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曾被认为思想过于开放,是“垮掉的一代”。然而,现在“90后”涌来,他们以更前卫的姿态向“80后”发起挑战,甚至被称为是“放纵的一代”。其实,他们骨子里是很复古、很传统的,只不过这种复古和传统,被赋予了新的涵义。在春晚,被称为应景节目的相声,如今被80后疯狂追捧,但前提是“嘻哈相声”;几千年前的宫廷争斗,成了90后乐此不疲的游戏,前提是“网络后宫群”。本报今日聚焦80后和90后的时尚风向标,推陈出新之中,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他们的生活态度。 吴德玉
昨日记者电话专访了“包袱铺”的少当家高晓攀,他透露明年他们将拍影视剧
不要以为现在的80后只喜欢打PSP,玩劲舞团,听曾轶可唱歌,去开心网偷菜,他们还喜欢去剧场听相声!改变他们娱乐习惯的是一个叫“嘻哈包袱铺”的80后相声团体。这个团体最初只有两三名相声演员,如今已扩充到67人,看过他们表演的观众接近10万人,甚至千里之外的成都也有拥趸。郭德纲苦心经营了七八年才让“德云社”成气候,而24岁的相声演员高晓攀让“包袱铺”成名仅用了一年多,就欲和“德云社”平分天下,甚至从前追随郭德纲的年轻相声迷纷纷转投“包袱铺”。昨日,记者电话专访了“包袱铺”的“少当家”高晓攀,他骄傲地说:“来看包袱铺演出的观众90%都是80后年轻人,其中的十分之一还是90后,明年我们还要拍电影,拍电视剧!”
·段子·
■这里不卖香烟,不卖火柴,不卖车子,也不卖房子,卖的是乐子;
■我用QQ发射导弹、MSN控制作战、GPRS组织训练、MP4观看吃饭……
■央视新大楼配楼着火第二天,他们把新闻编进段子,“昨儿晚上元宵节放烟花,火一点一放,一个烟花过去了;再一点一放,又一个烟花过了……放了两个钟头,妈呀,中央电视台着火了。”
■某洋快餐的汉堡、鸡肉卷、嫩牛五方都编进了《学外语》的段子里,汉堡成了“饼加肉”。新推出的雪顶玛奇朵咖啡,被他们搞笑地编成了“冰激淋在咖啡里洗澡”。
演出盛况 舞台上都是人
去年5月“嘻哈包袱铺”在北京鼓楼西大街刚成立时,没几个观众,剧场边卖羊肉串的老板帮着卖票,买100块钱羊肉串送一张20元的相声票,现在想买票都买不着。当天去只能买到五六天后的票,一张20元的票经常被票贩子炒到60元。观众最多的时候,连舞台上坐的都是人,演员甚至连做动作的空间都没有,最后消防部门要求必须按座售票,才遏制了这种火爆的场面。
“嘻哈包袱铺”目前的相声演员有67名,平均年龄24岁,几乎清一色是“80后”男生,最小的还有几个18岁的大学生。除了演员,他们还有专门的创作部、营销部、宣传部。记者从上周末就开始通过“嘻哈包袱铺”的宣传负责人预约“包袱铺”创始人高晓攀的采访,足足等了两天,因为他的档期都排满了。
“嘻哈包袱铺”是如何在短短一年时间平步青云,形成难得一见的文化景观?“嘻哈相声”是怎样吸引观众慕名来找乐的?原来,他们的相声表演中加入了很多“80后”才懂的“包袱”,比如动画片人物、网络热点等,他们创作的相声段子紧跟时代潮流,整场演出融入了很多时下最in的网络语、流行语和新闻事件。“雷”、“囧”、“山寨”、“开心网偷菜”等网络流行语,逗得台下观众前仰后合、掌声不断。这些是从老相声演员口中听不到的。
心酸经历 第一个月只挣27元
昨日下午,高晓攀正在录音棚里为新创作的相声剧《说学逗唱之春天来了》做后期,记者见缝插针地和他聊了不少话题。回顾成立“包袱铺”的经历,高晓攀吐出一段“血泪史”:京腔浓重的他其实是河北保定人,8岁起学相声,之后考入中国戏曲学院相声大专班。高晓攀2004年创办了北京相声青年剧团,但最初发展并不顺利,剧团解散后他还干了不少副业:在西单当导购,骑着自行车在北京胡同里刷油漆……不甘心远离相声的他开始联系演出时认识的年轻演员。“我们这一代人很尴尬。毕业以后,大多进不了专业团体,只能自己去找机会自己搭建市场,迫不得已加入市场竞争。”高晓攀说,他成立“嘻哈”是为了让和他一样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吃上饭。草创阶段,为了创作段子,有段时间每天只睡两个小时。
“有人说,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听相声的少,说相声的更少,听相声的80后少之又少,说相声的80后,那只能往死里找。”高晓攀说:“嘻哈包袱铺成立当天,我没有演出台,弄了张办公桌,盖块布就上了。票卖得也不贵,相声20元一场,相声剧30元一场。虽然很便宜,结果还是没人来看,第一个月特别惨,我只挣了27元。”这种尴尬被他们编到了相声段子里:“我们说相声的,不管来多少观众,都得演。来200人,演;来3个人,演;来1个呢?那得考虑考虑。比方说他听着听着要去上厕所,我们还接着说吗?这个观众太珍贵了呀,我们得跟进厕所去。有听说厕所有人递纸递毛巾的,没听说后头还跟两个相声演员说相声的。等他尿完了,还得问,先生您还听吗?”
高晓攀意识到,要说传统相声,他们说不过郭德纲,德云社在北京算是金字招牌老字号。既然包袱铺里都是80后,还不如来点80后喜欢的。于是,80后相声就这么出来了。高晓攀陆续捣鼓出了《山了寨了》、《新白娘子传奇》、《灰姑娘》、《我们开始努力了》几出相声剧,立刻好评如潮,年轻人看了喜欢得不得了。
巡演遗憾 期待明年去成都
前段时间,包袱铺去了南京、南昌、石家庄、大连、济南、东莞等地巡演,“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他们都对我们这种‘嘻哈相声’完全能理解,因为我们的演员都受周星驰的影响很深,表演也特别无厘头,观众都是年轻人,又有谁不喜欢无厘头的相声呢?”不过,高晓攀对巡演错过成都这站还是比较遗憾,“我们以前都看过李伯清的散打评书,对年轻一辈巴蜀笑星也挺关注的,我们期待明年。”
除了固定在广茗阁演出,高晓攀还要把“嘻哈相声”做成产业。“整整一年,包袱铺的纯利润有四五百万,而且我们每张门票只有20元,今后还能做得更大。”高晓攀透露,明年他们会拍摄一部独立电影《新喜剧之王》,向周星驰致敬,演员基本上是包袱铺的相声演员,剧本、投资都有了。高晓攀和郭德纲一样,一只脚在相声圈,另一只脚已经踩进了娱乐圈,他刚在60集电视剧《娘家》中演男一号,该剧很快就会在安徽卫视播出,他说:“我这是试水,今后要拍自己的东西时就有经验了。
拒上春晚 摆正心态
说起前辈郭德纲,高晓攀说:“他是个优秀的相声演员,但我没觉得我们抢了他的市场,因为风格不一样,观众群体也不同,听他相声的人岁数偏大。”不过,高晓攀认为,他和郭德纲身上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都有一股拼劲,“我和他都是外地来北京的,没有北京人的优越感,危机意识都很重,你不好好努力打拼就吃不饱饭。”
很多粉丝强烈建议“嘻哈包袱铺”应该去春晚闯一闯,高晓攀对记者很认真地说,去年春晚就有人找过“包袱铺”,可自己婉拒了。“我当时对他们说的是还没到时候,我们的节目还需要打磨,可说老实话,我对春晚一点都不感兴趣,你看春晚每年都流失大量的观众,现在还有多少年轻人看春晚?”记者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