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歌剧院院长论坛举行 西洋歌剧需“中国式”嫁接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7日09:27  北京日报
歌剧院院长论坛举行西洋歌剧需“中国式”嫁接

洛林·马泽尔在论坛上

  本报记者 李 洋

  正在火热进行的国家大剧院第二届歌剧节,6月4日和5日迎来了第二届世界著名歌剧院院长论坛。意大利威尼斯凤凰歌剧院、德国柏林德意志歌剧院等世界各地剧院经理共同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探讨“多元化语境下的歌剧联合制作”。众多业内专家认为,欧洲歌剧需要“中国式”嫁接。

  给了中国同行一把标尺

  说到歌剧的联合制作,观众可以从正在大剧院上演的《茶花女》中感受到其魅力。而此前国家大剧院版的《弄臣》《蝴蝶夫人》等也都出自国际制作班底。歌剧在整个亚洲都起步较晚,亚洲各国的歌剧制作经验和市场经验都有待培养。

  “我们现在都讲全球化,没有一个全球化的制作和打造,无法实现歌剧质量的逐渐提升。”日本新国立剧院院长冈部修二说。

  “歌剧联合制作,让我们具有了一个清晰的歌剧观念的同时,也给了我们一把标尺,让我们知道,歌剧制作的标准艺术质量到底应该有多高。”上海歌剧院院长张国勇说,联合制作在人才培养方面,同样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亚洲剧院渴望国际合作,西方同行也一样。西班牙巴塞罗那利赛欧歌剧院院长祖迪·托特·瓜尔斯说:“国际化制作将会给歌剧带来新的艺术和技术元素。”

  把版本和经验留给中国

  “在中国的歌剧发展当中,并不一定要全盘接受西方的歌剧制作。我们剧院曾经在2005年和2008年分别带作品来,但都是演完就走,没留下什么。”德国柏林德意志歌剧院院长阿克瑟尔·拜什认为,歌剧联合制作的最大、也是最终要面对的挑战,是要看歌剧在中国是否具有可复制性,而不是只演一次或两次。

  “一种联合制作是把版本留在中国,另一种是把技术和经验留在中国,都可以。”阿克瑟尔·拜什说,第一种合作可以是联合制作产品,这种剧目要能够长期在中国演下去,而且指挥家、合唱团、管弦乐团都必须是中国本地的,只有积累了这种成功的经验,版本才能够长期的留在中国。第二种合作,是把舞台导演、排演等歌剧制作所需的技术在欧洲乃至世界共同开发,再把这些制作经验留在中国。

  国家大剧院副院长邓一江也认为,本土化问题比时代固化、语言障碍等更能影响歌剧传播。“要成功进行歌剧联合制作,必须充分尊重各国自身的文化特质、欣赏习惯、审美需求,制作出既有艺术品位,又能受到广大观众接受和喜爱的歌剧。”

  艺术水准永远是第一

  “作为一位艺术家,我对于表演的看法可能与在座的剧院经营者们有所不同。在我看来,表演艺术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实现最高的艺术水准。其实歌剧是一种非常脆弱的艺术形式,如果歌剧不能够得到良好的艺术表现的话,那么这样的歌剧演出的结果必然是不尽如人意的。”大剧院版歌剧《茶花女》的艺术指导、指挥洛林·马泽尔的话给大家提了个醒。

  泰国曼谷歌剧院院长桑涛·苏卡利库也说,歌剧在泰国只有10年历史,可以说是白手起家,“总是迎合观众,会不会降低我们自己的品位呢?”

  张国勇也有这方面的担心,他认为随着国际合作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后遗症。“在歌剧联合制作中间,也存在着一个生态环境的问题。”张国勇说,比如有些合作,在偌大的体育场馆里演歌剧。你都不知道主演在哪里,只看到一群人在里头跑来跑去,歌剧根本没有美感可言;有朋友说,你想这么多的观众中,也许会有十分之一的人会因此了解歌剧,爱上歌剧。我就告诉他,你有没有想到另外十分之九的人,会因为看完这场歌剧之后,从此和歌剧告别。所以营造良好的歌剧制作生态环境十分重要。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