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9中国戏剧演出盘点:展望2010年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27日00:47  新浪娱乐

  阎平/文

  2010年将是中国戏剧深受外界力量影响的一年,无论是资本还是政策,都将更加直接、深远和细微地影响它从经营模式到艺术创作的方方面面。戏剧界将会在惶恐、排斥、狂热等复杂情绪下与市场进一步震荡磨合,其中不乏欲迎还拒、半推半就的桥段,成为笑泪交织的年度大戏。对利润的追求、对经典的呼唤和对传统的回归将是新一年里中国戏剧的最大索求。青年剧人、编剧之笔和场馆品牌会成为新的焦点。基层戏剧演出的供应量将有明显增加。在市场暖阳的角落里,仍有清冷剧种在凄惶地辨识未来。所有戏剧工作者都将更加迫切地寻找一个答案——中国戏剧的时代美学风格何时确立?

  新年新剧——呼唤经典

  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国内的剧目生产对经典的态度并不清晰。在剧目选择、风格确立以及导演、编剧、演员的创作历程等方面,甚至让人觉得戏剧界在回避经典。但在2010年,不仅经典名剧会成为舞台亮点,新创剧目也将把成为“经典”作为目标。

  在题材上,西方经典和传统名剧会在舞台上占不小的比例。新创剧目将聚焦现实题材。舞台艺术对于时事的反应程度相对较低,而且长期以来,剧坛也较流行大写意的风格。但2010年,除了成风的恶搞玩闹时事剧之外,应该会有较为严肃地探讨当下社会问题的剧目诞生。同时,制作方对于剧目的选择将会有多层复合的考虑,比如会选择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都乐于接受,或者能面向多种类型观众的剧目。

  在风格上,主创人员不再惧怕“墨守成规”,近几年追求深晦的先锋试验和日益铺张的舞美效果将在2010年转向回归,并逐渐过渡到稳健沉着的风格和简约自由的舞台审美。对此有先天优势的戏曲却仍难形成属于它自己的时代美学风格,虽然2010年的剧目生产计划中不乏传统大戏,但多年来盲从潮流的“弯路”,定然一时难以回头。

  “呼唤经典”的预测,也来自于年底业内对于“撂地娱乐剧”较为普遍的批评态度,但因为优秀剧目并没有找到合适的推广方式,能兼顾到消费型观众的高水平剧目少之又少,这类剧目还将在唾沫和利润中继续前行。

  “赶上了”——新一代力量的集体爆发

  虽然2009年的戏剧舞台上闪光着的仍然多是剧坛大佬,但一个属于青年演员的时代即将来临。前辈宝刀未老,青年优秀演员的集体上位并不属于看朱成碧的自然规律,而是在各院团和制作人的着力栽培下突放的异彩,这种机遇,他们“赶上了”!

  尤其令人意外的是,2010年的青年戏剧明星群像里,话剧演员的身影模糊,这组群像将来自于貌似呆板和讲究辈分、秩序的戏曲院团。

  戏曲界习惯将某位优秀青年演员称之为“当年的***”,但眼下的各种政策都向外强烈地传递着一种信息——优秀青年演员会很快挥别这种称号,他们即将站在前辈的荫蔽之外,独自闪耀。文化部连续举办传承学习班,国家京剧院倾全院之力捧回十余枚青年大赛奖牌,北京京剧院重点排演小剧场戏剧,上海兰心大戏院的青年专场卖到满座,尽管原因不尽相同,京、昆、越这三个当代最具代表性的剧种都已把舞台交给了青年,但对于2010年而言,这还只是一段序曲,在新一年里,无论是顶级大戏、重要奖项和一流剧院,青年演员追逐它们的脚步,将比任何一年都迈得更快更大。不过因为自身功力还需要时间锤炼,新“角儿”的时代并不会马上随之到来。

  大家也都在期待话剧青年明星的出现,但当40岁的话剧演员才开始被观众认同为“角儿”之时,那些年轻的面孔在2010年并没有太多的可能在这种缺少支持和扶助的情况下,从各类小投资、小规模的剧目里,从小牌艺人、选秀男女和娱乐主持人扎堆的主演名单里横空出世。

  场馆——品牌碰撞

  2010年对于剧场来说,将是一场品牌之旅。长期以来,观众习惯将一出戏定义为是某某角儿、某某导演、某某团的,但很快就会有越来越多人说,这是某某剧场的戏。

  剧场的品牌效应部分来自于合作院团与艺术种类,譬如首都剧场和话剧,天桥剧场和舞剧以及梅兰芳大剧院和国家京剧院,但相当大一批综合性剧场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身为综合类剧场之魁首的国家大剧院自今年以来,进行了一系列成功的策划,很好地提升了品牌形象。相信会有更多的剧场在新的一年丰富运营手段,选择观演的人群会有新的标准——场馆品牌。

  另外,将有一批新型“mall”式的戏剧空间高调登场,这类场馆以戏剧演出为主,展览参观、消费休闲为辅助业态,场馆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产业模式。09年的繁星戏剧村已经做出了有益的尝试,随着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日益重视,以及草场地等文化园区的统一规划,以及诸多商业中心对人文内容的需求,2010年的戏剧“mall”会呈现多元的面貌。但也正因为内容的复杂,这类场馆的根本——戏剧消费将会面临更多未知的挑战。

  随着戏剧的急剧商业化,以及其他行业人士的携资进入,2010年将有不少小型剧场开业,但由于经营者和剧场本身的资质就参差不齐,在剧目引进、观众培养等发展关键上普遍存在隐患,短暂的热闹之后,小剧场也许会经历泡沫的产生与破灭。

  市场——万马营中,谁显奇能

  虽然有相当多的戏剧工作者强调“戏剧不是商业的一部分”,今年的话剧市场也初显疲软,但随着文化艺术向经济的“齐步走”,2010年的戏剧商潮仍将更加汹涌。在“撂地娱乐剧”已遭非议的背景下,营销思路会集体调整,尤其随着有实力的大型剧目“跳海”,市场动作会趋于合理,2010年令人期待艺术和利润的两全。

  另外,随着各级政府对文化产业的热情更加高涨,可以预见,剧场这一带有房地产权等高附加值的戏剧载体必将迎来更加高速的发展,为了充实新增剧场,市场对戏剧作品的需求量也将急剧增加,而青年戏剧人将成为其中主力军。

  对于所有戏剧工作者来说,市场和艺术都是难题。就目前而言,青年人在探索市场上的功用,将远远大于其在艺术上的成就。青年戏剧作品少有让人心悦诚服之作,但大批青年戏剧人的登场,体现了他们对市场压力的转化、利用和解决,也许只有经过这道双重考验,才能真正形成未来戏剧的新景观。

  民营资本进入戏剧领域的比例在新的一年将有大幅攀升,各院团、工作室对这部分资金的吸纳将是八仙过海,这本身就是2010年颇值一观的戏剧行为。

  广电总局09年末重拳打击盗版视听网站后,戏剧视频消费期待一线新天。舞台艺术的受众规模限制是其产业化道路上的天然缺陷,央视网在09年及时播出央视戏曲频道的录播节目,点击率十分可喜。随着各大门户网络视频产业的兴起,戏剧与网络视频的结合,不仅能够解决受众规模的限制,也能够通过网络微支付实现戏剧产品的后续盈利,但这在2010年的戏剧市场还暂不能成为亮点,因为首先需要解决的仍然是大环境下戏剧的普及和传播问题。

  院团改制——试验田迎来百花芬芳

  目前主流戏剧仍然以院团为主要生产单位,2010年,国有院团转企改制工作将向面上推开。根据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部署和要求,中宣部、文化部在09年下半年下发的《关于深化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里,提出了更加明确的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

  广大基层戏剧工作者最关注的是人员安置问题,但就目前电影厂等同类型单位的改制现况来看,国家为此会投入一定资金,完成平稳过渡,虽然少量的人才流失在所难免。

  改革必然阵痛,但是阵痛之后将会是新的时代,2010年院团转企改制令人期待的亮点有:

  文化品牌的形成

  品牌对于院团而言,是叫得响,立得住的名号,目前除了小部分一流国家院团之外,能称得上“品牌”的院团有它们共同的特点,比如原创优秀剧目丰富、市场化程度高、资金充足、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整合资源、合力运作的能力强等,随着改制工作的进行,尤其是“早改制、早受益”政策的提出,资金筹集渠道、托管单位新平台、政府政策扶持都将对新的文化品牌产生良好作用。部分院团已经开始规划集团上市的消息,说明了一条条有机关联的产业链已逐步清晰,这预示着戏剧终将走向产业,而改制会是她新生的起点。

  艺术风格多元化

  目前主流戏剧的风格、题材都较为相似,这与创作目的有直接关系。改制之后,院团将寻找属于它们自己的观众,直接面对观众的创作态度所带来的新作品,是改制赋予2010年戏剧的最佳礼物。文化演出丰富的大型城市,新戏如何凸显自身风格占据市场?地方院团是否能从丰厚的地方文化资源中树立有代表性的剧目?尤其是文化产业链较为完善的地区,已经有了一些本身就是通过市场成长起来的剧目,针对既有消费人群,将有怎样的新举措?院团改制将激发艺术创作的生机和活力,不同的市场环境使剧目创作随之而变。

  顶尖艺术家的大规模合作

  院团的人才需要互补,“借角儿”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而改制将彻底解开国有院团人才编制的束缚,将戏剧人才推到更加广阔的大舞台上。而市场也需要有票房号召力的名角同台,更重要的是,他们之间的合作对艺术创作的积极作用是难以估量的。

  基层文化日益丰富

  地方院团在改制之后,将在繁荣基层演出市场、丰富基层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09年,对于戏剧票房的统计主要集中在北上广地区,但其他地区也有对于戏剧艺术的消费需求和能力。目前这部分地区的情况是,外来剧目受到热捧,但极其缺少本土原创和演出,改制将使这种情况有所改变,城镇乡村的戏剧活动都将增加。

  但戏剧艺术有其特殊的艺术规律,尤其是艺术传承、人才培养和公益性传播等重大问题,期待2010年的院团改制对此有新的解决途径。

  世界剧坛上的中国坐标

  中国戏剧在世界剧坛的地位比较值得玩味,一方面,一个世纪以来,传统戏曲屡屡获得各类国际大奖,一方面中国戏剧的时代成就又并不被认可。这并不仅是戏剧之痛,以西方中心主义为背景的世界主流文化体系中,有关中国的文化印象难逃瓷器、刺绣、茶、功夫的符号设定。我们的一部分中国文艺以异国情调满足西方需求,一部分则刻意回避,亦步亦趋渴求国际认同。

  但当中国经历了08年奥运会和09年金融风云之后,世界投来的目光在观看之外有了更多的探寻,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戏剧完全有可能成为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中国戏剧已经开始深度挖掘传统表达方式和现代舞台的结合点,传统戏剧写意、自由的舞台形态,不仅给国内剧界以惊喜,比我们更早处于“寻路”状态的西方剧界,也会对其心有所悟,以此为基础,才能有望形成平等交流的戏剧文化对话。

  2010年,当中国戏剧开始展示自己的脉络和脚步,必将逐渐摆脱东方传奇元素的地位以及“红灯笼”式的舞台形象,代表中国当代文化,更加自信地走向世界。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