”但只要一开始排练,他总是最早到达排练场的人;剧中他要拉一段胡琴,每天他都会早早到排练厅练琴;晚上怕吵着别人,就用一根筷子别着小声地拉琴;演出的日子里,他从来不安排其他事情;而且传为佳话的是,每次排戏,他都会把自己的台词和对手戏演员的台词重抄一遍,并且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台词捋顺溜了。这个习惯他坚持了50多年,被大家誉为是“谱台词”,他密密麻麻的台词本也成了剧院其他演员学习的典范。只要他在,就是大家毋庸置疑的“精神领袖”,也是舞台上最有光彩的焦点。
今年,是他从艺整整六十周年,但谦虚的他却淡然道:“人艺艺龄60年的演员多着呢!”然而,依然还活跃在舞台上、宝刀不老独领风骚的却仅他一人。其实他在多年前就宣称“告别舞台”,但2003年,北京人艺排演抗击“非典”题材话剧《北街南院》,阔别舞台十余年的他应邀重返舞台;2005年,人艺为纪念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重排《屠夫》,言称是“最后一次上台”的朱旭再次以炉火纯青的艺术倾倒观众,两年间演出了50多场;去年,为了表现抗震救灾题材的《生·活》,年近八旬的老爷子又义不容辞登台表演。“那个时候,每天打开电视都要哭上两回!”而今年,老爷子以79岁的高龄和生病初愈的身体再登舞台,“英若诚当年说,我死也要死在舞台上。但我觉得自己已经快演不动了!”对于上台表演,老爷子坦言,如今自己心里是“又想又害怕,越老越没底”。他自嘲道:“现在生活中经常是有点事儿转脸就给忘了,我真怕哪天在舞台上忽然就想不起对方是谁来了!好在还没发生过这样的事儿!”
从艺六十年,演绎上百个角色,他清楚记得自己演的第一出戏,是在话剧《生长长一寸》中扮演一个有点缺心眼的年轻工人;也对自己艺术生涯中最不喜欢的一个角色印象深刻:“在德国戏《非这样生活不可》中,让我扮演一个盖世太保。由于这方面的文化和知识不够,我只能临时看书补课,脑袋都大了!也得到了很大的教训:演员没知识没文化真是不行!”他甚至坦言道:“其实我能当上演员都是很勉强的事,因为我是个结巴。”但问到他自己最喜欢的角色是哪个,他却开玩笑道:“还没有呢!” 本报记者王润J069 CFP图
去年5·12地震发生后,北京人艺快速反应,以艺术家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在短期内完成剧本创作、建组排练。话剧《生·活》于2008年7月8日在首都剧场实现了首演,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生·活》由郑天玮、吴彤编剧,任鸣导演,雷蕾作曲。同时请出北京人艺元老级老艺术家朱旭与濮存昕、陈小艺等主演。剧情讲的是两个在北京工作的四川保姆,在5月12日那天,得知家乡地震,两人紧张万分,悲痛不已。这时,热情的北京人争先恐后伸出援助之手,无私帮助两个四川保姆,让她们感受到了人间真情。
今年5月12日至17日,话剧《生·活》作为汶川地震一周年的一种纪念再度公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