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宝岛一村》热演 两岸观众兴奋点存在不同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07日08:09  南方日报微博

  南方日报记者 郭珊  

  《宝岛一村》开演之前,看到了一句评价,赖声川说这是10年来台湾最好的大戏!

  印象中,赖导不是一个有卖瓜癖好的人,所以姑且听之。看完心里一阵暖一阵寒,如同结结实实完整经历一场人生,朝如青丝暮成雪。奈何桥上回头看过去,不知好,不知坏,恍惚间觉得值得、不悔,心安而去。这样的戏,是会把人心看老的。

  凌晨和赖声川、王伟忠吃夜宵,一群记者叽叽喳喳问个不停,两个天蝎座的老男人反应不同。赖声川照吃照喝,王伟忠吃了几筷,索性不吃了,专心作答,说到口干舌燥。记者们不约而同提到一本书,廖信忠的《我们台湾这些年》,一一列举印象中最深的片段,包括“民主香肠”、台湾小学生课本上的“蒋公故事”等等,还有1989年,无力购房者在台北忠孝东路集体“夜宿”事件。说到后者,赖声川笑笑点头“房奴啊,都一样都一样。”

  这个场景倒是很符合《宝岛一村》给内地观众的第一印象,起码让你看到台湾部分民众过去50年来的生活是什么样子,除了网络上的“援交妹”和“槟榔西施”,除了综艺节目和新闻里的名人们。当然两岸观众的兴奋点存在不同,赖声川就很好奇地问,为什么观众会常常鼓掌呢?在台湾演的时候,观众从头看到尾都不会鼓掌的。

  我的粗浅理解是,我们鼓掌是因为演员们真的演得超乎寻常的好,上台的20多个人,个个浑身是戏。万芳是最大的惊喜,真是想不到那个唱《不了情》的歌手,居然可以像宋丹丹一样,把一个女人从年轻演到老,特别是后来模仿老太盘着腿走路的样子,尖细的嗓子,充满爱抚地照顾寡居邻人的神态,太像了。

  如果这个预设是真的,那也说明了两岸观众的心理差距有多大。台湾观众无法鼓掌,因为台上的一切就是埋在心底的回忆,人是无法对回忆鼓掌的,哪怕它再精彩再感人;而对我们来说,这还是一部戏剧,是别人“演”给我们看的,所以我们出于礼貌鼓掌致敬。你看赵、朱、周三家人回内地探亲一场,或祖孙相见,或夫妇团圆,或姐弟叙旧,境遇、情态、举止、气氛无半点雷同,多“像”真的啊,“演”得多好啊!

  王伟忠说,要好好珍惜每一个故事,有故事的人生格外值得回味,而命运在“编剧”上的才华远非人类可以比肩。有一些情节是那么曲折离奇,例如剧中有一对新婚夫妇,男的本是“空军英雄”,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失踪,50年后突然回到家里。不相信?王伟忠会一板一眼告诉你,这都是真的。

  戏中那对男女叫子康和如云。两人重逢时的对话很有意思,早已另嫁的如云低泣说,你还回来做什么,来吃晚饭啊?子康痛斥自己无力保全妻子,说到悔恨处,浑身战栗。这时,如云走过来,拉着他的手,凄然一笑:子康,这么多年了,你还是这么啰嗦……几十年来刻骨铭心的相思,都在这一句寻常闲话里面了。

  抛开造就“眷村”的特殊历史背景,即使单从戏剧角度来说,《宝岛一村》绝对值得一看。整部戏平铺直叙,像侯孝贤的电影,碎碎的,几无“核心剧情”可言。这里你看不到赖声川在《暗恋桃花源》里移花接木的剪裁功力和起承转合之间的机巧用心,当然他也不是撒手不管,而是故意不让观众看到自己,在声响、灯光、视角等上面偷偷下功夫。最后一幕,眷村即将被拆,全村人团聚在一起庆祝新年,这个场景是背对观众的,给人一种博大的“背影”感,这是将要离去的人或事物才会具有的特点。感伤、怀念,都在无言中。

  赖声川说的好,有这些故事就够了,还需要更多技巧吗?返璞归真,绚烂归于平淡,所有好的、成熟的艺术作品,都是做减法的时候多,做加法的时候少,这才是真正的自信。

(责编: 葱尾)

分享到: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