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讯 4月24日晚,国家大剧院再度奉献了一台堪称极品的歌剧盛宴,由莫斯科大剧院带来的的柴科夫斯基经典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向北京观众展示了“俄罗斯最高艺术殿堂”的精良水准,也由此开启了莫斯科大剧院有史以来规模最盛大访华演出的序幕。
绝对惊喜:最新版本不落俗套
莫斯科大剧院素来以“俄罗斯舞台艺术的博物馆”的称号而闻名于世,其深厚的艺术积淀和海量的剧目储备令人叹为观止。24日晚上演的经典歌剧《奥涅金》最初的首演之地正是在莫斯科大剧院,堪称该剧院最引以为傲的“镇院之宝”。但是,可千万别以为莫斯科大剧院此番带来的是一个老掉牙的“老古董”,殊不知,此次上演的《奥涅金》乃是俄罗斯新锐导演迪米特里·契亚尼科夫于2006年执导的最新版本,而这个诞生仅4年的新《奥涅金》一举取代了过去上演了40年的老《奥涅金》,并在巴黎、东京、意大利的多次巡演中获得极大成功,此番更为北京观众带来了一个大大的惊喜。
新版《奥涅金》中没有了以往不断变换的客厅、宴会、卧室、树林等等场景,而是将所有戏剧冲突放到了一个宴会大厅中进行,整个舞台从台口开始被封的严严实实,演员上下场都是通过客厅一侧和后方的门进出,而舞台中央则被一个巨大的桌子占据。在这样一个相对集中、封闭的空间内,观众的所有注意力几乎都集中到了演员身上,对于一部着重表现内心情感的歌剧,如此的设计也为演员的表演拓宽了空间,没有了过多的舞台程式化动作,每一个角色都呈现出如电影般自然、真实的表演方式,让人很容易与故事本身拉近距离,与故事本身融为一体。虽然将故事的情境“化繁为简”,然而这一版《奥涅金》被评论界认为是“最贴近柴科夫斯基精神内涵的版本”,一个抽象浓缩的“彼时彼地”也正是新版《奥涅金》的绝妙之处。
独一无二:导演给故事盖上封印
虽然所有的故事发生在同一个场景中,然而舞台布景的设计却是可谓“简约不简单”。正如导演契亚尼科夫所言:“这是一个无懈可击的舞台,模糊了时间、历史和环境,展现出外部世界不曾存在的美好生活,让故事如同被盖上了封印一般在这个大厅中发生,柴科夫斯基的歌剧不仅仅是对普希金小说的复述,而我们新版本也不仅仅是对柴科夫斯基的复述。”观众在演出中看到,舞台四壁的窗扇俨然成了灯光师手中的调色板,变幻无穷的灯光与投影营造出俄罗斯四季的不同质感,以及晨曦、午后、傍晚、雨夜的自由转换,让观众恍若就在故事的旧梦之中。而看似简单的桌椅也成为了导演的“利器”,出色的空间调度将导演的深厚功力展现无余。尤其是人物在舞台上所处的位置,也因为那一张大餐桌的存在而变得更加具有戏剧性。这个桌子被导演称为 “世俗之桌”,是当时社会规则的绝妙暗示。当女主角达吉亚娜从最初的远离桌子而站到最终从容自如的落坐,似乎正暗示了一个女人脱胎换骨的成长与蜕变。导演契亚尼科夫对此的解读是:“那个真实的达吉亚娜,仍然深深地隐藏着自己,在其新生活中还是或多或少地屈服于某种压力,仍需要同其他所有人一样,围桌而坐。”
可圈可点:演员表现出色
剧中的几位演员同样有不俗表现,无论是唱功还是表演都可圈可点。特别是女主角达吉亚娜的扮演者艾卡特琳娜·谢尔巴申科,她的音色明亮、细腻,在温暖中又有着非同一般的情感张力,让听众仿佛听到了在平静海面下面潜藏的汹涌暗流。作为BBC卡迪夫声乐大赛2009年的新料冠军,谢尔巴申科再次完美的向中国观众展现了自己的演唱实力,而她的表演同样游刃有余,从少女时代的懵懂、羞涩到成为贵妇人后高雅、从容、淡定,在不落痕迹中完成了一个女人的华丽转变。在那段著名的长达13分钟的“写信场景”咏叹调中,她精湛的表演更是让人为之动容。
莫斯科大剧院管弦乐团在演出中也展现出成熟而从容的一面,音色温暖,表现张弛有度,将柴科夫斯基的这部钟爱之作演奏得分外出色。值得一提的是,担任指挥的亚历山大·波利亚尼什科,正是在大剧院开幕演出中担任马林斯基剧院访华演出的指挥,此次他的激情与实力也再次为歌剧《奥涅金》增添了亮色。
据悉,莫斯科大剧院特别为此次演出配备了两套主演班底,《奥涅金》将一直持续演到27日。在之后的歌剧节中,国家大剧院还将陆续推出《卡门》、《茶花女》、《爱之甘醇》等一系列经典剧目的全新版本。如果说《奥涅金》的到来是国家大剧院与世界顶级剧院间的一次难得的交流与对话,那么接下来的几部歌剧则将汇集全球各国的一线艺术家共同打造,在歌剧的制作方面更好的实现同世界接轨。 JJ/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