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讯 11月27至29日,国家大剧院歌剧院舞台将为舞蹈迷们呈现著名编舞林怀民的作品《行草》。此次林怀民及他所带领的云门舞集将飞墨行“舞”,根植东方神韵,打破文化藩篱,描摹历代名家,再现中华书法韵律之美。
书法云门:与身体对话
将舞者的身体运用到极致,飞扬在空中,翻卷腾跃,像狂风里的乱叶,像一朵落花,挣扎着离枝离叶;像最孤独的武术,没有可以征服的对象,最终只能征服自己。
享誉国际舞坛的云门舞集在2001年编作了“行草三部曲”的首篇——《行草》,从汉字书法美学 “帖”的传统,发展出一脉相承的线条律动与笔墨的淋漓泼洒,也与创作者身体“停”、“行”的速度,“动”、“静”的变化,“虚”、“实”的互动,产生了微妙的对话关系。
舞蹈、书写、力量
唐代的书法里有太多与舞蹈互动的记录,裴旻的舞剑,公孙大娘的舞剑器,都曾经启发当时书法的即兴创作。杜甫童年时看过公孙大娘舞剑,到中年后再看公孙弟子李十二娘的舞蹈,写下了著名的诗句,描述舞蹈时剑光闪闪、夭矫婉转的动率。然而这些诗句也同样是描述书法美学与身体美学最恰当的句子。“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其中的动与静、行与止、放与收皆是力量爆发与收敛的律动。
在《行草》中书法的运用并不只是写字,不只是玩弄视觉外在的形式,而是向内寻找身体的各种可能。汉字的书写是创作者感觉到自己的呼吸,以丹田运气,源源不绝带动全身的动律。
多年来,云门的舞者在学习静坐、太极导引、拳术武功的同时,也在学习书写汉字。他们各自散开,在高大的排练场的小角落里,或临楷,或行草,皆是用自己的身体在理解《书谱》上字句,用自己的身体理解汉字书法最奥妙的美学本质。
《行草》──肉体的书写记忆
即将上演的《行草》中,舞者用身体拟写“永”字八法。空白的影窗上,随舞者的身体律动,出现各种笔画。舞台背景上,也大量投影出怀素“自叙帖”等书法名作,与舞者身体的动作形成对比、互动与呼应。舞者黑色的衣裤在舞动时,与背景的书法墨迹重迭,若即若离,产生有趣的变化。
其中一个场景由前台向整个舞台投影书法,拓本里黑底反白,投影在舞者身上,文字书写随肉体律动起伏,像彼德·格林纳威(Peter Greenaway)在电影《枕中书》(The Pillow Book)里魔幻的东方书写与肉体的关系,也让人想到“刺青”,文字沁入肉体,彷佛比镌刻在金石上有着更为真切的切肤之痛,让人更加难以忘怀。
云门舞者每周有固定的书法课,逐渐地,中午午休时刻,看到舞者三三两两在一个角落书写汉字,好像书写里有一种“瘾”,难以戒掉。之所以能够成“瘾”,大部分都与身体的记忆有关,因为书写好像舞蹈,是全身的投入,是一种呼吸,正如呼吸是戒不掉的一般。 JJ/文
《行草》一篇用身体身体写就的鸿篇巨制!
演出时间:2009年11月27/28/29日
演出地点:国家大剧院·歌剧院
演出院团:台湾“云门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