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是谁在刮起一股《羌风》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1日19:06  新浪娱乐

  我静静地看着,几乎一开始就犹如遭遇美的袭击。我暗想,若用充满民族风情去形容是不够的,用原生态去形容似乎也不够,我能看到古羌人勇武的姿影,也能听到秦汉古风。舞蹈是那样充满生命的激情,歌声中没有一丝皱纹。罗江木与银搓唱的多声部情歌《部落情歌》,令我无法想象他们都是第一次上舞台,那是高天中的旋律,那么悠扬优美而从容,我感到了,这歌声里有非凡的包容。

  汪静泉告诉我,“我们没有给这些歌加任何一个音。”那么这些歌是谁创作的,从多远的岁月传下来?我们听到的是两千多年前的华夏原音吗……我看得热泪滚滚!我相信这个从地震废墟上站起来的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会以极其的善良与美,感动全世界。

  ——王宏甲《在天府的苍穹反复吟唱》

  2009年6月1~13日的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期间,有一台指定节目《羌风》不但给国内观众心灵的震撼,也给国外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来自美国的“非遗”专家汤姆斯说,《羌风》的歌词虽然是羌语,但这丝毫不影响她跨越语言和国界的能力,她必将以其精美绝伦的品质感动更多的人们。

  这次跟随“非遗”到中国来旅游的一位泰国女士看了演出后,也非常激动,她不但要求和众多演员合影留念,还说,《羌风》看得她一次次掉下了热泪,她觉得里面的情感在传达着最美的人类的情感,清澈无比。与此同时,她认为,《羌风》里面所表现的几种羌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让她过目难忘,她觉得这样的表现形式独具匠心。她表示,虽然她对羌族并不了解,但看了这场演出之后,她认为,这样美的舞蹈和音乐是属于全人类的,她希望《羌风》能够到她的国家泰国去演出,让她的同胞也能欣赏到如此精美的音乐舞台剧。

  当掌声一次次响起,当掌声一次比一次长久而热烈的时候,投资上千万精心打造的音乐舞台剧《羌风》已经成为了一个文化重建的热点现象,一个保护与发扬的“非遗”典范。《羌风》在完成精彩亮相的同时,注定将以更为深远的意义为世人瞩目与思索。

  这是一个怎样的《羌风》,又是谁在刮起一股如此具有魔力的《羌风》?

  他们是羌族 他们从废墟走来

  《羌风》的故事从两只羊角顶偶然相撞开始。在羌族的风俗里,青年男女各执一只羊角配对。配对的羊角如果是同一只羊的,那么他们的姻缘就是上天注定。舞台剧铺排了羌族的繁衍生息,全面展示了羌族的文化、传统和生活状态。在看演出中,细心的观众会发现,《羌风》里面一共穿插了6个属于羌族的“非遗”——羌笛、多声部民歌、羊皮鼓舞、羌绣、瓦尔俄足节、羌年,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总导演熊源伟表示:“我希望把《羌风》做成一个活体博物馆,并且是面对世界的。”

  2009年3月12日,在成都西郊的三环外,一个很安静的地方,一个还没有掀开盖头来的《羌风》已经悄悄地开始了排练。也就在这一天,首批羌族演员,告别正在灾后重建的家园,他们从灾区赶来,只为了一个目的,为了羌族,为了羌族文化的保护与重建。

  “我们死了以后,只要他们还在唱,就晓得我们祖先的一些事情。现在,古歌,哪里去找嘛,拿钱都买不到了。”来自茂县曲谷乡的两位国家级瓦尔俄足节传人,66岁的陈花珍和64岁的余珍秀这样说。是一种怎样的力量,使这两位婆婆抛开家里还没修好的房子,扔下家里生病或不会做饭洗衣的老伴,到了《羌风》剧组?“他们也不放心我们,但支持我们。说你们远门也没去过,老了一辈子了,也该出去看看。”在剧组里面,两位婆婆话不多,但很喜欢教年轻人唱她们寨子里流传的歌。平时,如果没有自己的排练,她们会坐在一边静静地绣着羌绣,偶尔,也会忘情地朝着远方唱两句,在歌声里,仿佛,她们又回到了千里之外,那里,有羌寨,有羌碉,有一群生活在云朵之上的人。

  同样来自曲谷乡的陈玉蓉是一个有着10多年党龄的党员,已经当了15年的妇女主任,她说,自己出来,就是为了羌族的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播出去,走向世界。去年5·12汶川地震,羌族的文化受到很大的打击,她看着心疼,觉得自己需要做一点事情。陈玉蓉在《羌风》剧组独唱了一段山歌《娜杰娜拉》,几个男青年在台前玩耍,她背着一个背篼从台后走上来,又慢慢走下去,歌声悠远嘹亮,她说自己很喜欢这么一段,并且对记者用汉语翻译这段歌词大意:“对面的小哥喊你过来,你敢不敢过来,你不敢过来不算男娃子,你过来就算好汉,你喜不喜欢我,喜欢我我们就住一家。虽然我们俩个人住一家,没得地,没得树,但我们都可以创造。只要我们俩人相爱,自己就可以创造。”陈玉蓉说她女儿已经不大会唱她们的羌歌了。

  在《羌风》里饰演释比的冬云寿,在家里是个木匠,以前当过民办教师。他说,“我们那个村子很大多数都能唱能舞。如果不这样,就会失传了。比如我们小一点的,就不怎么能会唱了,像我们那些娃儿不会学。”尤初贵则是个木匠,他是冬云寿舅舅的儿子,在剧中饰演夸耀新娘的释比,很多人都对他的那场精彩演出会心一笑,因为那是对一个民族的幸福所受的感染和祝福。“对羌文化能够传承,就给他们传承下去。我们是一辈子就是下苦力的人了,老了就希望拿点松活钱。既然我们羌族这个民族走出来的人很少,《羌风》剧组也让我们很高兴。”尤初贵很真挚。

  “只有用羌民,才能具有来自他们身上的那种民族气质与民族精神。是他们带来了淳朴,带来了泥土气息,带来了粗糙的生活形态,而这恰恰是都市演员无法达到的东西。”总导演熊源伟说。“在创作时,我更多的是进行的提炼、还原和呈现。在很少的改动和修饰中,希望他们跳着跳着就回到了民间,回到了羌山”,执行导演曹平说,“我们要寻找的是他们血液里面流下来的几千年的特质,把他们身上的很多原始的东西激发出来。”音乐制作、著名音乐人安栋认为,原生态是《羌风》呈现出的一种最为感人的特质,“如果没有了这个原生态,那《羌风》的核心没有了,灵魂没有了。”

  他们是羌族,他们从废墟走来,他们注定要站在世界的舞台之上,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他们是志愿者 他们因为一个信念走到一起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一直在关注着羌族文化保护与抢救的博远文化老总王征,除了去灾区做志愿者,还多了一份忧思和焦急。看见那些寨子被毁了的羌族老乡,他就想为羌族做一件事,想把他们聚集起来,提供两年的生活保障,想保住他们这一群人的羌族文化的传播,保住一个村子的羌族的生活形态。后来,他和朋友,一个30年来一直在关注着羌族音乐的羌族音乐集大成者汪静泉谈起自己的想法,再加上和四川省歌舞剧院周建军院长不谋而合,于是《羌风》在三个人的激情澎湃中诞生了。

  “我坚持用原生态的演员,因为这是我的初衷。这个承诺、冲动,我一直没有变过,我一直在坚持。我要的是一群从地震废墟上爬出来的羌人,在一年后他们重新站在了舞台上放歌的场面。”王征意气风发。

  在四川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的直接支持下,2008年12月19日,四川省歌舞剧院与四川博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在成都签约,联合成立四川省博远羌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双方将合作打造远古羌族风情音乐剧《羌风》,以舞台艺术形式保护、传承和开发、传播羌族历史文化遗产,在恢复重建羌族文化精神家园的历程中,打出“文企联手抢救羌族文化”的旗帜。之后,又相继有北京、上海、成都三家民营企业加入进来,只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保护与抢救羌族的文化遗产。

  2008年11月11日,四川省省文化厅专文对《羌风》项目做批复,批复中强调:对省歌舞剧院采用公司制合作形式走市场,积极开拓剧院创演新形式,予以肯定和支持。同意合作创演羌族题材剧(节)目《羌风》。省厅将在项目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予以指导和监督;项目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应遵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关规定,充分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和唯一性。

  在《羌风》排练期间,四川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视察时说,“舞台剧《羌风》的意义不仅仅是5·12周年纪念,《羌风》要告诉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大灾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羌族文化依然顽强地存续和发展着”,“不仅要建设好物质家园更要建设好我们的精神家园……这种文化重建精神家园重建的信心在当前经济低谷时期显得更加重要。” 中共四川省省委宣传部朱丹枫副部长则指出,“《羌风》作为重建精神家园系统工程中的一项,经过反复锤炼,一定能够成为四川近年来艺术创作上的一个精品。羌风的历史意义还在于:去年的5·12羌族遭受了一次非常大的灾难,羌族文化受到重创;而你们今天的表演就是要让观众感受到羌族文化的伟大重生,在灾后重建的热潮中重生,你们要带着羌风向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展示羌族文化在大爱中重新站立起来了,并将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发扬光大。”

  4月21日下午,著名作家王宏甲到《羌风》排练基地采风,在看完演员排练后激动不已,热泪盈眶。他说:“我要用我的笔把我的这次感受写出来告诉全社会的人,我要把这种最纯真的激动铭记在心间。你们不仅仅是在排练,而是在进行一项伟大的精神家园的重建。《羌风》这个名字很好,风是什么?‘风’指的就是一个民族的共性,你们把这个民族共性的东西挖掘出来表现在舞台上,在大地震后的今天更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这个民族不但存在,还保留了这么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传。现在(羌族)不但活着,而且还在唱歌。我们中国的民间音乐形态很多,但像羌族的多声部音乐是很罕见的。用剧式歌舞这样的形式表现出来,向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奉献羌族文化大餐;在享受到美的同时,还让世界了解到羌族古老神秘的历史文化。《羌风》就是生命的礼赞!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感谢我们的祖先,(是他们)让我们有现在的自豪!”应邀担任《羌风》民俗顾问的国家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田青在看了《羌风》的排练后,心情难抑。

  “太震撼了,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样一群从地震废墟中走来的人,能有如此的状态表现自己的民族文化;这首赞新娘的歌虽然是羌语演唱,但我完全可以理解她的韵味,她的旋律太美了,简直就是天籁之音,过去我对羌族的历史了解很少,只是知道大地震让羌族文化受到了巨大的打击,这种口口相传的文化传承方式面临着危机,我被这些顽强的羌族演员感动。”著名影星郭家铭在探班时也被震撼了,“《羌风》展示了一个民族的伟大精神,展示了大地震后羌族文化在全社会支持下坚强奋起的形象。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我将和《羌风》一起为羌族文化的传播出力。”

  欣然担任《羌风》舞美顾问的著名舞美设计家韩生说:“《羌风》是我国第一部羌族题材的大型舞台作品,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特别是大地震对羌族的重创,更加显得这部作品的重要。我非常愿意加入到这个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创作中来。”他将《羌风》的酬金全部捐还给了剧组,以表达他对传播羌族文化的支持。

  “现在都在讲地震灾区重建,物质的重建很重要,精神的重建更重要。从社会价值来说,《羌风》的排演是一次精神的重建。我相信她的这一价值越来越会被人们所认识。这不仅仅是七十多位羌民老乡的精神重建,而是一个民族的精神重建,《羌风》将成为羌民族精神重建中极为靓丽的一道风景。”《羌风》总导演、著名导演熊源伟说,“敬畏、景仰、责任、热爱,是我创作《羌风》的关键词。”

  2009年5月11~13日,在汶川地震周年祭时,《羌风》首演三场,获得空前成功。6月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期间,七八日两场,《羌风》成为非遗节期间一颗最为璀璨夺目的明珠。在成都完成了精彩亮相后,《羌风》总制片人、出品人王征表示,他们随后将启程,前往省外乃至国外开始全球感恩巡演,让《羌风》的华夏丽音飘扬下去,感动更多的人们,让更多的人们加入到保护羌文化保护世界上每一件“非遗”的志愿者的行列中来。

  他们是志愿者,他们因为一个信念走到一起,他们注定要站在世界的舞台之上,成就一项伟大的精神家园重建的事业!文/石维 林元亨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