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盛
赖声川曾经很动情地说过,《宝岛一村》是小S的老板王伟忠自己的故事,因为真实,所以动人。没想到,快报读者跟赖声川的看法那么相似。
昨天本报发出邀请,请两位读者去广州看《宝岛一村》的大陆首演,要求是说说为什么想去。结果有200多位读者发来短信渴望成为《宝岛一村》大陆首演见证者,大部分人都说是因为王伟忠,才迷上了眷村。最终,我们从茫茫一大堆短信中选出的两位读者,都是王伟忠迷。
这两位读者分别是70后和80后的男人,因为王伟忠,对那个由1949年前往台湾的外省军人组成的眷村历史非常了解。
70后的方耀在嘉兴工作,他说他在网上看《宝岛一村》片断时,听到剧中唱起“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时,非常震撼。
80后小伙子刘成军在浙江摄影出版社工作,对眷村非常深刻的印象就是,剧中王伟忠妈妈搬家时,把眷村的老门牌号码拆下来,钉在新家的卧室门上,用王妈妈的话说,这样已经去世的王爸爸才能根据门牌找到自己家。刘成军说,当他在王伟忠的纪录片《光阴的故事》中看到这个情节时,非常感动。而这个让人流泪的情节在话剧《宝岛一村》的第三幕也将感人呈现。
除了这些,两个男人还一致提到了“眷村菜”。据说在王伟忠的
电视镜头中,眷村菜非常诱人。而在话剧中,眷村菜干脆变现。每场演出,每个观众入场时都会领到一个包子,而这个包子,就是眷村菜的代表,因为眷村中的人来自大陆各地,所以也带来了各地的饮食文化,在剧中包子的制作者是一个台湾老太太,她跟着眷村的天津邻居学会了包天津包子。据说话剧在王伟忠的故乡演出时,这个老太太的原型——王伟忠的邻居大娘,曾经一口气做了3000个包子,分发给来看演出的观众。
在台湾,受话剧影响,如今最火的饮食业已经转换为“眷村系列食品”,眷村炸酱、眷村辣椒、眷村豆腐乳,只要名字里带眷村的,都卖得很好。
《宝岛一村》是赖声川和名震全岛的电视人王伟忠聊天聊出来的。“王伟忠给我讲述了100多人共25家眷村人家的生活,那是空军军人居住村落,在台湾的嘉义,距离台中很近。我把这些故事集中到3家人上面,故事都是活生生的,而且有几处就是王伟忠本人的故事。他的祖籍是北京,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他回北京探亲,和奶奶一见面就被她扇了一个耳光,说这一耳光是替王伟忠的父亲承受的。这种感情你说感动不感动。”赖声川娓娓道来。
对于广州先睹为快之行,方耀和刘成军都非常期待。赖声川说:“我相信大陆观众一定喜欢看这个故事。”两位探路者的广州之行就是想证明赖声川话的正确性。
(责编: 葱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