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田沁鑫十年磨一剑 借《四世同堂》守望理想主义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0日17:44  新浪娱乐
田沁鑫十年磨一剑借《四世同堂》守望理想主义

“理想主义守望者”田沁鑫已走过10年戏剧人生路

田沁鑫十年磨一剑借《四世同堂》守望理想主义

《四世同堂》被视为田沁鑫“新现实主义”戏剧的集大成之作

  新浪娱乐讯 被业界誉为“国内改编名著最成功艺术成就也最高”的田沁鑫,在凭话剧《生死场》、《红玫瑰与白玫瑰》,昆曲《1699·桃花扇》等作品,让萧红、张爱玲、孔尚任等古今文学名家的著作焕发新生后,近日“升级”改编生涯。老舍先生自认为“是我从事写作以来最长的、可能也是最好的一本书”的《四世同堂》,将由她首次搬上话剧舞台。

  而戏剧人生路已走过十年,自称“一半身份是观众,时常提防失去对戏剧的热爱”的田沁鑫,也将借这台大戏,集中展示自己多年来一直探索的“新现实主义”戏剧类型及致力的“中国形象与中国声音”表达课题的成果,以期观众将来看到的“老北京的风情面貌及其时百姓的精神特质”,既熟悉又新鲜,从骨子里不自觉接上民族文化的根脉。如此,方不愧于她被业界赠予的“理想主义守望者”称谓。

  追溯:童年往事影响一生,感谢其时东读西学

  生于1960年代末的田沁鑫,关于年少时的最美好回忆,是读书。各种中国古典名著、西方经典名著,统统成为她其时的精神武装,其中最爱的,当属明清小说。而在中戏毕业后做起导演,并亲自操刀编写剧本时,这些当年看来不过是“贪读闲书”的行径,显出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为她后来形成独立成熟的艺术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加上曾在戏校学过多年的“唱念做打”、长时间随母亲研习中国绘画,她很早就立下要做“中国式艺术”的梦想。而当执导的话剧《生死场》、《赵氏孤儿》、《明》,昆曲《桃花扇》,新编京剧《关圣》等,被各界人士认为将中国的文学之美、艺术之美完美呈现于舞台上时,她只回头感谢“童年时的东读西学”。

  表达:探索“新现实主义”,致力“中国形象及声音”

  对于从西方舶来、今天“外壳”依旧很西方的话剧,心怀做“中国式艺术”梦想的田沁鑫,在做处女作《断腕》时,已注意往“壳里注入中国元素”,剧中的肢体语言,既有现代舞动作,又有京剧招式。而在引发学界热议,奠定其导演地位的话剧《生死场》、《赵氏孤儿》等作品中,“中国形象及中国声音”的表达已构成重心,同时,她也开始探索“新现实主义”戏剧的表述方式:剧中除了展示“现实主义”戏剧里惯有的人物关系,更向内探求人物的内心及精神,令各界震惊正因从中看到“中国戏剧的另一种风格”。而经过十年坚持,“新现实主义”与“中国形象及中国声音”,已成为贴在她身上的标签,是她向“在西方的话剧里融入民族元素比如京剧”的焦菊隐致敬的一种方式。

  身份:排戏时是风趣导演,开演后是挑剔观众

  《四世同堂》之所以被认为是田沁鑫集十年大成之作,是因多年坚持探索“新现实主义”风格的她,已找到了联系“现实主义表演”与“现代观众”的纽带。分别改编自萧红及张爱玲同名原著的《生死场》与两版《红白玫瑰》,题材上完全迥异,却一样都能让观众在剧场品味中国故事独有的荒诞味道之外,感受到一种与自己的生活休戚相关的热度。而这,与田沁鑫一直具有“双重身份”,导戏时是时风趣时较真的导演,戏一旦开演,立刻跳出导演思维,化身为不带一点自恋色彩的挑剔观众分不开的。如此做的原因,如她自己所说,“一是不想剥夺自己作为普通观众看戏的乐趣,二是以观众的角度检验自己关于‘新现实主义’风格的实践成果。”

  梦想:做理想主义守望者,接上民族文化根脉

  当改编的对象由萧红、张爱玲等升级到国宝级的文学大家老舍,田沁鑫的压力可以想象。最初,她设想过用表现主义手法,只选九个演员来演祈家老小,单线讲述《四世同堂》,但很快推翻,决定继续“新现实主义”戏剧的征程:“异常痛苦”地将85万字的原著压缩成只有短短几十页但自己颇为满意的剧本后,她将在故事好看的基础上,侧重探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并用漂亮的形式贯穿。而如此自我折磨的原因,是想让走进剧场的观众,在看过《四世同堂》展示的既熟悉又陌生的“老北京特有的胡同风情及其时百姓的精神特质”后,能从骨子里接上文化根脉这口气,给民族艺术还魂,同时愿自己的导演生涯能迈上一个台阶,对得起业界赠予的“理想主义守望者”称谓。 梅生/文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