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艺院长张和平:《窝头会馆》且慢称经典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9日09:13  北京日报

  本报记者 牛春梅

  《窝头会馆》自首演之后,票房一路急涨,观众和专家也都叫好不断。但在为演员叫好的同时,也有一些专家和观众认为该剧离经典尚有距离,仍存在一些问题。人艺院长张和平也表示,现在谈这部戏能不能成为经典太早,“经典是经过时间打磨和历练出来的”。

  专家和观众对该剧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剧本上,认为作为一部话剧处女作该剧是成功的,但从人艺的标准来看还需要继续打磨。对此张和平和编剧刘恒都做出了回应。

  争议一 “糙”话太多

  《窝头会馆》的语言特色非常鲜明,地道淳厚的京腔京韵,连珠炮似的俏皮话,都让观众感觉非常痛快。但同时语言也是观众意见比较多的。有观众认为剧中的“糙”话太多,《龙须沟》、《骆驼祥子》等剧也都是描写底层人民生活的,却并没有说这么多脏话。还有观众反映有些地方语速太快,让人听不太清楚。

  张和平回应说,语速其实也是艺术构思的一部分,快有快的道理。不过,为了照顾观众,在一些关键情节,演员都刻意放慢了台词节奏,保证让观众能够听清楚。至于“脏话”,根据观众意见,演出过程中已经删除了一些。

  争议二 故事有点散

  《窝头会馆》以白描方式来呈现新中国成立前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有评论家认为剧中缺少主要的故事线和集中的戏剧矛盾,显得有点散,小院里的居民看上去生活得非常封闭,和社会、时代有些脱离。结尾用婴儿的啼哭来代表新生,有点落入俗套。

  张和平回应说,戏剧性不一定通过故事情节来表达,该剧就是要通过对小院居民生活状态的呈现来表达主题——人的生存困境。“观众对这个戏的理解需要一个过程,《茶馆》也是慢慢被人接受的。”

  《窝头会馆》首轮演出36场,刘恒看了6场,他在剧场不同角度去观看、体味演员的表演,他给自己的这部话剧处女作仅打了一个刚刚及格的分数。对于专家和观众的意见,他表示,所有的意见都是有价值的,有些方面自己会做调整,但整部戏的调整不会太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观意识,需要别人去理解,我会坚持自己的东西。”

  对于结尾的争议,张和平和刘恒都表示,孩子还得生,这是能想到的最好的表达方式。

  争议三 作家色彩太重

  有人说《窝头会馆》带有很重的作家色彩,戏剧性不强、流于状态等遗憾,正是因为作家对戏剧舞台的特点不熟悉造成的。

  对此张和平表示,邀请优秀作家来为人艺写戏这个模式不会中断,刘恒已经在为人艺准备下一个剧本,刘震云、莫言等优秀作家也很愿意为人艺写戏,与他们的合作现在正在酝酿中,“人艺的创作将进入另外一个循环”。

  张和平认为,一部戏的成功与否不在于表层,“技巧固然重要,但灵魂和思想深处的东西才是精髓,在这方面文学家们有更深刻的见解,戏剧的繁荣必须有文学的繁荣做基础”。

  接下来,人艺还将邀请刘震云、莫言等人为《窝头会馆》把脉会诊,希望能通过他们的意见,使该剧在主题思想方面有更深刻的开掘。在二轮演出前,剧本还会继续修改,其中的重点就是对主题思想的深化。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