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映象》原班人马上阵 杨丽萍400万造“响声”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7日09:13  海峡都市报
《映象》原班人马上阵杨丽萍400万造“响声”

杨丽萍

《映象》原班人马上阵杨丽萍400万造“响声”

《云南的响声》演出照

  本报记者柳庆庆

  本报讯 清晨牛铃的晃动声,玉米生长的拔节声,还有蝗虫吃庄稼的声音,从竹子、葫芦或树鼓等自然天成的乐器中流出,伴随着人类膜拜生命的舞蹈,构成一幅自然神秘的画卷。

  这便是杨丽萍继原生态作品《云南映象》之后,携原班人马推出的衍生态作品、打击乐舞《云南的响声》。6月10日和11日,“万科·东明之夏”杨丽萍《云南的响声》舞剧晚会,将在福建大剧院连演两场。这部由杨丽萍花费400万元、带着《云南映象》原班人马打造的舞剧,成了近期中国演出市场最闪耀的“明星”。

  一年打造魅力响声

  与当初创作《云南映象》时抵押房子、砸锅卖铁的“悲壮”不同,杨丽萍筹备《云南的响声》在创意阶段就得到投资,最终全剧花费400万元打造而成。“我用的是《云南映象》的原班人马,他们对舞蹈的理解,让《云南的响声》编排十分顺利。

  倒是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寻找乐器、细抠动作……”杨丽萍对记者回忆起创作过程。而那几面从中缅交界山区乡村间找到的巨型圆鼓让杨丽萍欣喜不已。

  “鼓,是《云南的响声》中最出彩的道具,无论是声响还是巨大体形带来的冲击,都十分震撼。”当然,《云南的响声》中,杨丽萍为自己设计的舞蹈片段,同样是该剧的亮点。杨丽萍三次出场,一次比一次精彩,在舞剧结尾的高潮部分,杨丽萍踩着祥云鼓“轻飘”而来,则是用惊艳打动了观众。一阵近乎狂欢的独舞,不仅舞台上激情四射,观众也情绪亢奋。

  不是乐器胜似乐器

  用簸箕和稻谷创造雨景,手脚并用弹奏一把独弦琴,两人同时吹奏一根新鲜的长竹,全身长满葫芦的人大跳烟盒舞……在《云南的响声》这样一场看似随性却构思精巧的演出中,演员们用不是乐器的东西制造出了“声响幻境”。在“太阳雨”一场中,几个男人把手中的竹片舞得像一个飞速旋转的车轮,发出阵阵风声;女人们捧起麦子,从双手间漏下,落到簸箕里,发出由小到大的雨声。据悉,仅这一幕中所用的麦子就多达3吨。这些原生态的道具和响声元素,让《云南的响声》惊艳了整个演出界,也成为2009年中国舞蹈舞台上最让人震惊的作品。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杨丽萍 的新闻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