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周立波:我对政治不感兴趣 不需要假装德艺双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10日10:21  南方人物周刊

  本刊记者  李宗陶  发自上海

  大家觉得我不是没文化的人

  人物周刊:余秋雨说,上海滩100年未必能出一个周立波,这是什么时候的话?

  周立波:1989年吧。

  人物周刊:他那时候就看过了?

  周立波:是。这个是我断章取义了,好玩好玩的。但是社会上确实也这么认为的:一个人一张嘴一台戏,3600万票房。

  人物周刊:2006年到现在,不管是专家学者还是老百姓对你的评论,当中你最称心的是什么?

  周立波:就是大家觉得我不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人,海派清口里有道理、有思想。

  人物周刊:有没有什么你感觉一下讲到点子上,或对你有启发的?

  周立波:余秋雨说,你要找到自己的语言,周氏语言;钱文忠跟我讲许多对南北文化的误读,比如说北方人骠悍,NO;北方人会喝酒,NO,他用大量史实告诉我,他研究这个的;易中天前天晚上来看演出,一直在那里笑,他居然也听得懂上海话,他跟我讲,真正的大家都是显个性的,意见都是尖锐的……不过我是这样:八面来风,一家作主。

  人物周刊:海派清口里的思想是什么?

  周立波:是我和观众在共解一种文化密码。豁铃子(类似以俚语、言外之意让对方会意)晓得   ?对过铃子接牢,成功。(模仿二人对暗号,口眼都活泛起来)哦格瑞玛!欧巴!(均为拟音)哦对上了,开心啊。有的新上海人也来看,一直问,啥意思啊啥意思啊,听不懂。上海朋友乱笑,跟你讲不清楚,讲了你也不懂。

  人物周刊:一些爱护你的人,呼唤出现“周立波的齐如山”。

  周立波:我一个人完全可以。我每天看14份报纸,一个月卖卖废报纸18块钱,大概4毛钱一斤;读报加上网每天至少3-4个钟头,社会新闻、体育新闻、国际新闻,我的素材大部分是网上来的,我知道喜在哪里、笑核在哪里。有些直接从生活中搬,像“法国总统为什么不去见拉登”,就是我跟一个法国朋友聊天,把他臭得嘞体无完肤;还有打桩模子、元宵模子、撬边模子,都是亲身经历过的。

  人物周刊:好些上海人不懂什么叫“元宵模子”。

  周立波:就是老早坐在老大昌吃咖啡的那帮人。说得难听点,大部分元宵模子是吃软饭的,打扮得山青水绿,专门到舞厅里厢花(作动词用)妹妹的。

  我用词考究过的。现在大家都在学“做特伊”,就“做特”这个词,我有很多种表达:点特、揩特、爆特、走特。杜月笙看啥人不顺眼,鼻头里哼一声,手下就把这个人揩特——这是地位悬殊、自上往下的动作。

  比方那个卡布基诺的段子(讲元宵模子在咖啡馆只点一杯咖啡,坐在那里吞吞吐吐一下午,一杯清咖变成卡布基诺),现在出姊妹篇了:有种女的,好像喝酒很有腔调,一杯白酒老下不去,吃进吐出吃进吐出,个么(那么)变啤酒嘞。

  我掌握的是方法,不是内容。我是梳理新闻时事,不是创作。我搞不懂他们干嘛要深入生活搞创作,生活不就在眼面前吗?我一听要创作了,昏特(指晕眩、昏过去)。

  我对政治不感兴趣

  人物周刊:大家都觉得你开的一些政治玩笑挺带劲,怎么把握这个度?

  周立波:就是自己心中不要尖刻,要坦荡。我学领导人,有人就为我担心,有的就断章取义,我一点都不怕,说你把原始资料调出来看。因为我对整个语言、语气的把握,包括上下文、深浅,应该是拿捏得很准的。

  人物周刊:国外有很多政治玩笑,好像不仅仅是模仿领导人音容笑貌,它对事的。有媒体说你开的是政治玩笑,如果前面加一个“初级”,你介意么?

  周立波:我不是开政治玩笑,我是在阅读和梳理时事。而且我不靠这个东西。《笑侃三十年》里面有过了,《笑侃大上海》里面就没有了,因为我的题材是无穷无尽的。

  人物周刊:大家都知道,滑稽戏也好,喜剧也好,最大的魅力在讽刺。

  周立波:我不是的,我是调侃。讽刺是攻击性的,调侃是善意的。其实我对政治不感兴趣,我对时事感兴趣,但时事里包含了政治,如果碰到,那也不是存心所为。

  人物周刊:听说,模仿温总理在牛津大学遭遇扔鞋事件的那段,有关部门讨论了好几次。

  周立波:我没有听说。有关部门从来对我都是褒扬。有的领导说的,周立波不是宣传部长,是民间艺人。对吧?只要不出格,就是说,政治、宗教、隐私不要去碰,就可以了。其他,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因为我自己的文化修为决定了我不可能闯大祸。我不是一个没文化的人,我读了那么多书,我不会这么头脑不清。

  人物周刊:最近在读的是什么?

  周立波:这两天在看《达芬奇日记》。我读书非常杂,不系统,但我跟任何行业的人都可以对上几句话,也不会让人觉得你很外行。

  人物周刊:群众说,从你的节目里又听出上海人顶顶讨人嫌的优越感。你是不是觉得海派文化天生要比北京的茶馆文化、东北的二人转文化要高一截?

  周立波:很难用高低去分,就是一个品味、口味问题,每个演员自己找对自己的观众。海派文化是什么?是英美文化和吴语文化交融以后的产品,它不可复制。我为什么不出沪?第一,地域文化。海派清口过了长江,就没有亲和力,甚至会引起反感,我没有必要走进陌生的人群。第二,清醒。我是一个生意人,我很清楚市场在哪里。定位很重要,不是什么钱都可以赚的,很多血淋淋的事实在眼前。还有,市场要看它含金量,我说一个概念,就是一个人要有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去换取最大的空间价值,这个很重要。上海在地图上是一点,眼睛一眨就过去了,但这个点诞生了中国六分之一的财富,财政收入六分之一是上海缴纳的,人口只有全国的百分之一。全中国、全世界最有购买力的精英大部分在上海,我何须走出去,我守住这块肥沃的土地就够了。

  再说了,只允许你们在春晚调侃或者讽刺上海人都是娘娘腔、广东人都是大骗子,让全国人民达成这种共识,就不允许一个上海男人在上海自己的舞台上稍微表扬一下上海人吗?

  我不需要假装别人眼里的德艺双馨

  人物周刊:今天大家听你讲当年那些调皮捣蛋的事迹,愈加喜欢你了。不晓得有没有被记忆自动筛掉的部分?

  周立波:几乎没有。我这个人的缺点就是记忆力超强、超于常人。需要记的东西,我过目不忘;不需要记的,我马上忘记。

  人物周刊:你在上滑呆了10年,除了把死小鸡涂了墨水吊起来吓女搭档、在甬道里装鬼吓男生,还干点什么?不然你爸妈和姐姐,怎么三天两头要到学校去吃批评呢?

  周立波:和同学打架喽,早恋喽,他们差不多每个礼拜都要去一次的。我15岁不到进剧团,同学中最大的比我大7岁、最小的也比我大3岁,那个环境里全是比我大的人,所以我早熟。

  人物周刊:网上流传着你因为爱情坐牢的故事。

  周立波:我不想谈自己的爱情、婚姻、家庭。你就想,一个人不可能样样完美、件件称心。我的婚姻是灰色的。

  人物周刊:你的个人生活跟喜欢听海派清口的观众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如果后院起火,如果出来一本《我和周立波不得不说的故事》,估计你的艺术创作和表现都会受影响。有个多次看你演出的观众说,你最近在舞台上的表现跟两个月前不能比。

  周立波:可能上两场我在休整期。最近确实比较忧郁。

  人物周刊:演艺圈许多公众人物由于家务事处理不当,名誉受损,艺术生涯也完结了,上海滩前有阮玲玉。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