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肖邦》沉重的虔诚和敬畏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17日17:21  新浪娱乐

  写了一堆评论,突然感觉没办法用华丽的专业术语表达我对音乐话剧《肖邦》的热爱。我用的是“热爱”,就像王晓鹰导演在首演结束时走上台对观众们所说:希望大家热爱艺术时,也用的是“热爱”——不仅仅是喜爱。热烈的爱里,往往包含着沉重的虔诚和敬畏。

  我对肖邦听得不多,人更了解得少。但走进保利剧院的时候,我的这种虔诚和敬畏,就已经在心中浮动。当我看了节目单,对肖邦的生平作了浅显了解后,一句肖邦所说的“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就使我不敢多言。我明白这是一个怎样的人了。事实上,剧情开展没多久,我就流了三次泪!第一次,肖邦的钢琴被俄国沙皇砸了,肖邦一直以背影沉默,亲人朋友在劝慰,突然他歇斯底里地大喊:“可那是钢琴!”我心尖一紧,不得不为艺术的尊严而流泪了。第二次,肖邦被迫逃往巴黎前,亲人在送他时唱起了波兰民歌,那种忧伤中的抚恤,绵延中的坚决,深情中的瞩望,汇聚成巨大的情感漩涡,将我淹没。第三次,肖邦在巴黎终于得到开演奏会的机会,临上台得知家乡的朋友被捕牺牲,悲痛万分,不愿上台。教授劝他把这一关挺过去,肖邦哭着说:“我做不到!”刹那间我明白,当艺术的尊严和人类的尊严并排置放在天平之上,对一个同时虔诚于二者的艺术家而言,那种渗入骨髓的苦痛与挣扎是何其撕扯灵魂!类似的段落还有很多,每一场次结束后,总有观众赞叹的掌声,剧编得有章法,有看点,行云流水般地往下走,我发誓那掌声是大家主动献出来的,而不是礼貌性的,因为这种时间极短的小场次换幕,不鼓掌是正常的——观众是在硬挤时间表达对肖邦的热爱和礼敬。

  原谅我还要继续用感性的、不够深刻的语言描述这种感动。在观看《肖邦》后的第二天清晨,我骑着单车走在北京的胡同深处,荫凉的风吹过,满脑子闪现的都是一幕幕片断,每一个场景,许多句话,都印象极深。它们像寒凉的潮水一样,漫入了我的心,使我柔软地沉醉,同时却无法准确描述出这种感受。一般来讲,我看了好话剧好电影以后,就会出现这种感受(但这样的好作品的确极其罕见),好几天都缓不过劲儿来,总想去吟味吟味,去想一想,甚至再去看一看。而相反的,不小心看了一个什么减压剧,也要压力剧增,好几天都觉得别扭和恶心。这大概是一个文艺青年典型的精神洁癖吧。我想说的是,《肖邦》带给我的感动,是一种久违的深刻的感动,在它近乎完美的灵魂之美面前,我感到了自己的凌弱和丑陋,因而必须戒除卖弄词藻、堆砌术语的评论习惯,去东拉西扯、敷敷衍衍地分析点什么——那是对于平庸的话剧才做的事,因为没有深刻的感动,心灵是闲置的,才有空当去思考,胡乱安装许多的精神高度和价值观——真正的好戏,真正有灵魂在抖动的戏,只要完成一种美的教育,把你迷住了,把你的心占满了,就够了。

  《肖邦》氤氲始末的是一种悲情的诗意,让人想起同样出自王晓鹰的《荒原与人》。它在音乐的清汤里,撒进了文学和美术的浓汁,使观众对音乐本身的欣赏增加了另外两重纬度。也就是说,在剧情的帮衬下,你能够感到听肖邦的音乐,眼前有画面在流动,同时又有一个宏伟的声音被托举得很高很高,在用灵魂的声音朗诵!这绝不是任何泛滥的导演和编剧都能做到的。他需要对音乐、对艺术,尤其是肖邦这个实实在在的人本身,有着绝对知己般的默契。我在大学是学影视专业的,我总模糊地觉得影视教学从视听语言抓起有很严重的问题,那时我就凭着感觉给出一个判断:文学、音乐和美术,才是影像(也是其他一切综合艺术)的三足,就像三原色一样,各有分工,缺一不可。这个想法一直没有得到任何老师的首肯,但我惊讶地在话剧《肖邦》中看到导演在用心表达着和我一样的美学观,说肖邦就是拉菲尔,就是歌德,我为这样的理解振奋不已!也因为这样的理解,舞台上的肖邦不仅是一个精湛的艺术大师,一个发明家,一个爱国志士,他更是一个超越了艺术本位的多重精神的集合体,一个丰满多元的大爱的化身。

  演员们的表演,几乎无可挑剔,节奏把控得非常到位。剧情安排紧凑,舞美道具设计都天衣无缝,很见匠心。尽管整体上感觉是一部挺严肃的剧,但细节处理上处处先锋。尽管展示的都是最朴实的灵魂故事,但让人感到一种高不可攀的令人窒息的华贵气质。目前看来,我认为这部剧当之无愧是本年度国内话剧最精粹、最高雅、最有人情味的一部典范之作,它的出现标志着国家话剧院的外国题材剧有了质的崛起,并且使以《钦差大臣》《哗变》等为代表的传统人艺经典一统天下的权威地位,发动动摇。

  深沉地,向肖邦致敬,向艺术致敬,向爱致敬!

  推荐理由:“真挚的正义感,辽阔的视野,优美的艺术性”,张承志对文学的要求同样适用于戏剧艺术。《肖邦》让我对完美的可能性充满期怀。

  石彦伟(文学编辑)

  评分:98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