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谢正宜 报道 贺佳颖 现场图片
从青涩懵懂走到了英华内敛,从棱角峥嵘走到了如玉温润。
36年的光阴,仿佛弹指一挥间。
36年前,赵志刚正式加入上海越剧院的队伍,开始了他对越剧艺术的舞台寻梦;而36年后的如今,赵志刚递交了辞职报告。
这一切,意料之外,却也情理之中。
因为近年来,在艺术院团的国有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先后已经有京剧的王佩瑜、昆曲的张军,离开了原先的院团,开始了自我发展之路。
素来被戏称为“很爱折腾”的赵志刚,自然也不会放弃这样的一个尝试机会。虽然,很多熟悉他关心他的人们都会有一些担心,但也都不得不佩服不再年轻的他,依旧有着白手起家的勇气和劲道。或许也正是将近知天命的年纪,经历了很多,感悟了很多,才让他对生活采取了“做减法”的轻松心态。
于是,赵志刚正式卸下了自己身上的行政重担——上海越剧院副院长。与他一起离开的,还有越剧院青年演员中唯一的白玉兰奖获得者,傅全香、吕瑞英的得意弟子陈湜。
三部大戏
个人工作室试水市场
赵志刚从来就不是一个 “安分”的人,所以“越剧王子”有着“艺术饥渴”并不奇怪。从艺30多年,不算折子戏,大戏也演了近30台。先是担任准制作人,和著名编剧吴兆芬约稿并投入创排新编越剧 《家》,演出大获成功;后又摇身一变成了大型新编越剧《赵氏孤儿》的独立制作人,文剧武演,为柔情的越剧平添了几分刚阳之气;去年作为出品人、制作人,推出“星·杂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获得圈内外专家、观众肯定……这些都是他在剧院的支持下主动出击,自组编、导、音、美、演,在演戏之外的有益尝试。
“求新就像血液一样流淌在我的身体里,也流淌在越剧里。”赵志刚不喜欢重复自己,喜欢不断挑战不同类型的角色。
去年开始,他正式在上海现代戏剧谷成立自己的个人工作室“赵志刚艺术工坊”:“这一次辞职,也是因为我希望保持一种‘不保守’的演出状态,纯越剧和非越剧的探索,我都想尝试,其实现在退一步,对于今后而言,反而有了更广阔的天地。我之后会利用各方力量,再创排新戏,上海越剧院培养了我,将来也照样是我会优先选择的合作伙伴。”
上海戏迷
一样看得到“王子”的戏
赵志刚辞掉铁饭碗,自己组建工作室,有很多戏迷力挺,在网上发帖称:“这对赵志刚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如果继续呆在上越,谁能保证他这几年能排上几部戏?《永不消逝的电波》是赵志刚工作室的一次试水,以赵志刚今时今日的成就和名声,没有制约和束缚,没有身份的 ‘枷囚’,他更可以随兴所至,自己做自己的主宰。”
赵志刚自己则表示:“接下来,我们会参与上海戏剧谷的秋冬演季,而之后,也会与浙江方面合作,明年年初创作至少一台纯越剧作品,之后还会有拍摄戏曲电影、电视剧的计划,把越剧的经典和优秀剧目很好地保留并发扬光大也是我们的心愿。喜爱我们的广大戏迷不会没有戏看,辞职不会影响我们的艺术生命和创作,舞台上,一样会有我们新创的戏,希望比以前更多吧。”
除了担纲主演之外,赵志刚还希望参与更多商业运作方面的工作,甚至在演职员表的“制作人”一栏“插一脚”,“有更多年轻演员等待我去包装、运作。”
这次与他一起辞职的陈湜,从《梅陇镇》到 《第一次亲密接触》、《家》、《杨乃武》、《三看御妹》、《画皮》等戏一路走来,曾经荣获白玉兰奖、上海粉墨佳年华粉墨之星,堪称越剧界青年中的主力队员,也让“越剧王子”将与自己固定的旦角搭档“虚位以待”。“越剧美女”与“越剧王子”一起离开上越,另辟工作室这条蹊径,去寻求更好的艺术发展,也是因为两人相契于心的共同点:他们都有着执着的艺术追求,在艺术面前,他们也都始终不知疲倦地保持着像孩童一般的好奇心和创造欲。
赵志刚并非戏曲界改制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王佩瑜、张军先后辞职 前路各不相同
晚报记者 谢正宜 实习生 宋浩 报道
相对于赵志刚从上海越剧院辞职一事略显低调的处理,去年 “昆曲王子”张军放弃“铁饭碗”成为“个体户”时可谓是大张旗鼓。随着今年9月22日,“张军昆曲艺术中心”在静安区挂牌成立,张军作为艺术总监也率先走出了昆曲事业市场化改革的第一步。
前不久与谭盾合作完成园林版《牡丹亭》的张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相比于之前在上海昆剧团担任副团长,艺术中心的艺术总监一职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舞台表演和昆曲文化的传播上,“我承认我向来都是不安分的,我不仅要做一个昆曲艺术的表演者,同时也要成为昆曲文化的传播者,这是我作为昆曲人的一个梦想,也是进行市场化运作的初衷和目标。 ”
虽然这个昆曲中心以张军的名字命名,但张军表示,自己只是中心的艺术总监,只负责舞台上的艺术展现,具体的管理和运营工作将聘请专业人士担任。此外,对于艺术中心的发展前景,张军也显得自信满满,“虽然会有各种困难,但我也有各方面的支持,我相信这条路会越走越宽的”。据悉,“张军昆曲艺术中心”将在11月赴美国纽约进行交流和大学演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