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资料介绍:三幕芭蕾舞剧《天鹅湖》主创简介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9日17:33  新浪娱乐

  音        乐:彼得-伊利奇-柴科夫斯基

  构思及执导 :娜塔莉娅-玛卡洛娃

  编        舞:娜塔莉娅-玛卡洛娃(马里乌斯-彼季帕和列夫-伊凡诺夫原创)

  其他段落编舞:娜塔莉娅-玛卡洛娃和弗雷德里克-阿什顿爵士

  舞 美  设 计:彼得-法默尔

  服 装  设 计:戈琳娜-索罗芙耶娃

  排   练   者:奥尔加-伊芙莱诺芙

  制作协调人 :迪娜-玛卡洛芙

  演        出:中央芭蕾舞团

  演        奏: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

  彼得-伊利奇-柴科夫斯基(1840-1893)

    19世纪俄罗斯最伟大作曲家,一生创作了三部伟大芭蕾音乐:《天鹅湖》(1877年列辛格编舞,1895年彼季帕和伊凡诺夫重新编舞)、《睡美人》(1890年彼季帕编舞)、《胡桃夹子》(1892年伊凡诺夫编舞)。另外,他的很多音乐作品都被用于编排芭蕾舞,包括:《弦乐小夜曲》(1915年福金编舞,1934年巴兰钦编导《小夜曲》)、《罗密欧与朱丽叶》(1937年巴塞林编舞)、《哈姆莱特》(1942年赫尔普曼编舞)、《第三组曲》(1947年巴兰钦用第一乐章编《主题与变奏》)、《第四组曲》(1933年巴兰钦编舞)、《第一钢琴协奏曲》(1943年尼金斯卡编舞)、《第二钢琴协奏曲》(1941年巴兰钦编舞)、《第三钢琴协奏曲(未完成)》(1956年巴兰钦编《辉煌的快板》)、小提琴曲《谐谑圆舞曲》(1958年巴兰钦编舞)、《第一交响曲》(1971年麦克米伦编舞)、《第六交响曲》(1957年里法编舞)、《曼弗雷德交响曲》(1979年努里耶夫编舞)等以及根据柴科夫斯基不同音乐段落编曲,1965年由克兰科编导的舞剧《奥涅金》。1981年,纽约市芭蕾舞团举办为期10天的柴科夫斯基艺术节,演出了巴兰钦、罗宾斯、马丁斯等编导根据柴科夫斯基音乐创作的12部新作品。

  娜塔莉娅-玛卡洛娃

  娜塔莉娅-玛卡洛娃生于列宁格勒,13岁进入瓦岗诺娃舞蹈学校,经过特殊实验班的严格训练,用六年时间完成了九年常规课程。1959年毕业后进入了基洛夫芭蕾舞团,并迅速被提升为主要演员,因随舞团在伦敦演出《吉赛尔》获得成功而名声大振。1965年赢得了瓦尔纳国际芭蕾舞比赛的金奖。

  1970年,随基洛夫芭蕾舞团在伦敦巡演时要求留下,后加盟美国芭蕾舞剧院(ABT)并首演了《吉赛尔》,开始新的艺术生涯。她演出了ABT大量保留剧目,并与包括图德、巴兰钦、罗宾斯和泰特利等在内的多位编导大师合作。1972年起与英国皇家芭蕾舞团合作,演出《天鹅湖》、《吉赛尔》、《睡美人》、《仙女们》、《曼侬》、《乡村一月》、《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作为客座艺术家,她与很多名团合作,如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斯图加特芭蕾舞团、加拿大国家芭蕾舞团、丹麦皇家芭蕾舞团、伦敦节日芭蕾舞团、斯卡拉芭蕾舞团等。她的保留剧目有《奥涅金》、《舞姬》、《火鸟》、《堂·吉诃德》、《葛蓓莉娅》、《关不住的女儿》、《巴黎圣母院》、《卡门》、《年轻人与死神》等。此外,很多编导为她创编芭蕾作品和双人舞,包括罗宾斯的《其他舞蹈》、阿什顿的《夜莺》、泰特利的《对面舞》、麦克米伦的一段双人舞、诺伊迈尔的《尾声》、罗兰-佩蒂的《蓝天使》等。

  1974年,玛卡洛娃为ABT排演了《舞姬》最后一幕中的《幽灵王国》,1980年又编排了大型舞剧《舞姬》,ABT成为排演该剧的第一个西方舞团。此后,她还为很多舞团排演《幽灵王国》或《舞姬》全剧,如加拿大国家芭蕾舞团、英国皇家芭蕾舞团、斯卡拉芭蕾舞团等。她还为伦敦节日芭蕾舞团等团排演了新版《天鹅湖》。

  她为BBC等撰写和推出电视节目《芭蕾明星系列》等,并拍摄电影版《天鹅湖》、《吉赛尔》等。1979年,她的《舞蹈自传》出版。1989年,阔别19年后,她回到前苏联,成为第一位“出走”后又应邀返回的艺术家,她在家乡与基洛夫芭蕾舞团同台演出,BBC为这一历史性的访问拍摄并播放了纪录片《玛卡洛娃的回归》。

  玛卡洛娃还是一位杰出的戏剧表演艺术家,她出演的首部百老汇音乐剧是《在足尖上》,并赢得了“托尼奖”的“音乐剧最佳女主角奖”、美国“戏剧委员会奖”“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奖”以及其他许多大奖。1984年,她在伦敦西区主演了该剧,赢得了令人垂涎的“劳伦斯·奥利文奖”。

  近年来,玛卡洛娃不断地在世界各地排演古典芭蕾,她也期待着与中央芭蕾舞团合作。

  马里乌斯-彼季帕(1819—1910)

    法国舞蹈家、编导,有“古典芭蕾之父”的美誉,对俄罗斯学派芭蕾有着深刻影响。他自幼接受芭蕾训练,在欧美国家表演后,于1847年前往俄罗斯担任主要演员和编导,此后60余年间他一直生活在俄罗斯,创作了54部新芭蕾、复排了17部,并为35部歌剧编排舞蹈。其芭蕾作品大多是浪漫主义的,并引领一个时代。至今广为流传的作品有:《堂·吉诃德》(1869)、《舞姬》(1876)、《天鹅湖》(和伊凡诺夫,1895)、《雷蒙达》(1898)、《睡美人》(1890)。

  列夫-伊凡诺夫(1834—1901)

    俄罗斯芭蕾演员和编导,彼季帕的助手,有“俄罗斯芭蕾之父”的美誉。1852年毕业于圣彼得堡帝国舞蹈学校,1882年任排练者,三年后成为第二芭蕾大师。作为彼季帕的助手,他为马林斯基剧院创作了许多作品,只因排在彼季帕名下,生前很少受到赞扬。其实他是一位重要的、富有创新精神的编导,他擅长通过集体动作的图形造成幻觉(如《胡桃夹子》中的雪花舞),被认为是利用群舞来展开芭蕾舞剧的情节或主题的先驱。他所编舞的《天鹅湖》的第二、四幕流传至今。

  弗雷德里克-阿什顿爵士(1906-1988)

    英国皇家芭蕾舞团首席编导和艺术指导,该团的保留剧目中约有30部舞剧系他所编。1935年,加盟维克—威尔斯芭蕾舞团(后来的皇家芭蕾舞团)。1952年起担任副团长,1963—70年任团长,此后作为职业编导,一直从事创作,为英国现代芭蕾赢得了广泛国际赞誉。鉴于对英国芭蕾艺术发展的卓越贡献,被英国政府封为爵士。

  彼得-法默尔,布景设计

  彼得-法默尔曾为世界上大多数重要芭蕾舞团担任设计,包括英国皇家芭蕾舞团、伦敦节日芭蕾舞团、休斯敦芭蕾舞团、丹麦皇家芭蕾舞团、美国芭蕾舞剧院、斯图加特芭蕾舞团、兰伯特芭蕾舞团等数十个舞团。他设计的剧目包括:《睡美人》、《安娜·卡列尼娜》、《吉赛尔》、《天鹅湖》、《胡桃夹子》、《仙女》、《仲夏夜之梦》、巴兰钦的《主题与变奏》、《茶花女》、《灰姑娘》、《葛蓓莉娅》、《霍夫曼的故事》以及麦克米伦的《冬之梦》和《曼侬》等几十部。

  戈琳娜-索罗芙耶娃,服装设计

  戈琳娜-索罗芙耶娃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1975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国家戏剧、音乐和电影学院服装设计专业。1975到1992年,任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驻团服装设计师。1992年移居美国后,与马林斯基剧院、莫斯科大剧院、纽约市芭蕾舞团等几十个剧团合作,曾为80多部歌剧、芭蕾和其他戏剧作品设计服装,包括:《睡美人》、《灰姑娘》、《火鸟》等。索罗芙耶娃夫人于2001年获得俄罗斯“金莎菲特奖”和“尼卡奖”。

  奥尔加-伊芙莱诺芙,排 练 者

  奥尔加-伊芙莱诺芙从俄罗斯瓦岗诺娃舞蹈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布拉格,开始舞蹈生涯,后前往奥斯陆。70、80年代,两次任加拿大国家芭蕾舞团和加拿大国家歌剧团的客座艺术家。

  作为教师和排练者,她认为从事教学工作才是她的真正职业,并与许多国际知名芭蕾舞团和学校合作,她曾应巴兰钦邀请前往美国芭蕾舞学校工作。80年代,她曾担任美国芭蕾舞剧院和加拿大国家芭蕾舞团的长期客座芭蕾大师和排练者,80年代末担任米兰斯卡拉芭蕾舞团的首席芭蕾大师。1991年移居荷兰后,她经常与包括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瑞典皇家芭蕾舞团、澳大利亚国家芭蕾舞团及荷兰国家芭蕾舞团等许多名团合作,担任客座教师和排练者。

  她为许多名团排演了N-玛卡洛娃版本的《舞姬》全剧及其他古典芭蕾。1989年,她为英国国家芭蕾舞团排演了玛卡洛娃的《天鹅湖》,后为巴西和俄罗斯的舞团排演该剧。近年来,她与包括英国皇家芭蕾舞团、荷兰国家芭蕾舞剧院在内的舞团合作,排演多个古典芭蕾剧目。她是令人尊敬的指导,和包括努里耶夫、巴里什尼科夫、N-玛卡洛娃、西尔维-吉里姆、彼得-绍弗斯等在内的许多杰出的艺术家关系紧密并一同工作。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