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易芝娜 摄影/魏辉
继杂技剧《天鹅湖》技惊四座并捧走第八届全军文艺会演最高奖优秀剧目奖之后,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以下简称“战杂”)又特别推出了一台全新的主题晚会《生命·阳光》,于5月29日惊艳亮相第九届全军文艺会演。据悉,该节目很快将推向市场。
《生命·阳光》运用现代手法包装,让杂技艺术传统意义上的“惊、险、奇、美、难”焕发新光采。战杂团长李亚萍透露,他们是集全团百余人的力量,将一些曾在国际国内杂技大赛中折桂的精品和为晚会专门创作的新节目进行了综合包装,在回归杂技本质之余,也让那些叹为观止的技巧更具内涵、更有情趣。不少观众感叹“这已不只是一场单纯的杂技表演”,有“看电影大片”的感觉。
理念新颖
技巧创新够大胆
演员表演很投入服装灯光像大片开放式设计抢眼
《生命·阳光》由一“序”、一“尾”以及12个主体杂技节目构成。每一个节目都被赋予一个有“生命”的名字:序为《寻》;《跃》是男子抖杠;《恋》是双人软功;《源》是球技;《悬》是软钢丝;《转》是车技;《塑》是男子倒立顶技;《攀》是晃梯;《翔》是女子软功;《耀》是高车踢碗;《缠》是双人绸吊;《炫》是蹬鼓;《光》为尾声。
每个节目听来都很传统,但在技巧方面都有很多大胆的创新。比如“男子抖扛”、“晃梯”等节目,加入了“杠上四周翻腾”、“双人叠加空翻”等高难度惊险动作;“男女软功”中“女撑男”的设计更加挑战人体生理极限;“女子软功”中,6名女子在“鸟巢”上将身体折叠成一只“和平鸽”;“男子倒立顶技”是为本次演出特别创作的新节目,在“战杂”原来已闻名世界的“顶上芭蕾”基础上,改造出新动作,而且由一男一女完成变为由两名男性完成。
晚会以“一个少年的成长经历”为主线,穿插一些小魔术、滑稽戏、抖空竹等“小把戏”,轻巧过渡,保证了晚会的连续性与完整性。
演员表演很投入
表演者不仅仅是机械地完成动作,他们从眼神、笑容到肢体语言等各方面,细腻地传达出每个主题所需要的意境情感。比如“男女软功”中,两位演员配合抒情的音乐,在完成高难度动作的同时,也演绎出一对痴男怨女的悱恻缠绵。艺术总监称,这些演员虽然平均年纪不过20岁,有些入团还不到一年,但他们比以往杂技演员受到更严格的训练,除了专业训练,还要接受舞蹈形体、戏剧表情处理等方面的训练。
服装灯光像大片
青年服装师陶蕾为每个节目量身订造了服装:软钢丝上女演员的“洋娃娃”装,“高车踢碗”女演员俏皮美丽的西班牙舞裙,“女子软功”队伍身穿的纯白紧身装等,都给观众留下崭新印象。
曾参与奥运会、央视春晚等重大活动的灯光师沙晓兰、张顺昌等,为这场晚会设计了变幻莫测、意境深邃的舞台空间:除了换场时不露痕迹地用灯光、音乐等元素精密衔接,还有由500多块LED显示屏组成的巨型电子大屏幕,几乎让观众可以把杂技当成“大片”来看。
开放式设计抢眼
导演组还特别安排一些开放式的表演与设计。比如观众入场时要经过一个“荧光通道”,宛如科学馆中揭示生命起源的入口,提前预示一场好戏即将开演;开场不久,便有四名演员挂着皮条与彩灯,从天而降,直落观众席,迅速吸引了观众的全部注意力……诸如此类的精彩细节比比皆是。
业内称赞
回归到杂技本体
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曾首创将东方传统杂技与西方经典芭蕾相结合的杂技剧《天鹅湖》,引发了“杂技界的一场革命”,在国际杂技舞台上也大放异彩,战杂也因此被誉为“杂技界的风向标”。今年他们从“杂技剧”回归重做“主题晚会”,对此,北京演艺集团总经理、北京市杂技家协会主席李恩杰以及沈阳杂技演艺集团董事长安宁均表示,战杂在艺术理念更新上又领先了一步。“艺术的创新需要勇敢而清醒的头脑。杂技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生命力依然还在本体。战杂人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在达到《天鹅湖》这一高峰时,果断地做了一个理性的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