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云南的响声》:看杨丽萍舞蹈更看表演(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13日18:53  新浪娱乐
《云南的响声》:看杨丽萍舞蹈更看表演(图)

《云南的响声》宣传照

《云南的响声》:看杨丽萍舞蹈更看表演(图)

其他演员的表演也出众

《云南的响声》:看杨丽萍舞蹈更看表演(图)

杨丽萍的舞蹈是一大看点

《云南的响声》:看杨丽萍舞蹈更看表演(图)

虾嘎的表演也让人过目不忘

  新浪娱乐讯 8月11日,杨丽萍编导和主演的史诗乐舞剧《云南的响声》,将一出“民族村文化遗产”的精彩绝伦的表演搬到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的世纪大会堂的顶级大舞台上。在谈到此次广州演出的看点,主办方透露:“看杨丽萍舞蹈,更要看表演。”

  相较于《云南印象》中“孔雀舞”的唯美、《藏谜》中“荷花度母舞”的空灵,杨丽萍在《云南的响声》中有三段全新的舞蹈奉献给观众:在几十面大鼓“催生”中扮演临盆孕妇的杨丽萍;在薄雾的清晨手提两个牛铃、头顶两只牛角、踏着大鼓和牛铃的交响节奏急舞而来的杨丽萍;在众人酒醉的鼓点中,扮演复活母亲的魂灵、与女儿且歌且舞喜极而泣的杨丽萍。这将让每一个观众感受到杨丽萍内心强大的力量,那最动人心魄的响声!当然了,该剧的看点不单是杨丽萍的舞蹈,更要看整剧的表演,因为除了杨丽萍的好几段独舞外,其它可看的东西同样是令人眼花缭乱。

  在帷幕拉开前,入座的观众就被一个不知从哪里跑来的部落群体包围了,他们每人手里都拿着藏钵,发出一片嘣嘣嘣的声响,字幕屏上显示,这是母体里的“胎音”。在富有生命灵性的树林里,“生与死的较量”在此展开,一个婴儿即将呱呱落地,同时他的母亲却极有可能走向死亡。人们击鼓齐诵“人生人,吓死人,娘奔死,儿奔生”的唱词时,连树林里的精灵都探出脑袋呐喊助威。10来个高达2-3米、直径约1米的巨型大鼓,使得森林充满了庄严的仪式感。在云南的习俗中,能够挑选用来做成鼓的树,本身就是灵性的象征,而孕妇则必须在巫师指定的树下才能顺利生产。

  这场名为《催生》的戏里,烟雾弥漫、灯光昏暗,让气氛显得有些阴森,仿佛处于阴阳两界之间。杨丽萍是全村最美丽的女子,她挺着大肚子,沿着鼓铺成的路,如同走向祭坛般,踯躅蹒跚。接下去的那段舞,也许算不上真正的舞蹈,因为那完完全全是临盆前的辗转和挣扎,杨丽萍面带浓重的妆容,甚至痛楚的神情显得有点狰狞。最后,所有的鼓声都停止了,舞者平静地躺在鼓面上,看不出是生是死。这个疑问,直到舞剧末尾才得以揭晓。当杨丽萍穿着孕妇服装再次登上舞台,与一个小女孩跳双人舞时,你才发现,原来她早已死去,化身为鬼,与人共舞。她柔美的身体与含情脉脉的表情诉说着自己是如何疼爱女儿,但却已经无法用肢体触及她,只能在相互甩头发的瞬间,彼此通灵。

  这是杨丽萍新剧《云南的响声》的第一幕,杨丽萍介绍:“在第一场‘催生’中表现的这个难产而死的孕妇,一直让我很感动。在曾经岁月里,女人生孩子,如过鬼门关,生死未卜。所以,民间有歌谣说:人生人吓死人,娘奔死儿奔生。”

  对慕名前往观看杨丽萍舞技的观众而言,杨丽萍的出场每次都是一次惊喜,在《牛铃舞》里,杨丽萍露了真功夫,她的形象从孔雀女神的神秘悠远,转变成了踏实稳重的耕牛。在这段独舞中,杨丽萍手提两个牛铃,头顶两只牛角,踏着大鼓和牛铃的节奏出场,她变身耕牛的急舞刚劲有力,完全是“孔雀”脱胎换骨。“在我童年记忆中,有一个声音我印象极深,那时候梯田离家很远,四五点钟就要起床去赶牛,透过浓雾的阳光里,隐约走来了一大群牛,牛脖子上的牛铃,云南人称为‘牛铃铛’,叮咚叮咚响成一片,牛角也逐渐清晰聚集在一起,多美的意境。至今一听到那叮咚声,就让我回忆起童年的经历,正是带着这样的感受我创作了《牛铃铛》,这是一段大自然母性十足的舞蹈。”杨丽萍说。

  杨丽萍的最后一次出场,在《喝醉了的鼓》里。太阳从酒桶里升起,男人们都喝得天昏地暗,在醉眼惺忪中,似乎看见了逝去的魂灵,那一位开场时难产而死的母亲。一对阴阳相隔的母女尽情地跳着,令人动情。而饰演小女孩的小彩旗,就是杨丽萍的亲侄女,杨丽萍设计了大量甩头发的舞蹈,将用缕缕青丝去表现母女情怀。

  而剧中其他的表演也十分出彩。广州观众特别熟悉的虾嘎,也出现在该剧中,并且他的表演贯穿整场演出,这个哈尼族“放牛娃”的“烟盒舞”跳起来很像来自云南的弗拉明戈,烟盒击打出节拍,手里脚上的动作像是男版的“雀之灵”,灵动而不乏力量。他身背葫芦,同时吹响芦笙,矫健而修长的身材,让人过目不忘。而剧中还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晒麦子舞;有一根数米长的“竹笛”(竹子),男女演员分列两端,神奇地吹奏出森林里小河流淌的声音;还有一种叫独弦琴的乐器,以竹子和牛皮做成,几十个女子一起拉,制造出“蝗虫翻山”、“蝴蝶振翅”的形象;还有……三四百件乐器多得数不胜数的道具使这场3个小时的超长舞剧让观众看得瞠目结舌。

  如今的杨丽萍已经年过半百了,从未受过专业舞台训练的她,把自己的舞艺归结为对自然的观察,“所谓的习舞,也就是没事观察蚂蚁”。《云南的响声》被杨丽萍称为“大型衍生态史诗乐舞集”,不管是锄头钉耙还是水车石磨,都可以当作乐器来演奏,让音乐同舞蹈联姻,目的是要推广和宣传哺育其成长的云南民间风俗人情。杨丽萍说:“这次千辛万苦从云南民间弄来了几百件乐器,就是为了让大家知道,云南全部都是宝。”对她来说,这部舞剧凝结了许多乡土之情,而对观众而言,则是看了一出“民族村文化遗产”的表演项目。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