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王宝社,还是2001年在北京喜剧《托儿》的排练现场。给我的印象,宝社是一个心宽体胖的人,说话幽默生动、声情并茂,常常会忍俊不禁地开怀大笑。
天生爱笑的宝社当时就告诉记者,他是为喜剧而生的,所以立志要把笑声带给更多的人。他说:“都说男怕投错行,女怕嫁错郎,我这辈子很幸运,投对行了。”
从陈佩斯、朱时茂的《王爷与邮差》到黄宏、巩汉林的《鞋钉》,从赵丽蓉、侯耀文的《英雄》到李琦的《月老》,这些小品均出自宝社的笔下。在2008年央视春晚,宝社还应邀担任了语言类总统筹。
从为陈佩斯、朱时茂编导舞台喜剧《托儿》到为陈佩斯、郭凯敏打造贺岁喜剧《亲戚朋友好算账》,再到最近为中国武警政治部文工团的买红妹、蒋小涵等9位活泼靓丽的“娘子军”编导新戏《独生女——让你任性》,宝社在业内赢得了“中国舞台喜剧第一编剧”的美誉。
《独生女——让你任性》11月还将作为第11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首次推出的东方喜剧展的正式参演作品在逸夫舞台上演。宝社自信满满地对记者说:“这部喜剧一定会再次让上海观众笑破肚皮。”
寻找中国的原创喜剧
宝社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系。他一心热衷喜剧,毕业后开始寻找中国的原创喜剧。当时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青年艺术剧院、中央实验话剧团,只要一有演出,他都跑去看,结果却失望地发现,我们的舞台上演过莎士比亚喜剧、莫里哀喜剧,可就是没有中国自己的原创喜剧。
从1995年到1998年,宝社在央视《综艺大观》栏目做了3年的撰稿和策划。那期间,他创作了一批像《王爷与邮差》《鞋钉》这样深受观众喜爱的小品。但是他依旧觉得“不过瘾”,而创作一台喜剧的想法却越来越强烈。
宝社学过心理学,1997年,他开始给自己作心理暗示。每早他都要对着镜子认真地告诉自己:“我一定能够写出一部大型喜剧,我一定能,我肯定能!”他仔细研究喜剧剧本,搜集所有能找到的喜剧剧本。就像书痴一样,他买下了所有版本的莎士比亚全集、莫里哀全集、哥尔多尼全集,买不到的就去图书馆借,借回来一篇篇复印,然后精心装订。他一遍遍地反复研究这些剧本,拆开揉碎了地琢磨。
宝社说,上大学时他读过法国哲学家柏格森一本有名的喜剧理论书《笑———滑稽的意义》,但当时他却看不懂。一开始读莎士比亚、莫里哀的喜剧剧本时,也看不出乐来。后来看的遍数多了,琢磨得多了,渐渐看出了门道。这时再把柏格森的那本书找出来,他用了一天时间,几乎是一口气就把书读完了,“感觉就像是给我写的一样”。尽管在读剧本上有了突破,储备越来越多,但宝社一直觉得自己能力还不够,迟迟没有动笔。
写出自己的首部喜剧
1998年,宝社离开《综艺大观》,到武警政治部文工团做艺术指导。1999年,宝社在戈壁滩一个武警中队呆了3个多月体验生活,又在武警酒泉支队搜集素材。在这里,他写出了自己的首部喜剧《让你离不成》。《让你离不成》的宣传单上,宝社写下这样一段话:“我的第一部喜剧诞生在戈壁沙漠,中国的喜剧也被人称为荒芜的园地,这仿佛一种命运开始了,我要在戈壁沙漠上种树,我要种出一片园地来。”
宝社回忆,当第一部喜剧演出时,他紧张极了,就怕观众不乐,直到戏开演了,观众们一波接一波的笑声响起,他才终于松了口气。《让你离不成》共演了230多场,还获得了2002年全国话剧新作品展演优秀剧目奖和第8届中国戏剧节曹禺戏剧奖优秀剧目奖和优秀编剧奖。这部喜剧让宝社坚定了继续写下去的信心。于是,就有了《托儿》《亲戚朋友好算账》《独生子当兵》等一连串的舞台喜剧作品的诞生。宝社的喜剧创作也得到了观众由衷的喜爱和认可。
探寻艺术的真实力量
谈到舞台喜剧的创作,宝社快人快语:“艺术源于生活,喜剧也源于生活。喜剧创作就是要去探寻艺术的真实力量。”
写喜剧《托儿》之前,宝社曾与陈佩斯一起,到各家派出所采访了形形色色的诈骗案例,《托儿》一上演便成了街谈巷议的文化事件。
《独生女———让你任性》是中国第一部聚焦独生女问题的舞台喜剧,被宝社称作脾气喜剧。
独生子女系列剧的创作缘于宝社出差时的一次经历。那次,宝社亲眼目睹了一对父母在为独生子教育争吵,父亲的无奈和母亲的眼泪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也对独生子女的教育和心理健康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因此开始了近10年的采访与创作。近10年间,宝社先后采访了好几百位部队里的独生子女。
宝社认为:“生活里处处有喜剧。如生活中常见的那些‘一根筋’、‘自作聪明’、‘爱耍小聪明’……这些一搬到舞台上来,让剧中人依然如故地自以为是,让观众像上帝一样俯视着舞台上发生的事,喜剧就开演了,观众就会笑起来。”
当然,在独生女任性耍脾气时,家里的父母和企业里的管理者可真是笑不起来,独生女更不会说自己的任性很可笑。但为什么生活中让人头疼的事儿,在舞台上却能引发出哄堂大笑呢?宝社的解释是:“给你个喜剧审美模式自己去证悟生活,用看喜剧的思维方式去反观生活,你就会有事儿没事儿都能偷着乐。”
喜剧像熊猫一样稀缺
说起喜剧艺术,宝社不客气地说:“中国这么大,但喜剧作者和好的喜剧剧本实在太少,可供选择的喜剧演员也实在太少,尤其是观众认可的喜剧女演员几乎数不出几个来。人才和作品的缺失、教育的缺失、理论的缺失,使得中国的喜剧就像中国的熊猫一样珍稀缺少。”
说到喜剧女演员,喜欢围棋的宝社用棋手段位打了一个有趣的比方:“喜剧女演员中的高手,我觉得宋丹丹、蔡明应该算是职业九段。赵丽蓉、高秀敏去世了,她俩也有九段水平。现在有职业七段以上水平的喜剧女演员,扳着手指头数,不超过6个。”
为什么优秀原创喜剧如此稀缺?宝社不客气地批评:“我们至今还没有专门培养喜剧演员和编剧的学院或机构,正是喜剧教育的缺失才使观众只认可小沈阳。此外,我们也没有名副其实的喜剧思想家和理论家。1983年至今,从未开过一次小品理论研讨会。更让人纳闷的是,每有一部喜剧出现,就会出现一大堆批评。要知道,喜剧不光只有包袱,还要有完整的戏剧架构及喜剧思想、喜剧理论。而现在的一些所谓专家并不去认真研究,这其实是一种学术之危,可谓是‘喜剧的悲剧’。”
宝社希望评论家们先去研究喜剧,再批评喜剧。他认为:“现阶段出现的任何形式的喜剧都是需要保护的。如果有人抱怨观众的喜剧审美情趣降低而迁怒于二人转时,如果有人指责《麻花》一类作品是恶搞时,我不这么认为。要么你有本事去做一个不恶搞的,又可乐又高雅又健康的喜剧。你不能,就不要伤害它。喜剧那么难写,就像大熊猫那么难以培育,我们要给它空间,让它健康成长,千万别吓跑了它。”
本报记者 端木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