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末红遍中国的电影《39级台阶》近来又被话剧中心搬上舞台,并邀请到香港话剧团杨世鹏前来导演。
这个故事的电影版本分3个:1935年版、1959年希区柯克版和1978年彩色重拍版。而话剧的故事更接近于1935年版。该剧讲述了平民汉纳偶然卷入间谍战的过程,既步步惊心,也有美女相伴,4位演员扮演了150多个人物和物件,充满了想象力,引发了多个喜剧点,成为近来上海舞台上有戏剧性的、机智的话剧。因此,本报邀请到《商鞅》的编剧姚远、话剧《武林外传》导演何念,以及传播学副教授柳珊,一起来探讨该剧的得失。
本报记者 朱光
智慧 无法抗拒
姚远(著名编剧):《39级台阶》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重大的颠覆。这个戏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形式。该戏主创把《39级台阶》的“内容”变成了一个个的“台阶”,借助这戏里的一个个“台阶”,展示的是编剧的幽默,导演的聪颖,演员的才艺,舞台设计的灵巧,无一处不闪现着创作群体智慧的光华。在这个时代里,观众也需要智慧和欢乐的满足。
写舞台剧最大的难点也许就是时空安排。可是在这个戏里,一切束缚都不存在了。一切都是假定的。观众感觉到了,无处不是戏,无处没有戏。演员只要换一顶帽子他就是一个角色;橱门打开之后,它就是一个旅馆;一道光柱的移动,加上一声汽笛那就是火车在奔驰;一束轻纱,两个人摆动一下,那就是溪流……这些玩艺儿在中国的戏曲当中都有。可是让人家在话剧舞台上这么一造,把我们给毙了!
创作 集体发挥
何念(青年导演):实事求是地讲,这个戏从形式上看并不算创新,但是创作方法却是值得学习的。它便是现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集体创作。集体创作能充分发挥演员和导演想象力。它利用肢体剧的表演方法,让舞台假定性无限放大。演员在创作过程中除了扮演人物之外,还可以扮演物件、环境,甚至用外化的表演展示人物复杂多变的心理状态等。此外,这种创作方法还能多视角表现空间,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段交待同一时间在不同空间所发生的事件。
该剧的舞台基本是一个“空的空间”,但也就是这种空,加上一些提示会给整个舞台带来最大限度的遐想。可以表现天上地下,水里云间,屋里屋外等。这样的变化有时只需要通过演员的表演就可做到,非常流畅。
情节 漏洞明显
柳珊(同济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副教授):悬念剧是非常需要智慧的,不是体现在台词或舞美设计上,而是情节。情节是此类作品最大的看点。所以,侦探小说或者悬念剧,会有固定粉丝,且长盛不衰。
作为一名悬念剧的爱好者,我并没有从这出话剧中感受到太多情节的扣人心弦,反而还有点失望。因为其中的情节漏洞比较明显。举个例子说,这个戏既以“39级台阶”为名字,可到最后,“39级台阶”仅仅只是一个犯罪组织的名称,并没有什么情报价值。实在犯不着男主角汉纳为之历经千难万险,更不用说还要搭上安娜的一条命。
如何在话剧舞台的有限时空设计并完成悬疑剧跌宕起伏的情节构想,牢牢抓住观众的心,显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