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于丹评《图兰朵》文化意义:可以回家了(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4日02:10  新浪娱乐
于丹评《图兰朵》文化意义:可以回家了(图)

于丹评《图兰朵》文化意义

  主持人:于丹老师,您作为中国著名学者,对《图兰朵》这一鸿篇巨制,从文化的角度如何剖析它有何创新意义?依托强大的经济实力,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如何提高?

  于丹:这种文化意义一定是绚烂的,一定是中国式的,是一种典雅的,唤醒了我们的民族心理认同。综观奥运百年、建国60周年、改革开放30余年的的辉煌历程, 看中国的国力日益强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历程。依托中国GDP的强大,中国已成为美元债权国,图兰朵领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展望未来,中国的文化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文化品牌驱动,而《图兰朵》应运而生。作为奥运激情的延续和升华,《图兰朵》自此拉开了后奥运时代“新文化运动”的恢弘序幕,标志着中国文化走出去,向更深远的产业化、商业化方向迈进。《图兰朵》长久艺术生命力的秘密,我对新版《图兰朵》的演绎很高的期待。

  主持人:另外,我们刚接触《图兰朵》发现有很多误读,请于丹老师给我们解释一下。

  于丹:我这次是来致谢的,能见到陈导,而且张导率领这个团队,我是作为一个普通的观众说声谢谢。《图兰朵》我们以前在课本上就曾经学到过,在我们的印象中,所有的歌剧都是西洋的,所有的咏叹调都离我们很远,我从小是熟悉在中国戏曲的古典中,是随着昆曲长大的孩子,所以对咏叹调觉得它陌生、遥远,而且心里肃然起敬,敬而远之,因为我不懂得。而它从故事的母体上讲跟我们的接受程度很远很远,而中国的《图兰朵》中还有中国的公主,而这样一个铁石心肠的女人完全不像中国公主,你可以说是蒙古国的公主。即使是在元代,她能够入主皇宫这么多年,是不能这么做事的。我们小时候读这个故事的时候,为什么对《图兰朵》印象这么深,一个是它有中国元素,二是它有西方的伦理,跟中国的生死观等都不一样,所以你觉得所谓中国瓶子标签里装的是外国的酒。为什么今天和陈导、张导道谢?就是我有幸赶上了1998年雷霆万钧的大雨,站在太庙外看了《图兰朵》,那天风声、雨声呼啸而至,字幕看不清,唱的意大利文完全听不懂。但是我们为什么看完?就是有中国符号,就是刑场上处死王子一开始那一幕,我现在还记得中国18般刑具,行刑是很残暴的。中国的舞美、中国的符号给了一种非常非常直接、简单的元素,而且在那个舞美中,我当时是觉得一个叫着中国公主名义的一出戏来到了中国的太庙,它的光明、温暖、恢弘、华丽跟原来我们理解是不一样的。我那天去看这个戏是一个专门搞音乐的朋友带我去的,他为了给我扫盲,从网上和能找到的唱片里调了三个不同版本国外演绎的《图兰朵》,我都记不太清了。但是有一个印象,就是《图兰朵》这出戏在国际舞台上的演绎是压抑的、灰色的,色调的晦暗、节奏上的冷酷,神秘、诡异,那几个版本差不多都呈现这个面貌。但是在太庙,即使在风雨交加的晚上,我们看到它的调性还是温婉的。所以,它的回来不是在今天回到鸟巢,而是在98年已经回到太庙了,今天是回到中国原汁原味古典太庙后的公主,再跟现代元素鸟巢结合,如果上一次回归是在上世纪回到中国本土的传统,这次是回到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中国,应该说它是第二次回归。

  主持人:想听听于丹老师对《图兰朵》的看法,肯定是给我们更深文化底蕴的诠释。刚才说过《图兰朵》之前有很多对中国文化元素的误解,今天您来了我们也想让您好好剖析一下,误解有哪些?我们应该怎么纠正?

  于丹:我说其实是更外行的版本,我在陈导前谈《图兰朵》是有障碍的,因为我就是作为观众来道声谢,希望今年还会看到。其实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无所谓是纠正,它是一种观念的沟通,我们心中所说的鬼子的生活难道没有妖魔化吗?其实每一个民族在原来资讯不发达,我们本着猎奇与想象,其他民族的生活在我们的观念系统中或多或少、或有意或无意都会被妖魔化。二十一世纪最大的好处就是心平气和接受多元化,彼此沟通,而不是一元化的说服。在今天走过欧洲文化中心论的时代,也不是美国文化强权时代,也不是大家威胁说以后中国文化统治世界的时代来了,我们真的希望那样吗?不是,我们希望世界各国文化有它生长的理由,用自己的眼光诠释大家共有的文化。其实文化的语言是国际的,语法是民族的,每个民族都有它解释的角度,我觉得这种心平气和、多元共存是我们真正期待的这个世纪的文化气象。所以我觉得一部西洋的歌剧应该交给一个中国导演来做诠释,它也可以被其他导演诠释。

  主持人:于老师,听您说话,做您的读者非常幸福。主办方还有一个问题,图兰朵公主是这个歌剧最关键的主人公,这位中国公主作为内涵丰富的文化符号在当下的社会里有着怎样的文化意义?

  于丹:其实我觉得对于当下里讲,任何符号的多元解读是它最重要的,《图兰朵》摆在那里只是个名字,它被冠以中国公主,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以你的文化去解读她。西方给它一个残暴、不合逻辑的故事,而中国人给这个故事尽可能合理的解释,而且以我们人性中笃信不疑来演绎。我记得以前看那些版本,神秘、诡异、晦涩的,演绎的每一个人的角色都非常单调,非常乖张,图兰朵是残暴、嗜血的女人,卡拉夫为什么活下来?他是一个征服者,其实无论是残暴还是征服,这种硬碰硬中恰恰没有爱,爱是一种柔和,是人性的感召,其实卡拉夫是抱着爱而来,而他完成了对图兰朵人性的唤醒,所以他既不是挑战者,也不是征服者,在中国人的眼中他们成为了爱人。这个符号拿到三四十年以前怎么解释,比如说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批林批孔的时候我们都在简单的二元法中做比较,如果我们以那种逻辑解释当时的中国是做不出来当今这种气象的,不是因为我们没有太庙,不是因为我们没有鸟巢,不是因为我们没有外在的设施,而是因为我们的心灵僵化,我们是做是非判断的,我们是做道德谴责的,我们本身不那么信任人性和爱,怎么能拿它诠释西方的歌剧。说当下的意义,就是中国人从自己的心灵情感到物质文明,今天都到时候了,所以《图兰朵》今天可以回家了。

  最后想让你们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图兰朵》的感悟

  于丹:上个世纪西方歌剧演绎了一个中国公主的故事,这个世纪让中国文化演绎一个关乎世界的西方歌剧。所以我想中西的融合最后给大家的是世界的《图兰朵》。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图兰朵》 于丹 的新闻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