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文硕希望用民族音乐剧把百老汇掀个底朝天(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21日17:13  新浪娱乐
文硕希望用民族音乐剧把百老汇掀个底朝天(图)

品牌中国产业联盟四虎

文硕希望用民族音乐剧把百老汇掀个底朝天(图)

文硕荣获2009年品牌中国影视行业年度人物奖

文硕希望用民族音乐剧把百老汇掀个底朝天(图)

文硕荣获2009年品牌中国影视行业年度人物奖

文硕希望用民族音乐剧把百老汇掀个底朝天(图)

文硕与品牌中国秘书长王永和新浪内容总监曾祥雪合影留念

  新浪娱乐讯 12月19日晚,文硕站在横写着“2009年,他们为中国赢得尊敬”广告词的大会标牌之下,兴奋地从品牌中国产业联盟副会长杨子云先生手中接受“2009年品牌中国影视行业年度人物大奖”奖杯和奖状,并第一个即兴发言:“感谢品牌中国产业联盟和中国品牌界对中国第一部音乐剧电影《爱我就给我跳支舞》品牌价值的认同和支持。我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像英国的麦金托什一样,用中国的民族音乐剧,把美国百老汇掀它个底朝天!衷心希望品牌界继续支持中国的民族音乐剧。”奖台下数百位企业总裁和品牌经理雷鸣般的掌声,无疑是对《爱我就给我跳支舞》这部开中国音乐剧电影之先河的创新作品所蕴含的“品牌影响力,推动力,责任,力量,梦想”的最佳鼓励。

  进入21世纪以后,在全球音乐剧电影再次抬头的时代背景下,音乐剧界和电影界的某些人士敏感地意识到,迄今为止,中国百年电影史上尚无一部百老汇叙事音乐剧导向的歌舞电影,这无疑是中国电影界和音乐剧界的一大憾事。填补这一电影类型片空白,尽管在市场上会很不讨好,但将具有重大的品牌价值和历史价值。于是,2009年8月26号,《爱我就给我跳支舞》在全国院线顺利上映。这部音乐剧电影首次在民族文化与欧美文化、传统娱乐与现代娱乐的冲撞与融合的多元社会文化背景下,对历史上和当代各种音乐剧思潮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重新思考,并从艺术风格上应证了叙事音乐剧是中国现代民族音乐剧赖以发展、融合之专业美学底蕴这一基本观点,这是前所未有的。这种音乐剧理念的转换,可以引发电影界突破简单歌舞娱乐的传统思维模式,帮助中国音乐剧尽快走出目前深陷的困境。

  回顾30年来欧美音乐剧产业演化历史,在以欧洲流行歌剧和演唱会音乐剧为艺术中心的产业体系的卵翼与支撑下,极度繁荣的英国四大名剧缔造了令人瞠目结舌的财富繁殖速度。曾几何时,音乐剧作为现代戏剧的核心力量,在产业链增值中的作用被无限放大。在唯利是图的某些市场主体眼里,这曾成为创造市场价值的最优和最快的方式。如果说百老汇“黄金年代”以后开始走下坡路,那么,欧洲主流音乐剧在全世界的极度膨胀则加速了它的雪崩速度,同时,它也像一把双刃剑,不仅诱发了中国一度沉睡的音乐剧市场,而且成为直接诱发中国音乐剧危机的“堰塞湖”。

  在这个媒体加速更新、投机意识喧嚣、泛滥的时代,传统娱乐方式由于边际利润率日益递减而愈加成为娱乐市场的弃儿;曾经的歌舞娱乐新宠——音乐剧产业,也由于其市场前景模糊而使投资人逐渐对其失去兴趣。放眼2009年的音乐剧市场,除《猫》多少有赚以外,无论是欧美音乐剧还是原创华语音乐剧,无不难逃一劫,市面上遍体鳞伤,看上去哀鸿遍野,歌舞的脆弱性暴露无遗。音乐剧——这颗娱乐经济上曾经最闪亮的明珠,正在世人眼中从天堂跌进地狱。难道每种娱乐方式都会有终结日这一趋势提前来临?于是,人们对音乐剧市场危机升级的担忧再度风生水起。

  我们坚信,人类只要存在一天,就需要听故事,需要歌舞娱乐。谁也无法否认流行歌剧(或演唱会风格音乐剧)与产业链结合所产生的巨大财富效应。只是“流行”趋势一旦腐朽了“一首歌就是一场戏”、“一支舞就是一部剧”这一现代音乐剧最崇高、最神圣的“叙事”美学,投机便成为盈利的主要手段,艺术与娱乐的结构势必严重失衡,整个中国的音乐剧产业也将处于系统性风险爆发的临界点。

  在我看来,这些风险尚属综合影响较为有限且具有可控性,不足以持续掀起“音乐剧海啸”。但值得强调的是,这场危机让我们隐约看到中国音乐剧潜藏的一系列潜在风险,如果置若罔闻,那么,中国音乐剧产业的复苏之路将更显曲折,稍不慎重,就会掉进万丈深渊。

  中国音乐剧主要受到哪种元素的影响?是否必须脱掉百老汇外衣?如何原创中国风格的民族音乐剧?一句话,面对中国目前的音乐剧危机能否找到出路?中国未来的音乐剧道路,无疑地,必须主要从以民间歌舞为代表的民间小戏的汪洋大海中去提取、提炼。这种歌舞资源是如此的丰富,以至于我们很多音乐剧人往往不知道应该如何去采风、整理和研究,而这些消化工作是中国民族音乐剧孕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步骤。也就是说,我们要创作我们自己的民族音乐剧,首先必须选择中华民族的题材,用中国化的音乐,中国化的舞蹈,中国化的唱词,真实而充分地描写中国人自己的生活。只有基于中国民间土壤而建设起来的中国风格音乐剧,才能为广大的中国人所接受和喜爱。自上个世纪20年代以来,近代民族音乐剧就犹如一座铁打的营盘,在进军戏剧改良运动的战役中,披坚执锐,冲锋陷阵,抢滩登陆,攻城拔寨,立下了汗马功劳。从儿童歌舞剧、《西施》、《沙漠之歌》 ……到《木兰从军》《孟姜女》《白毛女》……一部接着一部,源源不断,既具有鲜明的社会时代特征,又具有浓重的民族文化内涵,体现出一种民族思想与现代文化结合的智慧色彩。

  面对先辈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民族音乐剧遗产,我们应该如何发扬光大呢?这是中国音乐剧潜藏的一系列潜在风险中的第二个重大问题。在整个世界各民族文化相互撞击、相互整合、相互汇流的时代大潮下,我们的民族文化遭遇了现代性大潮的猛烈冲击,民族文化资源在迅速流逝,传统价值规范遭遇空前的损毁,而不得不一步步走向“文化混血”之路。与此同时,欧美音乐剧进入中国的历程因为水土不服,一点也不顺利,中国音乐剧产业开始面临要么全线溃败,要么急流勇进的十字路口。

  中外音乐剧文化融合过程中,新的与旧的往往会格格不入。旧的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新的美学体系又没有建成,中国音乐剧处于尴尬的两难境地。由此可见,惟有在批判传统与判逆传统中建构当代民族音乐剧的美学模式,才能完成以百老汇叙事音乐剧为基点的现代民族音乐剧美学试验和美学旨趣,从而使古老的民族音乐剧精神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这种传统的民族音乐剧、古典音乐剧与现代的叙事音乐剧在戏剧美学层面上的深度结合,熔民族性于世界性,铸传统性于现代性,正是着眼于整个人类音乐剧当代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在传统歌舞娱乐精神积淀的基础上,呼唤和寻求更符合现代音乐剧生存的,具有典型的现代性品质的民族音乐剧精神。正因如此,我们的民族音乐剧就像一条川流不息之河,在历史的艰险旅程中随形就势地向前奔腾而去,沿途不断地吸纳融合新的营养和流量,也许,这就是我们的民族音乐剧始终不曾消亡的根本原因。

  民族音乐剧,这个经过近代历史风雨洗礼过的娱乐图腾,重返现代中国舞台,现在正是最好的时节。无动不舞,无声不歌,这是一种决非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音乐剧所能比拟的、多么美好的中国民族音乐剧境界啊!在音乐剧人难为的低潮日子里,这一升级版娱乐图腾所体现出来的气质、精神和威力,犹如一朵火焰,必将照亮中国音乐剧产业的未来,给全世界带来温馨和快乐。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