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胡笑蓉
文前提要:作为一个80后导演,何念凭借着已经问世的17部话剧作品成为上海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年轻话剧导演,有着“票房小蜜糖”称号。他用经济学的视角,导演话剧,挖掘话剧,发扬话剧,在这个夏天掀起一场关于资本的艺术风暴。
一个高烧不退的夏天,一位炙手可热的导演,一个永恒滚烫的话题。
在烈日当头的午后,见到何念的时候,距离他们下午的例行排练还不到一个小时。就在几天之后,上海话剧团的年度大戏《资本·论》将在美琪大戏院重磅登场。
作为一个80后导演,何念凭借着已经问世的17部话剧作品成为上海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年轻话剧导演,有着“票房小蜜糖”称号。他用经济学的视角,在导演话剧,挖掘话剧,发扬话剧,在这个夏天掀起一场关于资本的艺术风暴。
轻松方式论谈资本
爱情喜剧曾是何念的招牌,票房长红,叫好叫座。此番或者以后,何念把精力放在社会题材的现实主义作品上。现实,从资本开始。
《资本·论》从“原始资本的占有”、“商品产生和交换流通”、“剩余价值分配”、“财富的积累与膨胀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社会矛盾各阶层自我和平调节或战争解决,进入下一个周而复始人类历史循环”等方面对原著进行全方位解读。全剧创作的最高宗旨是用马克思《资本论》研究剖析资本的方法、立场与观念,探求当今世界资本流通的轨迹。说起选取经济主体,何念说:“上海是一座经济城市,我认为文娱作品也应该体现这座城市的精神。”
何念表示舞台版的《资本·论》不会照本宣科,会在表现马克思理论时加入当代人的思考:“我们就曾经畅想过以现代某企业为背景,表现员工们在明确知道自己的‘剩余价值’被剥削后的种种反应。《资本·论》的题材虽然严肃,但这个戏肯定要以市场能够接受的方式来呈现,现在的年轻人对于《资本·论》大多一知半解,如何让他们以愉悦的心情来理解著作中深奥的理论就是我们要做的事儿。”
投入和回报正相关
包括何念在内的很多人都普遍认为,话剧是个很难赚钱的行业。然而,何念的话剧从2003年至今,已经面世的17部戏剧场场叫座,尤其是最近两年更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全国总票房已经超过亿元,因此还有了“票房小蜜糖”称号。
何念很谦虚,将成功归结于努力加运气。运气不会每次都垂青同一个生灵,只有努力才是实实在在的成功基石。他不买基金,不投资股票,“因为这些如果希望有好的回报,需要投入很多的时间。如果我有这个时间,那么我更愿意投入在话剧上,它也会带来同样的回报。”
每天,何念花在剧院里的时间是18小时。他的工作简单而枯燥:选定合适演员,谈片酬、规定工作时间;及时与演员做好剧本的理解和沟通;确定包括灯光和道具以及音乐的舞台设计;根据剧目确定可观赏容量;确定最后的演出期等等。即使是在演出空档,相对比较清闲的时候,他也是留在剧院看片。
话剧上演,导演比较轻松的时刻,但是只要有时间,何念都会在剧场里看观众的反应。“观众的反响就是话剧好不好最直接的反应,这种反应只能靠自己现场观察,是市场调查所不能体现的。有些观众在观看话剧时,十分投入,笑得也十分开心,但是一出戏院问其意见,会告诉你一般;有些观众的情绪整场都没有被调动起来,事后一问,觉得不错。这些经过头脑二次处理的信息都是不准确的,只有在现场获得的观众第一时间的反应才是最真实可靠的,导演需要根据这些反应不断地调整,以后便能更准确拿捏观众的口味。”
眼光决定投资回报
艺术从本质上说拼的是眼光和鉴赏力,而这种眼光似乎是超前的。就拿即将上演的《资本·论》而言,何念告诉记者,一般而言,酝酿一部新剧需要大约半年左右的时间,但是像《资本·论》这样的大戏,它的选题策划是在2008年。也就是说,在两年前就需要有非凡的眼光,能预见到未来大众的艺术口味。他用投资炒股来比喻道:“在电视上,每天都有股评家在‘谈股论经’,但是如果你真跟着他所说的来进行操作未必会赚钱,甚至会赔钱。真正在股票市场上有所斩获的,还是那些有自己独到眼光的投资者。”
而何念对于题材的选择和敏感,一直被专业人员称赞。从《恋人》到《跟我的前妻谈恋爱》,从《双面胶》到《和空姐同居的日子》,还有之前再度上演的《杜拉拉》,无一不改编自非常热门的网络小说。网络小说从创作到出版,本来走的就是群众基础的路子。有了点击率、关注率,书商才会投资出版,才会有漂亮的发行量。选择热门的网络小说改编,就好像站在了群众的肩膀上。“在流行小说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无异于规避了风险,找到了流行的坐标,而且戏剧和小说宣传并举,又可以借着小说宣传的'东风',双拳出击,无往不利。”
然而,从另一层面上来说,艺术的成功与其说是眼光精准,不如说是综合能力的展示。何念说:“我们推出的话剧,作为一个商品,要规避风险,必须是引领流行。不,准确地说,是制造流行。”他透露,今年下半年他将赴纽约学习戏剧,之后还会打造一部原创的音乐剧作品。
加盟方式发展话剧
话剧导演与话剧人的区别在于,后者不仅仅将话剧工作视为一份职业,更多的是一份责任,一份将话剧发扬的信念。
谈到未来中国话剧的发展,“80后”的何念很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虽然中国目前小剧场话剧发展很火爆,自己做得比较多的也是小剧场话剧和现代剧,而且喜欢加入音乐剧的元素,但是从整体发展来看还是得什么戏都要有。而且,中国话剧如果都想做到真正的全国人民都爱看甚至走出国门,题材面应该更宽,区域性的东西要尽量减少。好比百老汇剧,好比伦敦剧,就是放在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能演,都受欢迎。
一个成功的品牌和商品,最快最有效率的推广方式便是发展连锁加盟。十分富有想象力的何念,就创新出一种类似于连锁加盟的方式来推广和发展话剧,而灵感则是来源于电影拷贝。
“电影和电视剧的发行就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卖拷贝的方式。其实话剧也可以这样,而不再是拖着整个剧组奔走全国到处演。我制作好的话剧,由各个地区的话剧团来演,像电影一样,全国各大城市同一天同时上演。这样也实现的话剧成本利用的最大化。”何念说道。他告诉记者,这种方式目前已经在青岛、西安等城市进行了试验。
这种方式虽然有一个非常优秀的模板,但是是否会因为拷贝导演和演员的水平有限,而导致最终产品品质有所下降?何念认为:“其实,在某一种程度上,在某一区域内的话剧制作水平和当地观众的欣赏水平是相匹配的。我们先用这样的方式,培养当地观众对话剧的兴趣和欣赏水平,他们水平的提高会对制作队伍的水平起到一个推动作用,最后实现共同进步。”而且他丝毫不担心水土不服的问题:“我觉得现在的南北差异是越来越小,因为大家进入到娱乐的范畴之内,包括国外大片或者国内的大片,南北喜欢的风格会差不多。我们从《武林外传》到现在,从最北的哈尔滨,到最南的海南,所有的观众都还蛮能接受的。只要是好的作品,观众在欣赏口味上是接近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