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周立波:走进剧场思索上海 搞笑不是我的目的(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0日12:47  新民周刊
周立波:走进剧场思索上海搞笑不是我的目的(2)

周立波登上《新民周刊》封面

  周立波:这上面基本都是我收集的素材,但这个东西只有我看得懂,都非常简略,就和我演出时的提纲一样,有时候就写两个字,比如“烟头”,两个字就够了,我看到烟头思维就自然会发散出去。我的东西都是发散的,我可以从这两个字引发出很多东西,这些都是依靠语言技巧和知识结构做支撑。没人看得懂我的提纲,而且我坚持不要去记台词。我在台上的语言是有韵律的,这些都是语言的魅力,不是台词的魅力。

  海派清口的本位主义

  《新民周刊》:你有个包袱很好玩,说的是“上海男人怕老婆,北方男人打老婆”,你在北方也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那从你的视野出发是怎样看待南北的差异?

  周立波:这是一种文化习惯,没有谁对谁错的。北方人性格比较彪悍,上海人比较含蓄,这是不争的事实。在上海,哪个男人打自己的老婆被朋友知道了,那肯定没人肯和他玩了,但是在北方打媳妇也许是很正常的,这种差异是习惯上的,而不是伦理的问题。

  《新民周刊》:你平时会关注一些北方艺术家的演出吗?比如说,郭德纲和小沈阳,你是怎么评价他们的?

  周立波:会的。郭德纲、小沈阳的演出我都会看,而且我都非常佩服他们,他们都很成功。要知道在东北,像小沈阳这样的人不下几百个,但小沈阳跳出来了,这就相当伟大。我觉得观众应该对他宽容些,任何一个个体的存在都有他的价值,我们应该有一颗包容的心,你觉得他不错你就去看。至于他的表演里有很多重复性的东西,那是能力上的原因,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周立波这样一年推三台完全不同的表演。包括郭德纲,如果相声还有明天的话,郭德纲功不可没。赵本山、郭德纲、小沈阳都是我所钦佩的,非常不容易,这不是客套话。当然在表演内容上大家还有商榷的空间。

  但话也要说回来,郭德纲、小沈阳和周立波是相同经度不同纬度上的产品,相同经度,因为大家都在搞笑,不同纬度,高度不一样,由南往北看周立波是第一名,由北往南看周立波是最后一名,就是这样,喜欢直白的看小沈阳,喜欢直白带点含蓄的看郭德纲,喜欢含蓄的看周立波。

  《新民周刊》:你会借鉴他们的成功模式吗?

  周立波:不会,因为成功很难复制,郭德纲有郭德纲的成功模式,周立波有周立波的成功模式。

  《新民周刊》:小沈阳上海巡演正巧与你的《笑侃大上海》存在时间上的冲突,有人担心会给你带来票房上的冲击,你会有这样的担忧吗?

  周立波:小沈阳有小沈阳的观众,我有我自己的观众,绝对没问题的,上海这个市场太开放了,太大了。我算过一笔账,如果把上海人以一千万为计算,而且不再增长,按现在美琪大戏院的容量和我现在的演出频率来算,我至少演到70岁才能让所有的上海人来看一次周立波的表演。

  《新民周刊》:郭德纲一直致力于挖掘很多传统相声段子,据说已经整理出了600多个,甚至比《中国相声大全》还多。据我所知除了相声外,京剧、梆子戏、曲艺小调等,对于许多并非相声的民族艺术,“德云社”也在不断地整理抢救。而你似乎和他恰恰相反,内容上基本没有传统滑稽戏或独角戏的内容,是这样吗?

  周立波:对,我没有。我觉得真正的高手应该是无招胜有招。海派清口也是一种行为艺术,是台上同台下的共鸣。海派清口是靠逻辑取胜的,它有非常深厚的逻辑内涵。搞笑不是我的出发点,通过搞笑让大家去回味这个城市的记忆。或者用搞笑作为一种手段,来完成大家探索的目的。我没有套路,大家永远不知道我后面要说什么,比如郭德纲的传统相声中有“抖包袱”、“铺路”等等套路,我不喜欢,我的性格也不允许我一句话说好几年。我敬仰传统,但我绝对不会沉迷于传统,也不会靠传统吃饭。当然,一本书有人看了哭有人看了笑,每个人看事物的角度都会不同。

  《新民周刊》:你会不会像小沈阳带着二人转全国跑演出那样,将海派清口的市场推广到全国?

  周立波:不会,而且永远不会。海派清口是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表演形式。我觉得文化需要有本位主义,千万不要盲目地扩张,盲目的扩张只会带来负担。地域文化一定要植根于地域的土壤之上,离开这片土壤,离开这个人群都是有风险的。我毕竟是经商的,我肯定会做商业上的考虑,一个人最怕自我认知功能崩溃,海派清口离开上海什么都不是。

  昨天是今天的启发

  《新民周刊》:你曾经也是个小有名气的滑稽演员,后来怎么就淡出了这个舞台?

  周立波:我现在还是个滑稽演员。当时由于我个人的问题无奈地淡出了舞台,这也是一种经历,但现在我不想多说。

  《新民周刊》:现在回想那些不幸的事件,你会后悔吗?

  周立波:不后悔,我对自己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不后悔,这个世界没有后悔药,说后悔是不负责任。那段时光对我现在的演出也是有启发的,任何一个昨天,对今天而言都是一种启迪,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有时好事就是坏事,坏事就是好事。

  《新民周刊》:海派清口中许多段子都和时下的股市金融有关,这是不是与你的经商经历有关?

  周立波:我经商经历过三起三落,从兴旺到崩盘,再绝地反击再失败,再重来再失败,后来就不想玩了。这段经历很有趣,但太“心跳”了嘛,后来我大哥就把我叫回来了,我是一个收放自如的人。我有一批研究经济的朋友,个个是大腕级的,很多这方面的信息都是他们提供给我的,我再整编筛选,所以相当出彩。

  《新民周刊》:海派清口的表演中还是能看得出传统独角戏“做学演唱”的手法在里面,这两者间的不同究竟在哪里呢?

  周立波:当然,海派清口中包含着传统独角戏的表演手法。但是,海派清口是有文化内涵的。传统滑稽戏除了姚、周等艺术家的作品以外,大多数的东西都缺乏文化,这就是海派清口与传统滑稽戏最大的区别。当然,这是中国的一个怪现象,从事文化艺术工作的人,许多都没什么文化,所以我说小沈阳不该说自己没文化,不然看他的观众算什么?

  《新民周刊》:那现在站在你的角度又是怎么看王汝刚、毛猛达、陈国庆、钱程等一批滑稽演员的呢?

  周立波:上海滑稽陷入目前这样一个尴尬的局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像王汝刚、毛猛达、陈国庆、钱程这样的演员太少,他们都是传统滑稽的佼佼者。我是一个另类,我实在太另类了,我的另类是全上海人都知道了,是只“妖怪”,我是叛逆不叛道的一个人,而且我是非常有勇气接受批评的人,八面来风一家做主,我会吸收所有的批评和建议,然后,我很清楚我想干什么。我创排海派清口的时候就和我大哥说,几年以后我要让所有上海人和我一起对这个城市展开思索,引人笑笑实在是太容易的事,随便什么话都能让观众笑,但是让人和你一起思索就值得探究了,所有看过海派清口的上海人,都为自己身为上海人而倍感骄傲,因为周立波解开了这座城市相关的部分文化密码。

  文化是需要抚慰的,文化也需要认同,我现在就在做文化认同与文化反思的工作,这很有意义。

  《新民周刊》:开创海派清口,你会不会和传统滑稽越走越远吗?

  周立波:现在已经很远了,如果我和滑稽有什么关系那就是我是一个滑稽演员,海派清口和滑稽的关系并不大,因为它们的诉求点不同。

  宠辱不惊,何怕失去幸福

  《新民周刊》:余秋雨说:一百年出个周立波,钱文忠说:周立波的上升空间还很大。现在舆论谈起你褒扬多多,站在你自己的角度又是怎么看“周立波现象”的呢?

  周立波:对于“歌功颂德”我很受用,这种现象表示我的努力得到了认可,但我不会轻飘飘。我的心态非常淡然,我的选择是对的,我的坚持也是对的。今天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水到渠成,所以我不会沾沾自喜,我反而会很珍惜,因为大格局上的褒扬,给我带来了更多的信心,换回的是周立波对这座城市做贡献的澎湃动力。我不是没有出过名,也不是没有出过事,已经出过好多事了,哈哈……我不会受宠若惊的,我已经宠辱不惊了。

  《新民周刊》:会不会因为铺天盖地的褒扬而减少了对自己的反思呢?

  周立波:不会。我是个喜欢思考的人,我天天在思考,我是把思考作为享受的人。现在我看媒体这些大篇幅的报道,好像在看别人的故事一样,我根本没有沉浸在里头,很开心,但也很冷静的,飘飘然是没有成功过的人才会有的症状。

  《新民周刊》:你自己觉得周立波会红几年呢?

  周立波:我没有时间表,我没有刻意地去红,现在媒体的宣传攻势都是自发而来的,不是周立波请来的。首先要我喜欢,我喜欢才能让别人喜欢,我爱,你们才会爱。我在台上观众为什么会那么开心,因为我很开心,我把我开心的东西传达给了观众。我是个很真诚的人,我不装,我没有压力,我没法预计我的事业,我把它当作一种幸福来经营。

  《新民周刊》:那你有没有设想过万一有一天周立波不红了,你又将失去现在的幸福?

  周立波:不会的,我会很安逸地接受,我会寻找另一种幸福。照我的本意,我不愿意每年的演出像现在这么密集,过过瘾就算了,但现在已经有点“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意味,现在我身上背负着太多的期待,都是善意的期待,明年一定不会这样的。

  《新民周刊》:把你打造成一个本土明星也是一种很善意的期待吧,你会介意吗?

  周立波:我不介意。我觉得很幸运,我不想做全国的明星,能做上海的明星就是全国的明星,上海这座城市本身就是明星城市,人不要无度地去寻找认可,能被上海认可已经是最大的幸福了。但我不想被人控制,我要自由,我自由了我才能飞,我飞了才会给海派清口带来精彩。

  《新民周刊》:京昆有传统的程式做保证,传统独角戏有“说学做唱”,因而可以代代相传至今,即使有着萎缩或衰退却不会消失。那么海派清口怎么才能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呢?

  周立波:海派清口没有模式,它还是一个全新的东西,怎么可能有模式?海派清口就好像一个可爱的男人说一些可爱的事情,就是这样。对于年长的观众它是街坊里孩子给老人讲故事,对成年人来讲它就像一个邻居,对小孩来讲它就是一个叔叔。海派清口是很亲切的,如果没有这份亲切感,我估计就什么都没有。这不是一种表演,或者说不是一种纯粹的表演,不是在演戏。说到传承的问题,现在在我的视线里头我的学生还没有出现,但我的学生一定是一个做学问的人,是学历史的、学哲学的、学新闻的,或是学中文的,你得有文化,这是个前提,你得是一个有想法的人,我很多观点是隐藏在笑话背后的,我说过句玩笑话:看海派清口要有高中以上学历,但也不妨碍没有文化的人来享受单纯的快乐。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更多关于 周立波 的新闻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