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金子》
剧情简介
民国初年,焦阎王谋财害命,夕阳血染。无辜虎子囚牢囚冤,少女金子苦盼苦恋。
无奈过十年,金子已作焦家儿媳,复仇虎子越狱成逃犯。
金子虎子重相见,恋情死灰复燃。情仇碰撞,爱恨熬煎,金子心破两半。
一半儿,爱倾情哥,悲虎子苦难;一半儿怨洒黑屋,愁破镜孽缘;一半儿悬,忧逃犯危险;一半儿乱,哀懦夫可怜。难提防,急煎煎干儿干妈翻脸;怎经得,痛煞煞如兄如弟相残!仇聚恨聚只索散,冤冤相报终须断!
黑林子,阴惨惨;黄金路,光灿灿。金子,磨难中挣扎、呼唤……
演出概要
川剧《金子》历经剧院十载打造,成功入选首届“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荣获了包括文华大奖、中国艺术节大奖、中国戏曲学会奖在内的各类大奖34项(其中国家级大奖17项),成为了中国戏曲现代戏的一个里程碑。作为传承传统文化的先驱,该剧揭示出21世纪戏剧文化的发展动态。
1999年,《金子》作为开幕式剧目晋京参加国庆五十周年优秀剧目展演活动;2002年,《金子》作为中国唯一一个传统剧目受邀参加了“韩日世界杯”开幕式演出;2006年,《金子》赴欧,在法国戛纳(Canne)、圣-路易斯(Saint Louis)以及瑞士诺沙戴尔(Neuchatel)等21个城市演出26场,开创了传统文艺院团以商业巡演模式探索国际文化市场的先河。
近年来,川剧《金子》参加了中国艺术节等中国境内所有有影响的艺术节,并在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10多个省市的大中城市巡演,到北京大学、西南大学等20多所高校与大学生对话,还先后赴法国、德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文化交流,累计在海内外演出200多场,所到之处,都颠覆了人们对中国川剧和重庆文化的传统观念,成为了川剧和重庆文化最有力的播种机和承载体。
《金子》获奖情况
首届“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
文华大奖
中国戏曲学会奖
中国艺术节大奖
首届中国川剧节金奖(第一名)
中国戏剧节曹禺戏剧奖优秀剧目奖
中国戏剧二度梅花奖(沈铁梅)
文华剧作奖(隆学义)
文华导演奖(胡明克)
文华表演奖(沈铁梅)
文华音乐创作奖(陈安业、李冰、郭莘舫)
中国曹禺戏剧奖剧本奖(隆学义)
中国戏剧文学奖金奖(隆学义)
上海白玉兰戏剧奖主角奖(沈铁梅)
上海白玉兰戏剧奖配角奖(陈雪、张建平)
中国戏剧节曹禺戏剧奖优秀编剧奖(隆学义)
中国戏剧节曹禺戏剧奖优秀表演奖(沈铁梅)
中国戏剧节曹禺戏剧奖优秀导演奖(胡明克)
中国戏剧节曹禺戏剧奖优秀音乐创作奖(陈安业、李冰、郭莘舫)
中国戏剧节曹禺戏剧奖优秀表演奖(赵勇、陈雪、刘树德)
中国戏剧节曹禺戏剧奖表演奖若干
中国戏剧节曹禺戏剧奖优秀音乐奖若干
中国戏剧节曹禺戏剧奖舞台美术奖
中国戏曲现代戏突出成就奖
重庆川剧院简介
BRIEFING OF CHUAN-OPERA ACADEMY OF CHONGQING
重庆川剧院始建于1951年,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精诚磨砺,艺术积淀深厚广博,荟萃前辈大师名家名角,造就了张德成等一大批老一辈艺术家和新生代川剧领军人物沈铁梅等中青年川剧表演艺术家。
经过多年的积累,剧院打造了《金子》、《柳荫记》、《绣襦记》、《琵琶记》、《荆钗记》、《井尸案》、《古琴案》、《婚变案》、《乔老爷奇遇》、《赵氏孤儿》等数以百计的优秀剧目,特别是近年来根据曹禺原著《原野》改编创作的川剧《金子》,成功入选首届“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第二名,并囊括了17项国家级大奖,被公认为“中国戏曲现代戏新的里程碑”。
五十多年来,重庆川剧院致力于声腔和川剧音乐的探索发展,肩负中国川剧艺术传承创新的历史重任,足迹遍及全国及法、韩等欧、亚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沟通中外、传播传统的文化灵犀和艺术彩凤。尤其是2006年赴法国、瑞士进行的一个半月商业巡演,赢得了欧洲主流社会的极高赞誉。
周恩来、朱德、邓小平、江泽民、朱镕基、吴邦国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关心重庆川剧事业的发展。郭沫若曾为重庆川剧院题写院名。
现任院长为“两度梅”和文华表演奖获得者、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沈铁梅。
正在建设中的重庆川剧艺术中心是重庆川剧院新址,位于重庆市北部新区高新园,为观演公共文化设施,分为五大功能区,即办公排练区、博物馆区、表演区(大小剧场)、教育培训中心(待建)、配套商业区。整个艺术中心按照“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博物馆的理念来建设,占地63亩,总投资2亿多元人民币,其中主剧场700座,实验剧场150座,博物馆陈列展示面积2000多平方米,另有商务宾馆、餐饮、文化旅游产品等配套功能区,预计2009年10月投入使用。
艺术总监:铁梅
铁梅,女,汉族,研究生,国家一级演员,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川剧代表性传承人),现任重庆市川剧院院长,民建中央常委,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她带领川剧跨入了现代戏曲之门,赋予了传统艺术在现代化背景下新的生命和意义,是把川剧带进欧洲音乐殿堂的第一人。她上下求索,大大丰富了唱腔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被业界公认为“川剧声腔第一人”。她的表演艺术,达到了化用一切可以利用和借鉴的戏剧因素,服务主题、塑造人物、阐发哲理的高级境界。
她先后发表了“在京腔与川腔的撞击中创新”等十多篇学术论文,塑造了《金子》等众多脍炙人口的戏曲人物形象,先后荣获文化部“文华表演奖”等35项国家级、省部级荣誉。其中,她是中宣部、国家人事部、中国文联联合表彰的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是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两度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是新生代中国川剧的领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