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盛
有人说,2008年,台湾有两部让人瞩目的戏,都和数字有关:一部叫《海角七号》,几乎让人相信台湾电影将从此再次复兴;一部是反映1949年后国民党军人及其家眷在台湾生活状态的话剧《宝岛一村》,赖声川和王伟忠(台湾著名电视人,《康熙来了》的创意人)的联手之作。用赖声川的话说,《宝岛一村》引发的热潮,只有20多年前的《暗恋桃花源》才能比拟。早已退出娱乐圈的林青霞去年特意飞回台湾来看这部戏,她在《苹果日报》上如此评论:“看得我如醉如痴,时而感伤,时而欣慰,有时大笑,有时抽泣;泪还没干又破涕而笑,还没笑完又哭将起来。”
赖声川说,这部剧直接取材于历史,将许多台湾人的乡愁浓缩在方寸舞台间。据他介绍,《宝岛一村》去年在台北演出时,很多观众带着爸爸妈妈来看。音乐一响起,就有人开始掉眼泪。“我一个朋友说,当演员开始用山东口音讲话时,他就开始哭,因为他已太多年没有听到爷爷说话的口音。林青霞也说,她那时同样掉了眼泪,因为她也是山东人。还有一位老人,当舞台上响起《松花江上》时,她激动地从座位上站起来跟着一起高歌。”
当杭州人还在咀嚼上个月林怀民留下的清雅舞姿时,下个月22日、23日,《宝岛一村》就要来杭州了,作为快报2009年“璀璨演出季”的第二个项目。
赖声川被追了两年才答应排
每次说到这部话剧的来历,在眷村(1949年随蒋介石撤退到台湾的国民党军人及家眷的住宅区)长大的王伟忠总会“咬牙切齿”地表示,自己是怎么苦苦追了赖声川两年,讲了100多个故事,希望赖声川能将它排成舞台剧。可是赖声川边听故事边抹眼泪,却始终不应承,直到2年后,才突然说:“可以了,我知道怎么把整个故事用舞台说出来了。”于是就有了《宝岛一村》。
有人将《宝岛一村》比作台湾版《茶馆》,因为它在舞台上呈现了眷村3个家庭60年的生活变迁,结构庞杂却举重若轻,一个小故事演出来就是一个大时代。赖声川坦言:“这部戏要在短短几个小时内讲几十年的历史,需要有个架构,一开始我没有找到方法。伟忠不断讲故事,讲童年经历,我突然觉得看到戏了。”
尽管眷村的文学色彩比较悲苦,但眷村的戏剧故事并不悲苦。赖声川说:“朱天文等作家的创作偏重眷村悲苦的经历,但可能王伟忠讲述的故事感染了我,让我感觉眷村充满了苦中作乐的欢乐。”赖声川透露,王伟忠曾经讲到,邻居的一个女孩子对他有意思,知道他在窗口读书,就站在自己家里同样的位置和妈妈聊天,希望引起他的注意。类似这样的场景将在剧中多次出现。
它让你真正深入地了解台湾
赖声川表示,对于这部剧他并不是没有遗憾,“伟忠追了两年,我才答应做这件事。在这两年时间里,很多老人走不动了,甚至走掉了。我在想这个故事如果早点讲,就会有更多人看到。后来我们安慰自己,晚到总比不到好。”
赖声川称:“这部戏将让大陆朋友真正深入了解台湾。我的一个大陆朋友来台湾看这个戏,说‘上百万人离开大陆,他们的日子是怎么过的?在看这个戏之前,我们对这样的问题甚至都没有好奇过’。”
赖声川表示,《宝岛一村》真实记录了1949年以后生活在台湾的特殊人群,探讨了那些中国人半个世纪以来的命题——你到底是谁,你的家到底在哪里。“从想回家到回不了家,到眷村就是家,最后到还有一个家在大陆。到了上世纪90年代,剧中人各自回大陆寻亲,应该算是全剧最高潮。”
尽管赖声川一再强调,在这个戏中他尽量让自己退出去,但据赖声川的妻子丁乃竺透露,剧中最感人的一段台词引用了赖声川写给女儿的信。在该剧结尾处,一个父亲在留给儿子的信中写道:“人的一生哪是能估算的,像我跟你妈妈一样,我们漂洋过海,共同组织家庭,像一场梦一样。我只能说,人生就像奇迹,能够跟你们走这一趟觉得很幸福。祝福你,希望你这辈子永远不知道什么叫战争,这里就是你们的家。”赖声川说:“我觉得这是我心中对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一代人最深的想法吧。”
(责编: 葱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