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佘赛花》寻找中国艺术自己的美学基因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8日17:31  新浪娱乐

  这是一段爷爷和奶奶的罗曼史:话说帅哥和美女邂逅,一见钟情,但因为老爸一时大脑短路出乌龙,以至于大家集体PK,从刀光剑影到口水战,BALABALA……最后,帅哥和美女终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韩剧乎?日剧乎?港台剧乎?武侠剧乎?青春偶像剧乎?非也——这是一出京剧,确切的说,这是一出原汁原味的传统京剧。而正是一出如此传统的京剧,让台下所有的年轻观众笑声不断,让这一夜的长安为之沸腾。

  谁说京剧已经Out?其实,佘赛花很In,《佘赛花》很In,京剧也很In。京剧《佘赛花》的成功,就在于把京剧最In的一面展示给了最In的观众。

  “剧”之回归

  何谓京“剧”?剧者,戏剧也。这个“剧”字貌似被我们忽略很久了,近年来,大多数传统京剧较少看到全本演出,而较多的是折子戏专场或演唱会,但这两种演出模式都难以一窥全豹,使得这个“剧”字湮没在了较为片面的技艺欣赏中。这样的演出模式在观演两方面都是一把双刃剑:从演剧角度来说,一方面,它的确成就了大量的精品折子戏和经典唱段,但另一方面,这也使得全本大戏中的许多次要关目成了鸡肋,更为严重的是,像《佘赛花》这样结构紧凑,不宜分离出折子戏或唱段的剧目,往往被全盘否定了;从观剧角度来说,它虽然培养了众多品戏的行家,但是也在不知不觉中与大众产生了隔阂。其实,对于更多的观众而言,面对一折不知来龙去脉的“精品”,一段没有前因后果的“经典”,唯有茫然而已。“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如果仅留“歌舞”而失去了“故事”,那么“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当《廉锦枫》只有两场可演,《天女散花》只有三段好唱的时候,那些不懂西皮二黄,未谙四功五法的观众该何去何从呢?

  全本《佘赛花》真正做到了这个“剧”字,一部大戏,从头至尾,细细讲来,环环相扣,时而云遮雾罩,时而峰回路转,将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一气呵成,正如新浪微博(http://t.sina.com.cn)网友“财经眼”所言,是一部“戏剧化的戏剧”。并且,此剧的情节设置也是一大亮点,丰富却不繁复,有波澜却无枝蔓。从割袍为证到私定终身,从比武招亲到带兵讨伐,事情越闹越大,却都是为了佘赛花婚姻一事;虽然涉及到佘、杨、崔、呼延四家,但所有剧情都只围绕佘赛花与杨继业展开,正符合了李渔《闲情偶寄》中所要求的“一人一事”。在这个时代,大家普遍追求好莱坞大片式的戏剧性、传奇性,以至于许多新编戏不惜邯郸学步,其实这大可不必。中国戏曲虽不以叙事见长,但并不意味着戏曲就应该回避叙事,相反,中国古代每一部传奇戏曲从故事上来说,都可以称得上是“佳构剧”,传统京剧中绝对不乏《佘赛花》这样以全本大戏的形式回归戏剧本体的作品。

  寓教于乐

  艺术的主要功能是娱乐还是教化?在不久前落幕的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第一届大学生辩论赛上,正反两方为这个论题大费口舌。郭德纲曾质问:“京剧团上演一出《三岔口》有什么教育意义?”这并不是排斥京剧的教化作用,而是说,京剧首先要做到的应该是娱乐,有了娱乐性,观众才会自愿地接受,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奢谈思想、内涵、意义、教化等深层次的因素。《佘赛花》就是典型的例子,乍看之下,仅仅是好看好玩而已,但是仔细想来,又并非华而不实。至少我们看到,勇敢追求幸福的有情人终成眷属,而破坏分子也得到了应有的下场,这就教育我们在爱情观上既要自主,又不要强求,更不能做损人利己的事情。这个道理虽然很浅显,但是要想与广大京剧观众形成共鸣,有这样浅显的道理也就够了,过多的负荷不适合京剧,反而会让京剧举步维艰,最终走向歧途。

  反观中国戏曲,无论是“赵家庄”里“负鼓盲翁”的“满村听说蔡中郎”,还是玉茗堂前汤显祖的“亲掐檀痕教小伶”,戏曲都是以娱乐的身份出现在观众面前的。况且,艺术发展到现在,可以说已经进入了娱乐时代,那么崇尚娱乐的戏曲本应该自然地与世界接轨,成为最In的艺术,然而大家却都觉得京剧Out了,有如成为“佘太君”的赛花,只能一本正经地“百岁挂帅”。而《佘赛花》的成功正是在于放下了“佘太君”的尊号,找回了赛花活泼娇媚的少女形象,重燃起佘赛花与杨继业年轻时热恋的激情。同样是传统京剧,若论教化意义,《杨门女将》自然比《佘赛花》更深刻;但是从这个娱乐时代的视角来看,娱乐性无疑是《佘赛花》的一大萌点,也让此剧成为传统京剧In形象的代言。

  “编新不如述古”

  《佘赛花》很In,但这种In不是创造出来的,而是发掘出来的。正如贾宝玉所云“编新不如述古”,传统京剧在尘封许久之后,最需要的是让更多的人发现、认识、了解,而不是急于改变。此版《佘赛花》虽然演员是青春版,剧本却完全沿用1959年原本,但是我们丝毫没有觉得Out,反而有耳目一新之感。其实,传统未必就Out,《佘赛花》作为一部传统京剧,却恰恰给我们打造了一个中国式的In模板。因此,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轻举妄动,而是应该更多地关注传统,发掘传统,从传统京剧中寻找中国艺术自己的美学基因,这样,未来的京剧才能永不Out。

  推荐理由:青春的演员带来青春的演绎 青春的观众自有青春的解读

  分数:85 刘佳智/文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