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了10年的川沙沪剧团创排的原创大戏《田园新歌》下月初将登逸夫舞台。至此,本市沪剧院团的梯级布局渐成规模:除了实力最强的上海沪剧院外,区级院团有绿叶常青的长宁沪剧团、宝山沪剧团及新复活的川沙沪剧团,另外还有勤苑、勤怡、志勤沪剧团等多家民营沪剧团活跃在基层——上海沪剧院团目前已形成了“立体”布局。
本土艺术 基础深
沪剧作为上海的本土戏曲艺术曾拥有相当广泛的观众基础,鼎盛时期上海知名的沪剧院团有十多家,很多区县都有自己的沪剧团和沪剧明星。此次复活的川沙沪剧团原本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川沙是有着上百年历史的沪剧之乡,沪剧起源之一的民歌“东乡调”就发源于川沙。上世纪80年代,川沙沪剧团曾创造了一部戏连演1300场的纪录。但近年来区县沪剧院团大都销声匿迹,演职人员流失,剧团名存实亡。十多年来,川沙沪剧团处于名存实亡的境地,剧团的演职人员也都分散在各处。
重视文化 气候好
区级院团的“复活”和民营院团的活跃,是上海各级文化部门的重视的结果。从中国舞蹈“荷花奖”落户长宁区到静安区打造的“戏剧谷”,上海的各区县对“文化牌”的重视日益显现。今夏宝山沪剧团的《红叶魂》得到了宝山区的支持。而此次川沙沪剧团的复活依然与有关部门的支持分不开,分散各处的演员们都回到了剧团、拥有了编制。原创大戏《田园新歌》请来了剧作家张东平编剧、笑星秦雷执导,资深作曲奚耿虎任作曲,主演则邀曾获“白玉兰奖”的名角方佩华担任,颇有大干一场的架式。
布局合理 有强项
目下上海沪剧院团“三级”梯队的分布有了较明确的“分工”。“老大”上海沪剧院的创演具有综合性,而各区级剧团和民营剧团则各有强项。近年来,区级剧团的“命题作文”做得相当好,长宁沪剧团的《陶行知》、宝山沪剧团的《红叶魂》,都是在创作前就看好了市场。而川沙沪剧团的《田园新歌》则展示浦东开发建设20年来的巨变,此剧在基层的巡演已在安排。一些民营剧团深入市郊“边远”地区演出形成特色,曾获“全国服务农民基层文化建设”先进称号的勤苑沪剧团,去年一年就演出了500多场。
虽然戏曲市场的不景气,但如沪剧这样的上海本土艺术在基层依然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也正是沪上区级沪剧院团“复活”和民营沪剧团得以生存的基础。 本报记者 王剑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