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沃尔夫冈·瓦格纳去世,享年90 岁。这标志着伟大的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纳家族一个时代的结束。这位掌控了拜罗伊特音乐节长达半个世纪的瓦格纳后人,被誉为《尼伯龙根指环》中化身巨龙的巨人法夫纳,坐拥财富并绝不允许他人靠近。
在瓦格纳家族中,沃尔夫冈·瓦格纳的标志意味不言自明。在他“当政”期间,“局外人”首次被邀请到瓦格纳歌剧的创作中,使得瓦格纳的作品呈现出多样化的美学风格,延续了生命力;而在此之前,拜罗伊特的艺术取向必须掌控在“瓦格纳们”手中。
沃尔夫冈和哥哥维兰德(WielandWagner),在二战后仍被纳粹阴影笼罩的困难局势下,重建起拜罗伊特- 瓦格纳音乐节。他们十分重视音乐节的道德风貌,有意回避德国民族主义。1951 年后由反纳粹人士创作的所谓“新拜罗伊特风格”的作品和设计,展现出完全不同的风格,视觉重点是别具特色的服装,这些服装削减了德国传统元素,比如有翼或角的头盔。场景多是由舞台灯光打造的抽象世界,而非宏伟的日耳曼神话式的古老装饰。1966 年,年仅49 岁的维兰德因肺癌早逝后,瓦格纳家族第三代唯一的继承人—沃尔夫冈,成为音乐节的“独裁者”,并签订了终身制合同。他凭一己之力,成功举办了超过40 届拜罗伊特音乐节,重燃了人们对于瓦格纳的热情。
然而,由于瓦格纳与纳粹之间的密切联系,二战后音乐节的复苏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沃尔夫冈与维兰德的母亲维尼弗里德·威廉姆斯(WinifredWilliams)出生于英国。1908 年,9 岁的维尼弗里德从黑斯廷市迁往柏林,与反犹的音乐家养父母同住。维尼弗里德与希特勒的特殊关系,甚至差点引起她的婚姻危机。沃尔夫冈从4 岁起,就已亲热地称呼日后的“元首”为“希特勒叔叔”。在1939 年被征召入伍前,生于拜罗伊特的沃尔夫冈学习了小号和圆号。当他因在波兰前线受伤被送往柏林的Charité 医院治疗时,希特勒还频繁地去看望他。退伍后,沃尔夫冈在拜罗伊特和柏林国家歌剧院当学徒,同时,他和维兰德都在找机会让祖父的歌剧在地区剧院中上演。第三帝国崩溃后,军事法庭判决,禁止维尼弗里德染指拜罗伊特音乐节。于是,家族重任落到了兄弟俩的身上。虽然拜罗伊特小城在战火中几乎被夷为平地,但瓦格纳家族的木质歌剧院却幸免于难。
拜罗伊特:未来艺术的基石
著名主持人王勇曾在德国修读音乐史,他回忆自己在拜罗伊特音乐节等退票的经历时说:“站在门口等退票的,不止有中国人,还有德国人。”当他打算预订下一年的位子时,被售票员告知:“已经不可能了。如果一定要预订,也许可以订到8 年以后的票。当然,如果你不死心,可以再来等退票,因为那些订了票的老爷爷老奶奶们,不一定等得到那一天。”拜罗伊特音乐节每年有58000张票,需求量却是供给的10 倍,一张几十欧元的票,可以被炒到上千。
拜罗伊特处于德国南部法兰克山脉和菲希特尔山脉的优美风景怀抱中,静谧而又慢条斯理。1871 年,一直追求豪华铺张、热情奔放的理查德·瓦格纳,意外地与这座朴实无华的小城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决定在莱茵河畔建造一座专门上演瓦格纳歌剧的木质剧院。5年后的8 月13 日,长达16 个小时《尼伯龙根指环》在第一届拜罗伊特音乐节正式上演。每个循环需要4 个晚上,共上演了三个循环,前来观赏会演盛况的除德国皇帝外,还有巴西皇帝佩德罗二世、威登堡国王以及大公和王子,其他著名人士包括尼采、柴可夫斯基、圣桑及李斯特。瓦格纳本人在此前的演说中表示:“拜罗伊特剧院将要在可能的艺术范畴内让观众欣赏到最完美的戏剧艺术范例,我们要在这里建立起德国最崇高的向往里尚不可能的大厦。”
柴可夫斯基在《忆拜罗伊特》中写道:“我必须说,每一个相信艺术具有促进文明的力量的人都会从拜罗伊特得到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印象。由于它的内在价值和影响,这个伟大的艺术事业将在艺术史上建起一座里程碑。肯定地说,在拜罗伊特,一件我们子孙都要纪念的事业完成了。”
实干家的商业嗅觉
沃尔夫冈是瓦格纳的孙子,他从不说英语,而是怪异地坚持自己的地方口音,即使是他的同胞也难以听懂他的德语。他的“纯正血脉”使其对“瓦格纳主义”忠心耿耿,而他对当地政界的敏锐直觉则是其事业成功的基础。
早在学生时代,沃尔夫冈就已经与许多战后成为当地领导的人结下友谊。然而,人们却始终怀疑他对作品的理解程度。1951
年起,沃尔夫冈一直掌控着音乐节的财政,而更具智慧与魅力的哥哥维兰德则出任艺术总监。在这个每位成员都相互憎恨的家族里,沃尔夫冈与维兰德的关系可想而知。维兰德死后,沃尔夫冈一人独挑大梁,担纲起歌剧导演兼管理的工作。虽然沃尔夫冈总是被人数落无情且毫无想象力,但作为一名经理人,他擅长理财的才能却有目共睹。许多音乐节工作人员都承认,收入微薄的他们,只是为沃尔夫冈的严谨细致以及出色的工作条件所吸引。他的优点是实干,且嗅觉灵敏。
上世纪70 年代,沃尔夫冈的导演才能开始受人非议,被认为与作为“戏剧天才”的哥哥相比差得太远。带着些许无奈,沃尔夫冈开始聘用外人导演瓦格纳的作品。为了显示音乐节的革新性和开放性,他的选择似乎有些神来之笔,比如邀请东德导演葛茨·弗里德里希(G tz Friedrich),此人在1972年的《汤豪塞》中,将共产主义颂歌引入了神圣的拜罗伊特舞台,引起了“瓦格纳俱乐部”中那些半纳粹人士的群起攻击,其中也包括维尼弗里德。英格玛·伯格曼(Ingmar Bergman)和彼得·施泰因(Peter Stein)也曾受邀,最后却以导演们的拒绝收场。1976 年,在《尼伯龙根指环》诞辰100 周年之际,法国导演帕特里斯·谢罗(PatriceChéreau)和当代音乐大师皮埃尔·布列兹(Pierre Boulez)合作,创作了被誉为音乐节有史以来最佳的歌剧制作。
家族中的“巨人法夫纳”
沃尔夫冈在家族中担任的角色,就像《尼伯龙根指环》中化身巨龙的巨人法夫纳(Fafner),坐拥财富并绝不允许他人靠近。他一直严格禁止瓦格纳家族的其他成员涉足音乐节的舞台。沃尔夫冈与第一任妻子所生的女儿爱娃·帕斯奎尔(Eva Pasquier),曾担任法国普罗旺斯的艾克斯音乐节和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艺术顾问,也只在年轻时被允许简短地参与家族事业;维兰德的儿子沃尔夫·齐格弗里德(Wolf-Siegfried)在开始建筑事业前就有过一段失败的歌剧导演生涯,最后在西班牙放弃音乐彻底转行。维兰德的女儿Nike 是一位高学历的音乐理论家,对其曾祖父的作品和瓦格纳家族的处事方式有很独特的想法,她原本可以成为音乐节杰出参与者,但也未能如愿。沃尔夫冈的儿子是瓦格纳家族年轻一代中最像作曲家的一位,也许是试图洗去瓦格纳姓氏的罪恶感,他已经与父亲决裂。沃尔夫冈对瓦格纳家族的年轻一代有着强烈的敌对情绪,在1994 年的自传中,他清楚地表明了自己对于亲属和孩子寡淡的感情。
1976 年,沃尔夫冈出人意料地与结婚33 年的妻子艾伦(Ellen)离婚(他和维兰德都在二战期间娶了布莱斯劳剧院芭蕾舞团的女舞者),而他的第二任妻子古德伦(Gudrun Armann)是拜罗伊特音乐节新闻办和策划部门的长期成员。2007 年古德伦去世后,家族的继承人问题硝烟弥漫。曾经有知情人披露,家族内部争斗的险恶情节,毫不逊色于任何一部肥皂剧中的争权夺利、勾心斗角场面。前年沃尔夫冈主动请辞后,拜罗伊特基金会(Stiftungsrat)最终决定,接班人由沃尔夫冈两位同父异母的女儿爱娃和卡特琳娜(Katharina)共同担任。由此可见,拜罗伊特音乐节及节庆剧院已不再是瓦格纳家族的私产,而已经属于基金会,虽然当时实权依旧掌握在沃尔夫冈手中。
如今,沃尔夫冈斯人已逝,新的时代来临,第四代接班人手中的音乐节正在广场上竖起大屏幕,展现出拓展听众和吸引年轻人的强烈兴趣。与她们的父亲不同,爱娃和卡特琳娜都不会与音乐节签订终身合同,这或许会使得拜罗伊特的“世袭”色彩有所减淡。(蔡宸亦/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