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佘赛花》氍毹英发俏红装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8日15:56  新浪娱乐

  知道丁晓君,是看了她的《天女散花》,她这一辈的演员里面,我到现在没再见过能超越她的。因为她的仙女确有仙气,且有曼妙之美。晓君的《谢瑶环》《白蛇传》《廉锦枫》《野猪林》等戏基本上或在剧场作壁上观、或在电视屏幕见到,应该说,她越来越有一种超乎一般的气质。京剧舞台上的美,是有规范、有修饰的美,而晓君所能呈现的,除了修饰装点以外,还一种让人感悟到其背后是一种质朴的、天然的美。

  说起《佘赛花》这个戏,在这之前,我看过两次。一次是很小很小的时候,在乌鲁木齐民主路的群众剧院看过乌鲁木齐市京剧团演出的(如今这个剧场早已荡然无存,原址早已起了高楼,而这个新疆唯一的京剧团至今还没有自己正式的演出场地),我还隐约记得佘父是由老演员王维忠先生扮演的(王先生是刘盛通先生的外甥),赛花和杨继业初次相遇、七星庙这两场戏的情景还都留在记忆中。再之后,是看杜近芳先生和叶盛兰先生的音配像了。这次看晓君的《佘赛花》还是很期待的。29号那天,长安的观众很多,可见晓君人气之旺。

  先说晓君的佘赛华。戏未演之前,就有一些晓君的粉丝、网友在网上评论,说此戏对于晓君来说有点不对工,这话说的并非全无道理,因为这出戏所需要的表演素质是和白素贞、谢瑶环完全不一样的。还有人担心晓君的武场子,这我倒不担心,因为我之前看过晓君《藕莲关》的片段,身上是绝对过硬的,这对于一个从小学习大青衣的演员来讲是非常难得的。晓君初次出场是软靠、翎子,漂亮极了。我身边的北师大的朋友后来说,那段“凤凰的比喻”颇为有趣,晓君和张威的几个高矮亮相都很美,翎子用的也很妙。从后来看到的剧照来看,翎子确实起到了在技巧上辅助身段和亮相定格的多种效果,也帮助了角色情感的表达。往后是穿帔上,唱一段,在身段的开度上有收敛,但还能保持英武之气,胳膊抬的位置要比一般的青衣高,整体形象、动作韵律很有杜近芳先生的风采,那一段唱也完成的极好。在后面扎靠开打,最为热闹,扮相也很漂亮,是当天演出的一个小高潮。特别是舞刀的刀花、背刀花、翻身都很溜。晓君尤其懂得控制,比如刀花,由慢到快,沉得住气,很有火候,不是单靠“冲”来博得彩声。如果谈到还值得再研究的地方,我觉得跟杨继业头次相遇之时,佘赛花的京白还可以念得再轻灵一些。末场七星庙还可以再逗一点,跟前边听说弟弟被刀劈的怒气冲冲形成更强的对比,人物会更丰满一些。

  张威的小生是很令人舒服的,一点也没有现在那些小生演员的燥气和火气。扮相俊美,口型、表情都好,唱得自然大方,身段边式熟练,就是一个词“熨帖”!不搅戏,且能为主演增光,自然而然形成相得益彰的效果。这样的小生在今天真的是很少见的。认识张威是音配像中张威为刘雪涛先生等前辈配像开始的,多年以来,张威在舞台上默默耕耘,已成大器。对于张威来讲,如果能有人帮他在宣传上下一些功夫,好的机会再多一些,姜妙香先生一脉的舞台气度有希望在张威身上得到更好的展现。另外,《佘赛花》音配像中杨继业穿粉箭衣,这次演出穿了白箭衣,应该说穿白箭衣还是合适的,符合杨家父子一贯的衣着统一(杨继业之子杨六郎穿白蟒、白靠),而且也符合人物气质,穿粉则有点让人联想到吕布那样的酒色之徒,略显轻佻(当然,穿粉也不为错)。

  再说谈元。这是第一次看谈元的戏,应该说谈元完成的真不错。原排的演员未查出是谁,印象中大约是孙盛武先生,那么谈元也是重现师祖的光彩了(谈元是朱世慧老师的高足,而朱则问艺于孙先生)。之前对谈元的印象几乎都是纯新编戏,对他演这个戏还抱有几分不明朗的态度。没想到有如此好的效果,一改过去的印象。首先,谈元的京白的是过关的,这对于一个在湖北学艺的青年演员来说殊为难得,他的京白有很好的高低变化和修饰,这足够另一些我们所常常见到的、身在北京京剧院的丑行演员羞赧的,他们在如此好的艺术环境中,所呈现的艺术效果,还远远不如一个身在方言区的、只有25岁的演员表现得好。其次,人物理解准确,身段也符合老年人的身份设定。第三,有光彩,讨观众喜欢,这一点不得了。据说当年马富禄先生在富连成的时候,《清官册》扮一个狱卒,上场两句“老爷清如水,衙役扮小鬼”,就博得彩声,台底下地老顾曲们说“此子必成大气!”嗓子、装饰音、身段配合、吐字的节奏等等是丑行念白是否抓人的关键,谈元完成得非常好!前边的坐地下哭、抓哏“再婚”都能逗观众大笑,后头七星庙的无声表演也能全在规矩里而有滑稽、出彩的神态。

  其余的如刘魁魁,演杨洪、丫鬟的演员也都起到了好的效果。另外,有一个地方我倒有一个看法,那就是佘赛花弟弟的念白。杜老师和叶先生的原版里,这个佘小弟的小生念白也是韵白,跟这次一样,我在想,能否改成京白呢,这样是否更符合他的年龄和剧中性格呢?我想,当初让这个小生念韵白是否是考虑到佘洪、佘赛花、丫鬟都念京白,如果这个小生再念京白岂不是一家子京白了么?这样排,也许有他的道理。

  最后我想说的是,应当为《佘赛花》这个戏叫好!近些年来,京剧重“唱”不重“剧”的现象太严重了。京剧几乎快要变成“歌剧”了,特别是有些所谓领军人物喜欢动辄穿西装高歌一段便匆匆赶场去了,这是京剧界自己的不觉醒。现在的戏校也沦落到“教唱”为主了。我们怀念梅兰芳、马连良,应当重视他们的一个理念,那就是演“剧”!其实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折子戏化已经成为了潮流,而马连良先生言菊朋先生高庆奎先生郝寿辰先生等人一直强调并实践“增益首尾”,因为像马先生这样的大师,他们认识到,如果搞唱功折子戏,必然把京戏“唱”没落了!他们追求完成的故事,事实上是追求“剧”的本质,梅先生排了全部《宇宙锋》,排了加长版的《春秋配》,都是大戏。马连良先生则排了诸如《火牛阵》《十老安刘》《春秋笔》《范仲禹》等有头有尾的大戏,高庆奎先生的诸多本戏、程砚秋的《柳迎春》等等都是在这方面的努力。由于体制的僵化、剧目的贫乏、京剧人本身的不自觉,很多东西都在流失,在剧团要排一出有头有尾的大戏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令人欣喜的是,近来看到了一批像《佘赛花》这样的戏。我们看这出《佘赛花》,没有大段的唱腔,没有过分刺激观众的“拉鼻儿”,就靠有趣味的剧情、演员零落在各个场次中的唱念做打的综合魅力,同样让观众很开心、很舒服,得到了好评,这不就是“戏”的魅力么?所以我们感谢主办方,感谢演员们,感谢杜近芳先生等艺术指导的老师们,为我们观众排出这么一出好戏来。我相信,排这样一处“综合素质”要求高的戏是很辛苦的,是必须要动脑子琢磨的,而不是一伸脖子、一拍脑袋便可以来的了的。

  有这样的艺术思考、艺术责任,我相信,京剧能出好演员,能出好作品!

  美哉,晓君!美哉,佘赛花!

  评分:95分 尚远/文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