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资料:《印象大红袍》文化背景-一饮大红袍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31日16:42  新浪娱乐
资料:《印象大红袍》文化背景-一饮大红袍

从岩缝中渗出的泉水滋养着如此珍贵的六株大红袍母树,因而不用施肥它们也生长茂盛。每年的5月13日至15日,当地会有专人架起

资料:《印象大红袍》文化背景-一饮大红袍

经过多道繁复工序后的成茶

资料:《印象大红袍》文化背景-一饮大红袍

生在岩壁上的大红袍母树

  在《印象大红袍》剧场的一幢建筑的屋檐上,挂着一块“七饮大红袍”的匾额。在节目的设置中,导演们似乎也有意强调“七饮大红袍”的概念。而对于一些还不了解大红袍为何物,或是只知大红袍为“茶中之王”的朋友们,在这里我们借用“七饮大红袍”的名字,分成七期逐步深入为大家提供一些大红袍的基本知识,方便您深入了解大红袍的价值以及武夷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也许,诸位看官在点击博客的时候身边正沏好了一杯热茶,那么就请您跟我来初步体会一下大红袍的魅力吧!

  “一饮大红袍”!

  “大红袍”属于武夷岩茶中品质最高者。位于福建崇安东南部的武夷山,方圆60公里,36峰,99座名岩,岩岩有茶,茶以岩命名,岩又因茶闻名,故名岩茶。

  武夷产茶历史悠久,唐代已栽制茶叶,宋代列为皇家贡品,元代在武夷山九曲溪之四曲畔设立御茶园专门采制贡茶,明末清初创制了乌龙茶武夷山栽种的茶树,品种繁多,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枞”。所以“大红袍”并不是独立的一种茶叶,而是枞茶树的一支。

  大红袍生长于武夷山东北部天心岩下永乐禅寺之西的九龙巢,现陡峭绝壁上仅存六株,由岩缝渗出的泉水滋润,不施肥料,生长茂盛,树龄已达350年之久。

  大红袍茶树为灌木型,树冠半展开,分支较密集,叶梢向上斜生,叶近椭圆型,叶端钝略下垂,叶缘微向面翻,叶色深绿光泽,内货稍厚面发脆,嫩芽略壮,显亮,深绿带紫。因早春茶芽萌发时,远望通树艳红似火,若红袍披树。

  关于大红袍的历史传说有许多,广为流传的是说中在明朝年间一个赶考举人路过武夷时,突然发病,腹痛难忍,当时有位来自天心岩天心寺的僧人取出采自寺旁岩石上生长的茶泡给他喝,病痛即止,不药而愈,举人后来考取了状元,为了答谢和尚,专程前来拜谢,并将身穿的状元袍披在那株茶树上,该茶因而得名“大红袍”。

  另一种说法则延续了这个故事,后话是状元荣归武夷时听方丈说此茶可治百病,便要求采制一盒进贡皇上。第二天,庙内烧香点烛、击鼓鸣钟,召来大小和尚,向九龙窠进发。众人来到茶树下焚香礼拜,齐声高喊"茶发芽!"然后采下芽叶,精工制作,装入锡盒。状元带了茶进京后,正遇皇后肚疼鼓胀,卧床不起。状元立即献茶让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将一件大红袍交给状元,让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赏。一路上礼炮轰响,火烛通明,到了九龙窠,状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将皇上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皇恩。说也奇怪,等掀开大红袍时,三株茶树的芽叶在阳光下闪出红光,众人说这是大红袍染红的。后来,人们就把这三株茶树叫做"大红袍"了。从此大红袍就成了年年岁岁的贡茶。

  不管各路传说如何令人称奇,真正的好茶是不会因为空因几个传奇的炒作而蜚声国际的。

  大红袍属半发酵茶,由于茶树长在岩石间,使得它的成份及滋味有别于其它茶种。其单丛加工,品质特优的“名丛”,各道工序全部由手工操作,以精湛的工艺特制而成。成品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有明显“岩韵”特征,饮后齿颊留香,经久不退,冲泡9次犹存原茶的桂花香真味,被誉为“武夷茶王”。

  而说到大红袍的制茶工艺,则是成就一杯好茶最关键的步骤之一。

  下期的“二饮大红袍”将会带着《印象大红袍》演员们的辛勤表演为您介绍武夷人采制茶的细致而反复的工序!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