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人看沈阳刘老根大舞台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5日11:21  沈阳日报
北京人看沈阳刘老根大舞台

北京刘老根大舞台建设时挖出的石磨和石碾

  沈阳刘老根大舞台在北京是什么样,北京人如何看待东北的二人转文化?5月7-8日,记者亲身体会了置身京城的刘老根大舞台,了解北京人的文化感受。

  真驴真磨,二人转门票炙手可热

  崇文区前门东路,在一片灰色调的复古建筑中有一处格外扎眼,如火之烈,如焰般炽,其外貌与沈阳中街刘老根大舞台一样。主楼上有露台,背景由9个鼓组成,中间一个较大。主楼前是刘老根文化广场。其间有一巨大的宫灯,两侧各摆放着一副磨和碾,这是刘老根剧场的标志物。广场两侧有若干扇子型雕塑,和“舞者”红色变形体,具有典型的“沈阳特色”。虽是18时多,仍吸引不少市民在这里休闲散步,还有人取景拍照。

  “喜欢看二人转吗?”“喜欢,真喜欢,以前没瞧过,今年春晚以后才喜欢的。”“买票了吗?”“哎哟,您别提这票了,没听保安说嘛,后三天的票全卖没了。只能这个时候来看预演,过过眼瘾!”“还有预演?”“可不,一会儿就开始,免费!”

  果然,18时40分,主楼露台开始有演员出来,吹唢呐的,舞手绢和花扇的,很是热闹。更有趣的是,一只真毛驴在两个演员的驱赶下竟进入到那个巨大的宫灯里,在内部升降机的作用下毛驴在宫灯顶端露面,与演员共演毛驴拉磨,引得市民开怀大笑……

  建筑带有沈阳特色,建设时挖出石磨和石碾

  据了解,剧场原是阳平会馆的戏楼。现有的资料中,无法得知它具体建于哪年,根据戏楼中悬挂的“醒世铎”牌匾判断,应由明末清初书法家王铎所写。戏楼内部饰有清皇家彩画,至于缘由也是个谜。由于建筑带有明清山西民居风格,且前门地区曾有过晋商活动,人们推断这里曾上演过山西梆子。

  舞台背景是超大面积的LED平面显示屏、柱型显示屏,座椅均为皮质,坐上去很舒服。二楼是包厢,但也可以卖散票。整个剧场有300左右个座位,有空调,环境极佳。演出开始后,剧场两侧有身着二人转服装的服务人员,对年龄大的观众和儿童上卫生间进行引导。剧场外部设有“刘老根小卖店”,出售饮品。后边具有“天井式”结构的院落被改成接待室。红柱、绿窗的设计很易令人想起沈阳的张氏帅府——带有浓郁满族特色的沈阳民国时期建筑风格。整个建设及装饰用时两个多月,投资3000万元,设计方案将沈阳的文化融入到京城文化当中,设计者与沈阳刘老根大舞台同出一人。

  “有些事情真是很巧,毛驴拉磨是我们刘老根大舞台的代表符号,这是赵本山的创意,而2月17日和3月21日在剧场装修过程中,分别在戏楼内和广场上挖出两副石磨和石碾,还有其他生活器皿及陶罐。广场上摆的就是,具体年代还不清楚。”本山传媒集团总裁刘双平介绍说。

  “综艺的形式非常好!更适合年轻人!”

  剧场内座无虚席,秩序井然,没有人嗑瓜子的。演出内容与沈阳的差不多。从年龄构成看,中年人居多一些。郭大爷今年76岁,是“老北京”了,以前听过二人转,这次看觉得这种综艺的形式更好一些,观众喜闻乐见,尤其年轻人,更能接受。一位老太太坐着轮椅来到剧场看戏,经询问得知,这是她孙女为她买的票,问感觉如何,回答是:“逗乐、开心”。

  在政府部门工作的王女士,认为整场演出的节奏完美,能够发出开心的笑,想不乐都不行。忙碌一天了,通过这种形式放松一下,花点钱也值。对于俗与间接的“不雅”,表示没什么,可接受。赵女士从事金融工作,看上去近40岁,她回答道:“这算是很雅了,比看过的其他二人转都好,总之怎么也比电影的床上戏强。”

  通过评价可以看出,北京观众的文化宽容度更大一些。刘老根大舞台入京后首试过关!本报主任记者 李彤文/摄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