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深圳日记》:09深圳原创话剧“扛鼎”之作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19日23:48  新浪娱乐

  题记:

  你是深圳人吗?我是深圳人。

  这个城市三十岁,我在这个城市奋斗了三十年;

  所以,我的奋斗史,我在白纸上记录下来的日常点滴,题为《深圳日记》。

  我们都热爱这个城市,爱这个城市的青春与不羁;

  我们更热爱这个时代的这个城市,火热、进取、激情四溅。

  字字句句,都是真实的自己,真实的、拼搏的、激昂的、不息的日子

  每一个人,每一桩事

  ……

  王晓鹰工作室与深圳市剧协共同制作,以国话名导王晓鹰导演率其工作室以王乙诺为主的年轻艺术家的积极努力下、深圳剧协从容为任艺术总监的大型多媒体话剧《深圳日记》经历了从创作机制到运营机制全面、紧张的探索、碰撞与筹备后,终将于12月20日在北京民族宫首演,1月3号返回深圳保利剧院以“本土原创”之名,担当09“首届保利话剧节”的闭幕演出。而继《有一种花的语言》荣获广东省鲁迅文艺奖之后的深圳剧协,《深圳日记》将以何样的舞台艺术造诣与全新的运营机制向北京和深圳的观众交出一份怎样满意的答卷?从容向媒体详细介绍了关于这部剧的几个侧面。

  有意思的是,剧目题为《深圳日记》,而从主创团队到上台演员、从选题到选角、从剧目立意之所等诸方面,这部剧都在浓郁的“深圳性”中透出完全的“非深圳性”。“深圳”与“非深圳”在剧中可谓互为表里,虚实相生。

  意义之一:

  “非常深圳”的文化产业机制下展开的制作与创作;

  “非止深圳”影响力与运营模式。

  不得不提到,作为文联十分活跃的构成“深圳剧协”,在全国剧协开创了几个先河,而以“剧协”身份制作、创作话剧,就是其中十分显著的一条。《深圳日记》之前,《贺方军》、《有一种花的语言》均获好评。而在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的领导下,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的项目“创意剧场”连续三年“获优秀创意奖”与“优秀组织奖”,“09创意剧场”除了推出“读剧”等百姓戏剧生活的立体丰富化活动外,《深圳日记》份属本土原创的“年末巨献”。因此,〈《日记》这一舞台硕“果”,直可追溯至深圳市文化产业政策的扶持之“因”,有别于专业院团、戏剧院校之专业创作,根源机制上,可谓“非常深圳”。

  值得深究的是,在“非常深圳”的背景前提中,《深圳日记》在剧目创作与运营机制上却展开了绝对非止于“深圳”的新的改革与探索,比如,国话名导王晓鹰的引进、如深圳选角、北京排练的演员排练模式、如深圳剧目北京首演的模式……,诸如此类,都在致力于探索出一条既融合中国高端、先进的戏剧力量、又不失特区讲效率、讲科学、讲创新管理的具有“深圳特色”的戏剧发展之路。

  意义之二:

  王晓鹰(北京名导)+从容(深圳名编),

  多年好友联袂主创“双城联席话剧”

  以《死亡与少女》、《萨勒姆的女巫》、《哥本哈根》、《霸王歌行》、《赵氏孤儿》(越剧)、《荒原与人》等构思独特、有着鲜明形而上探索精神的王晓鹰,是近年来关注率最高的“名导”之一,而艺术博士的资历与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的行政职位,令他长于站在更高的视点上,展开对话剧肌理、形式、所指、能指的深究与实践。而此次应邀执导《深圳日记》,一来基于多年志同道和好友从容之请,二来为深圳特区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中的价值所动,三者,题材上“大时代”中的“小人物”的题材,通常是根植于现实主义题材的优秀作品强大的根基。

  而同任制作方——深圳剧协的从容,以国家一级编剧之资质,出任艺术总监。事实上,她和她的两名助手,三个“女婵娟”,及身兼数职的会员,担任了几近内地一个剧团推出一部新剧时的所有工作:从项目申报开始,到确定剧本、组织团队、项目管理、运营统筹,而刻意不走“老”路、眼光高远的从容为首的剧协主席团,致力于通过此剧的运营,趟出一条令“深圳”原创话剧走出深圳、到更广阔的区域、寻求更好的资源共享、机制合作,除了在这部戏上达成高水准的艺术实现,更令“戏外之戏”——深圳原创戏剧事业得以踏上一条健康、坦荡的“高速公路”。正是这一点不熄灵光,令从容和她的会员们,以惊人的爆发力与持续力,极有效率地完成了一部新剧制作过程中大量烦琐的事务性工作,坚持到《深圳日记》的舞台呈现。

  意义之三:

  深圳话剧原创机制的首次成功“迈出深圳”

  (1)   深圳“选角”,北京排练

  《深圳日记》剧目在运营机制创新上非常闪亮的一点体现在演员机制:深圳本土演员,北京异场排练。早些日子,导演飞抵深圳,在红荔路市文联小楼中展开了紧锣密鼓的“选角”动作,前来应试的角色并非全是纯粹专业话剧演员,很多活跃在深圳本地小剧场、小品创作舞台,均为具有相当表演才华与演出经验的演员。截至十一月十二日为止,演员的筛选工作业已全部完成。

  (2)   京、深演员同台互竞,技艺水涨船高

  在与“选角”的本土化形成鲜明比照的是,参与本剧演出的另一部分演员,属于国家话剧院编制,而本剧的排练,均在国话排练的剧场展开。深与京两地演员同台,均获裨益:来自深圳的演员们,通过排剧,充分领略国话优秀演员的专业优势,看到差距,从而快速在表演经验、舞台创作上精进提高;而对北京演员而言,在深圳演员与本剧这一新模式引进的行为上,更多的体味与触摸到深圳与深圳人深入骨髓的创新、激情与行动力。

  “这个机制的开创,对深圳而言,就是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学到北京最高水准的专业院团更好的表演、更好的流程、更好的机制。”从容说。

  意义之四:

  “非常深圳”的题材与“非止深圳”的立意

  从题材而言,此部大型多媒体都市话剧《深圳日记》是以一个曾开发和建设深圳城市的亲历者的视角,围绕着普通印务试用业务员郑新强如何在这个年轻的城市里打拚,如何在逆水行舟的环境下,顽强发展客户,如何在灵与肉的冲突中努力坚持真诚的过程,激情地展现了那个火红的令人难忘的年代。题材无疑“非常深圳”,但吸引王晓鹰与从容之点却远远超越“深圳性”。可以说,深圳改革开放30周年的历程,正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在一个城市的缩影;而男一号“吴浩”的奋斗与心路历程,是深圳人心与人事的折射,亦是中国人心与人事的折射。从“以点覆面”的艺术创作手法而言,“吴浩”=深圳=改革开放的中国。而其间人性的善、恶、沉、浮、自我挣扎,则无疑,早已立足表现“大时代”中的“小人物”,早已立足于人性探讨的艺术致高点。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