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 张晓依
十一月二十日(北京时间二十一日),比利时的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上海文化周在比利时开幕。此次上海文化周展示了上海文化艺术的特色和海纳百川、大气谦和的城市形象。其实,早在一百年前,上海和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去布鲁塞尔的人,会发现大街上到处耸立着具有比利时中世纪风格的建筑物,但沿着比利时王宫外的环路一直走下去,很快能看见一幢散发着浓厚古代中国色彩的建筑——比利时皇家历史与艺术博物馆分馆。这幢被称作“中国宫”的中式楼宇在布鲁塞尔欧式建筑群中格外突出、别致又神奇,给纯正古典的西洋文化带来一股浓郁、别样的东方情调。
关于它的身世,近百年来有着各种传说,迄无定论,就连比利时官方网站上对此的解说也含糊不清。这更为这幢楼宇罩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其实,要讲清它的来历并追根寻源的话,必须从1900年巴黎世博会和上海土山湾孤儿工艺院说起。
壹 玛塞尔展台秀东方情调
1900年,当世界伸开双臂迎接新世纪的到来时,法国人正忙于在自己的首都巴黎第五次举办世界博览会,这也是巴黎1867年向世界承诺每隔11年就举行一次的系列世博会中的最后一次。在这届世博会上,一名法国人设立的展台引起了很多人的浓厚兴趣,他就是年轻的法国建筑师阿列克桑塔·玛塞尔。
玛塞尔对东方式建筑特别钟情,作品大都具有浓郁的东方情调,因此获得“东方特色建筑师”的美称。他设计的很多作品,今天都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景。1900年,刚届而立之年的玛塞尔踌躇满志,在巴黎世博会上设立自己的展台,并推出了以东方情调为主的世界园设计,其中包括中国式的亭、台、楼、阁等园林建筑和日本风格的宝塔、木桥等。
说到这里,让我们暂且把镜头从巴黎移向上海。远在千里之外的上海西南角的徐家汇,当时有一家法国天主教耶稣会创办的土山湾孤儿工艺院,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职业教育机构。院中生产的油画圣像、彩绘玻璃、金银铜器等驰名中外,尤其是木雕作品和家具制作,由于技师技艺精湛,充满创意,又能根据客户要求制作流行款式,格外受到欢迎。当时住在上海的外国人都喜欢使用土山湾出品的木雕家具,并称赞他们的作品“可以与欧洲最好的工场媲美”。
这届巴黎世博会上,土山湾孤儿工艺院第一次选派作品送展,送展的是一组他们雕刻制作的徐家汇园林建筑模型,由于展品性质相近,这组雕刻模型被放在了玛塞尔展台。
土山湾孤儿工艺院凭其高超技艺,首次亮相便荣获金牌。历史往往由于人们的一些不经意之举而添彩生色,摇曳多姿,这组徐家汇园林建筑模型无意中掀开了中比两国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一页。
贰 莱奥波德二世发出订单
1900年前后,当时的比利时正由莱奥波德二世执政,这也是比利时国力发展最快也最强的时期。1900年,莱奥波德二世应法国政府邀请前往巴黎参观世博会,当他在玛塞尔展台看到包括土山湾模型在内的充满东方情调的亭、台、楼、阁时,触动了心思。原来这位国王对东方事物有浓厚兴趣,他早就想在自己的王宫里建造一系列东方建筑聊作慰藉。玛塞尔展台上风姿绰约的东方园林建筑让他心驰神往。回到比利时,莱奥波德二世立刻吩咐宫廷大臣向玛塞尔发出订单:制作包括中国宫在内的一组东方建筑。
这是一笔大生意,且又来自比利时王宫,玛塞尔极为重视。凭着自己对东方建筑的关注和了解,玛塞尔在深思熟虑之后画出了中国宫的建筑图纸。但他深知,中国宫殿派建筑造型繁复,屋内陈设尤为复杂,所用材料也各有讲究,以他一个外国建筑师的身份很难胜任。最适合承担这项任务的,无疑是来自中国上海,坐落在徐家汇的土山湾孤儿工艺院。他们位于中国本土,熟稔各种中国典故,又掌握精湛的雕刻技艺,实在是承接这张订单的不二人选。
经过一番繁琐复杂的运作程序,当莱奥波德二世的这张订单到达上海的土山湾并开始具体实施时,已经是3年之后的1903年了。比利时政府为了确保国王的心愿能够圆满实现,特地指派了比利时驻上海的总领事薛福德负责监督此事。为此,薛福德多次前往土山湾监查,并再三叮嘱孤儿工艺院院方:不计任何代价,使用最上等的木料、最珍贵的金银配件来制作装饰,所有的工程花费均由莱奥波德二世的特别账户拨款支付,保证安全。
叁 土山湾孤儿工艺院承造
土山湾位于上海徐家汇南面的肇嘉浜沿岸一带。19世纪,因疏浚肇嘉浜、蒲汇塘河道,堆泥成阜,积在湾处,故得名“土山湾”。1864年,进驻徐家汇的法国天主教耶稣会命人将土山削为平地,在此遗址上创设土山湾孤儿工艺院。几十年间,这片土地上诞生了中国有史以来最早的西洋美术传授机构,形成近代中国印刷工业的发源地,创造了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多个第一,掀开了中西文化交流史的重要一页。
土山湾孤儿工艺院有四个部门最为著名,分别是木工间、画馆、印书馆和五金工场,莱奥波德二世的这张订单主要由木工间承接,画馆和五金工场参与辅助。木工间是孤儿工艺院最大的一个部门,主要为上海及中国各地的教堂提供圣像、祭台等宗教用品,同时也为社会各阶层制作浮雕、塑像、摆件、装饰屏及各种家具用品,椅、橱、写字台、沙发、仿古家具是他们的主打产品。木工间发展最盛时拥有工人和学徒近300名,作品曾参展包括世博会在内的多次中外盛会并屡获金奖。木工间有此盛誉,在很多程度上是因为拥有一位出色的掌门人,他就是木工间的主任葛承亮。
葛承亮,字卧冈,原名Aloysis Beck,是一位德籍耶稣会修士。他1854年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1892年来华,次年起即长期担任土山湾孤儿工艺院木工间主任一职。葛承亮勤于钻研,喜欢动手,精通多门技艺,是土山湾出了名的“办事相公”。他会绘画,懂摄影,精鉴音乐,擅长建筑,对木雕技艺更是有很深的造诣。他对中国文化怀有浓厚的兴趣,尤其崇拜三国时期的传奇人物诸葛亮,这从他自拟的中国姓名和字号中就能看出端倪。葛承亮平时对孤儿十分照顾,并毫无保留地向他们耐心传授各种技艺,故孤儿们对他印象很好,也非常乐意听从他的指挥。
葛承亮从拿到国王的订单和玛塞尔的图纸那一刻起,就沉浸在兴奋中,他不满足于纸上绘制的中国宫的草图,他要将中国文化的灵魂灌注进去,让整座建筑活起来。他阅读大量各种相关文献,并利用教会便利条件,从各地将所需的文物、民俗、图案等细节信息源源不断地搜集到土山湾。他还有个优势,他手下约300名经长期严格训练的土山湾孤儿技工中,有画家、雕刻师、木匠、金银铜铁匠等各类人才。正是有着深厚的积累和这样一支强壮整齐的队伍,葛承亮才得以开始转动他的指挥魔方。
肆 雕梁画栋倾尽技师心血
他首先选定上等柚木作为基本木料,以确保整座建筑的高品位;然后规划安排石狮、巨柱、鼓墩、旗杆等主要部件,一切都充满着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接下来考虑的就是局部细节了。中国宫殿式的建筑对细节非常讲究,这也是最考验设计施工者的地方。葛承亮为此倾尽了全部心血,他在立柱、门檐、窗棂、护壁板及雕梁朱栏上设计的中国历代人物故事和民俗传说,及各式祥兽和吉祥图形等多达数百种,其中神话传说有盘古开天地,黄帝战蚩尤、钟馗捉鬼、仙翁弈棋等;小说戏曲人物有中国四大美女、霸王别姬、苏武牧羊和唐玄宗与杨贵妃、岳飞战梁王等;文人系列有孔子、孟子、陶渊明、欧阳修和孟浩然、白居易等;帝王系列有周武王、武则天、元太祖、崇祯帝和清顺治、乾隆、道光、光绪及慈禧太后等;三国故事是葛承亮的最爱,自然不会缺阵,从桃园三结义、吕布战三英,到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借东风等,简直将一部“三国演义”都搬了上去。其他还有汤若望、徐光启等宗教人物和梅花与葫芦的图案、寿字与喜字的写法等吉祥图案,若一一汇总起来,堪称一部丰满形象的中国传统文化史册。
这些生动传神的图像都是由中国修士刘必振领衔的画馆师生绘就。
土山湾孤儿工艺院的画馆是中国近代最早系统传授西方绘画方法的场所,最初由范廷佐、马义谷、陆伯都相继掌门,1880年刘必振出任画馆主任,开创了画馆最辉煌的时期。他们的画作从19世纪中期开始参加各类中外博览会,屡获大奖,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画馆和木工间有过多次成功合作的经历。1887年,土山湾刊印《道原精萃》,木版插图有300幅,由画馆师生绘图,木工间派人雕版,双方合作出书。这次来自海外订单的中国宫工程,是双方的又一次合作。为表示对国王的尊敬,刘必振还特地指派画馆学生孟杏棠画了一幅莱奥波德二世的画像,作为礼物送给比方。
这次工程的合作者还有一方是笪光华修士领衔的五金工场。这个工场负责金银铜铁器的冶炼和制作,主要生产各类宗教器皿,也出品座钟、铁床、黄包车等生活用品,还修理管风琴等外国乐器、提供相应零部件。它最传奇的业绩是1911年为法国飞行员环龙修理飞机,这是中国航空史上不应遗漏的一页。环龙那次在上海的飞行表演,是国人首次亲眼目睹飞机在蓝天翱翔。
伍 矗立布鲁塞尔成为胜景
工程于1906年终于顺利竣工,一座美轮美奂的中国宫呈现在大家面前。整座建筑高18米,长30米,造价达到45000元(银元)。
建造工程耗时4年,运输和组装同样花费了漫长的4年时间。等到中国宫在布鲁塞尔北郊国王的御花园里巍然屹立并正式开放时,已是1910年。莱奥波德二世将中国宫作为自己宴请上流社会的宴会厅。一进花园,首先看到的是宫门阶梯前的一对威武石狮,正面4根蟠龙金漆柱子巧夺天工,雄伟壮观,承托巨柱的4个鼓墩造型别致,充满神秘。二楼一对左右对称的大型木雕彩凤栩栩如生,仿佛在空中展翅飞翔。屋顶有4根旗杆,四周朱栏玉砌,浑然一体。屋内屋外大量情趣盎然的历史人物组雕更是让人目不暇接,感叹中国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整座建筑雕梁画栋,飞檐流丹,金碧辉煌,独特的造型和浓厚的东方情调博得了来宾的交口称赞。
随着时光流逝,中国宫今天已成为比利时皇家历史与艺术博物馆的一个分馆,专门陈列代表荣耀、财富和文化品位的中国瓷器。1000余件陈列品中,每件都经过精心挑选,其中最早的瓷器是中国宋、元两朝的珍品,其他多为17世纪至19世纪的外销瓷,有着极高的审美和历史文化价值。中国宫的建筑和环境所体现出来的东方特色以及宫内所藏珍贵丰富的陶瓷藏品,使其成为布鲁塞尔的一大观赏胜景而名闻遐迩!
后记
中国宫的建造与开放至今正好百年。今天,人们只知它们出自法国建筑师的设计,而忘却了它们更是产自中国的一对宁馨儿,真正催生它们的是中国上海土山湾的一群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