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讯 总政话剧团政论体话剧《毛泽东在西柏坡的畅想》即将在国家大剧院和广大观众见面,在星光熠熠的演员名单中,大家所熟悉的著名笑星郭达以主席父亲毛顺生一角获得过大量好评。令人意外的是,这一人物在剧中的台词不过百字,另外,在排练同时,郭达的名字还出现在央视春晚的节目单上,为了解更多幕后,在春晚最紧张的前一天,新浪娱乐与郭达进行了独家对话。
小角色 大情怀
“如果不是总政,换了别的院团我是不会出演的”,郭达的语气十分肯定。与观众熟悉的笑星形象不同,郭达关于《毛泽东在西柏坡的畅想》一剧的接角过程,充满军人的严肃。他表示虽然角色只是匆匆上下,但自己是总政话剧团的一份子,从团里需要出发,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演出任务。除此之外,还服从安排,出演了没有台词的其他角色,他自我打趣道:“我戴上胡子就是毛顺生,戴上眼镜就是刘伯承。”
不过对这些“小”角色,郭达所投入的绝不仅“戴上”这么简单。他的舞台处理很有特点。他设计了一个甩开步子走路的舞台动作,仅用一个上场就体现了两个人物的内在血缘关系。他为了强化毛顺生强硬要求毛泽东继承家业的性格,选择了算盘和烟斗作为道具,十分传神。郭达最得意的是自己对台词的修改,“我的台词才102个字,其中有一句毛顺生骂主席:‘你说的这是屁话呢!’我给它丰富了一点,哈哈,最终达到了108个字。”到底这六个字是怎么改的呢?郭达即兴演绎了丰富后的台词,“这是屁话呢!屁话呢!屁话呢!”可别傻眼,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郭达在研究剧本之后,感受到毛顺生性格中有暴躁的一面,便用重复来强化这一特征,每次演到此处,就连舞台上饰演毛泽东的演员都和观众一起感到“父亲”真的很暴躁。郭达表示,这种表演也更能衬托出毛泽东冲破一切,胸怀天下的大胸怀。但作为演员,一切为全剧的赤诚,同样也是一份了不起的大情怀。
春晚、话剧全兼顾 定位是追求不俗
2010年新年,郭达将在忙碌中度过,多台春节晚会和话剧的演出是他每天都放不下的心事。尤其是央视春晚《家有毕业生》,郭达的投入和期待都非常高。他回忆到,从自己87年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到现在整整是23年,很多观众都说是看着他的小品长大成人、娶妻生子的,现在这些新生一代又成为自己新的观众,这简直就是一种挑战。《家有毕业生》这个小品集中了50年代的郭达,60、70、80年代的蔡明、郭晓和黄杨,对各个年龄层次的观众都有关注,尤其是常常观察、听取年轻演员的意见,力图把新的东西传达出来。
对于包袱,郭达也有自己看法,他表示虽然增加包袱是每个小品演员的追求,但是他个人在春晚舞台上更着眼于情节和人物性格,反对廉价的笑声。
郭达把今年每次彩排的录像都刻成了盘,不断地去看,站在观众的角度找问题。每天都在不断地修改细节,当聊到创作的困难和喜悦时,郭达拿出最新一稿的剧本以一段台词来举例——“我和黄杨在对话,蔡明怕黄杨说漏嘴,就老是打岔。原来的词是这样的:‘外面还下雪吗?真的不下吗?确实不下吗?’虽然有现场效果,但内容比较单一,现在我们修改成‘金融危机过去了吗?上海还开世博会吗?美国欠咱的钱还了吗?’同样是节外生枝的喜剧手法,但内容更充实了。”
当被问到时间怎么兼顾的时候,郭达沉默了一下,轻轻地说:“当亿万观众都在关注的时候,春晚就成了我的一种责任,我只希望能对这个舞台负责,不辜负观众的期待。”
演毛顺生就像骑自行车 成功也得益小品的反哺
郭达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分配到西安话剧院,十几年的时间演出了三十台话剧,囊括西北地区所有话剧界大奖,是剧团重点培养的青年一代台柱子。八十年代末,戏剧艺术陷入低谷,身为演员队队长的郭达,面对每年100场演出任务的承包合同犯了愁,为了解决剧团收入,在基层摸爬滚打排演了多台小品,没想到就此被春晚挑中,迅速走红全国。小品给郭达带了高人气和高收入,但也造成了苦恼,“许多观众在话剧舞台一看我出来就准备笑,他们老觉得我是来演喜剧的。”不过郭达也很得意自己对此自有高招,“我回归舞台就像骑上了多年不骑的自行车,错不了!我能用自己的表演,马上把这些观众带进剧情和人物,真掉眼泪。”而且郭达认为多年的小品经验对话剧表演是一种补充,“小品时间短,需要打磨最精炼的语言和最准确的动作。我这次能用这么有限的时间塑造好人物,就得益于此。如果是长时间段的话剧,我也能用这种创作方法多出有色彩的地方。”
郭达最后表示, “《毛泽东在西柏坡的畅想》是一出非常有新意的话剧,运用了很多新的创作手法和舞台技术,我在侧幕条候场时看了都十分受感动。”他希望大家都能走进话剧剧场去看一看,也希望大家能支持自己热爱的这方舞台。闫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