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巧合,两位世界级编舞大师约翰·诺伊梅尔和拉·鲁波维奇分别亲率汉堡芭蕾舞团和拉·鲁波维奇现代舞团,于2月3日在国家大剧院演出。昨天,二人的媒体见面会前后“撞车”。从现场提问的次数和时长来看,两大编舞境遇各不相同,芭蕾热,“现代”冷。
约翰·诺伊梅尔 现代意识融入芭蕾
约翰·诺伊梅尔与约翰·科兰克、威廉·弗塞并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德国最具代表性的三大芭蕾编舞,他告诉记者,那个时代古典芭蕾与今天中国的京剧一样,已经面临走进博物馆的危局,很多年轻人不愿再欣赏这种古老艺术,而自己与科兰克和弗塞都意识到了芭蕾必须改变才能够继续成为鲜活的当代艺术。他们从美国来到德国发展,是因为德国有创作施展的空间。
古典芭蕾的技巧+现代意识的表现手法,是诺伊梅尔的制胜法宝,而此次带来的《茶花女》就是他众多作品中堪称世纪经典的一部,对此评价,他谦逊“我不是莎翁”,但认为每件作品都是独立存在的。他透露创作秘诀就是必须与他的舞者们随时探讨舞蹈艺术的每一个细节,并且与他们建立起独特的关系。
这一次带来的《茶花女》并没有如其他版本那样选用歌剧《茶花女》的音乐,而是选用了肖邦的钢琴作品配以电子合成,诺伊梅尔对此感到非常满意。他认为三组演员诠释出的会是三个不同的女主人公命运,“请相信,这部舞剧从头到尾都非常精彩”。
拉·鲁波维奇 从舞蹈中看懂音乐
拉·鲁波维奇一上来就介绍说:“我是玛莎·格兰姆和何塞·利蒙(美国现代舞精神象征)的学生,虽然师出名门,但我却不是他们的传人。我有强烈的个性需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表达,所以只能成立属于自己的舞团。”鲁波维奇认为,其实编舞工作就是为跳舞找到一个理由,所以,他在纽约本地找到最好的舞者。
对于自己的舞蹈艺术风格,鲁波维奇表示,“我希望观众能够从我的舞蹈中‘看’到音乐,舞者应该把自己的身体看作是一件乐器,用肢体语言奏出音乐,展现出音乐的图像来。我的舞蹈风格是‘如歌’的、‘诗意’的”。
鲁波维奇是学习绘画出身,所以舞蹈的另一大特点就是从现代绘画艺术中汲取灵感,他的作品受到了上世纪50年代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名家波·洛克对于跃动的色彩和线条的表现的影响,“我喜欢用音乐和肢体作画,让舞蹈带有更加清晰的绘画式画面感。”鲁波维奇喜欢上世纪50年代的爵士乐和波·洛克,“我这个年龄都会有怀旧情结,但我不是先锋艺术家,时间属于我自己”。晨报记者 李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