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5日,赖声川和王伟忠将携《宝岛一村》来到北京,进行该剧大陆之行的最后一站演出。从上海、广州、东莞、深圳,再到杭州,一路厮杀,可谓是“手拿菜刀砍电线,一路火花带闪电”,所到之处力挽狂潮,带走大批观众的笑声与泪水。
尽管5日才开演,但截至目前,《宝岛一村》180元和280元价位的票都已售空。据了解,以往赖导的戏在内地的反响总是南北差异巨大,《宝岛一村》却首次打破了这种地域性的差异,无论南北,票房同样火爆。如果《阿凡达》是2009年电影界的一剂强心针,是电影界的划时代之作,那么《宝岛一村》就是这一年话剧舞台上的《阿凡达》。一个电影,一个话剧,不同表现形式,却带来了一场相似的观赏体验。
表情PK:都要提防面部痉挛
看《阿凡达》时无论是眼睛还是面部表情都会很累,因为精彩的三维效果,摄人心魂的动作与色彩,IMAX的现场带入感,让人时而唏嘘,时而感动,总之,舍不得从银幕上挪开目光,哪怕一分钟。
《宝岛一村》同样会给人带来这样的感受。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部要提防面部痉挛的话剧大片,因为从开始到结束,你的脸部表情会情不自禁地随着情节变化不停地变换悲喜,一会儿哭一会笑,台上的演员和台下的观众都在两极情绪游走。
“看得我如醉如痴,时而感伤,时而欣慰,有时大笑,有时抽泣,泪还没干又破涕而笑,还没笑完又哭将起来。这是什么样的一出戏?把我弄得像个傻子一样。”看了首场的林青霞激动地写下了这样的评论。
剧情PK:同是一场不想上厕所的拆迁
《阿凡达》时长160分钟,讲了个外星拆迁的故事;《宝岛一村》时长180分钟,讲述了一个台湾的拆迁故事,两者的相同点在于:即使长达3个小时也让人舍不得上厕所。不同的是,前者是制作取胜的感官震撼,后者是一场声泪俱下的情感洗礼。
“母亲的异乡是孩子的故乡,孩子的故乡是母亲的异乡”,同为眷村人的龙应台在新书《孩子,慢慢来》中用这样的笔调描述个中无奈与酸楚。《宝岛一村》所要细说的正是这种情愫,剧中讲述了眷村三代住民、四个家庭,从思乡,到扎根,再到融合,从意外旅程到落地生根的大时代故事。
眷村是1949年台湾当局安置百万大陆赴台的军人和家眷所建立的,多为木头搭建,矮小局促。随着时代变迁,为适应都市的发展,全台700多处“眷村”逐渐消失,所以眷村的故事,也是台湾的故事。“《宝岛一村》是写给台湾民众的一部戏,也是写给大陆观众的一部戏,它是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一段思乡史。”导演赖声川如是说。
影响力PK:一个是大蒜,一个是咖啡
“《阿凡达》好比是原装进口的大蒜,吃起来刺激,在甲流的挟持下,许多人疯抢,抢出了高价位,抢出了火灾;《宝岛一村》更像是咖啡,虽然也有很多人都在喝,但有小资的恶名。”天涯网友丁慧峰这样对比他眼中的《阿凡达》和《宝岛一村》。
但事实上,无论是大蒜还是咖啡,都是生活必需品,只有喜好不同,没有高下之分,更大程度上是电影与话剧的区别,很难有可比性。
在创新上,《宝岛一村》很难和《阿凡达》对比,但谈及该剧对未来话剧的影响,业界与剧迷们都充满信心。“整场演出诙谐、幽默,但又阵阵触痛,回味无穷。人类伟大的戏剧,难得有几部,或许这也算够全世界反省的了。”看完演出的深圳网友评论道。
《宝岛一村》更是被媒体评价为赖声川30年间最巅峰的作品,胜过当年他名噪一时的《暗恋桃花源》,而赖导也承认,“它是我所有的作品中谢幕掌声最长的。”
各方评论
《宝岛一村》更像一部纪录片式的编年体生命大戏,没有避忌政治风云与历史往事,透过真实的人物与事件折射小人物于大时代下一次次小心翼翼、费尽思量的人间求存,鲜活幽默却震慑心灵。
——新华网
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宝岛一村》必会成为研究台湾历史的重要一环,所以能够欣赏《宝岛一村》的“绝版演出”堪称一大幸事。
——杭州剧迷刘成军
《宝岛一村》在台湾成就卓越,首演后立即加演,总是一票难求。
——BBC英国广播公司
剧中的真实情感,让观众在观赏完这样一出精彩绝伦的故事后会含泪而笑。
——《新加坡海峡时报》
越过所有的历史、所有的政治、所有的台湾眷村,或者北京军队大院这些林林总总表象,《宝岛一村》让我想要问内心深处的自己:你是否还记得自己从何而来?
——网友科尔沁夫
撰文/巩晓莉
(责编: 长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