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青戏节使得中国当代戏剧进入国际主流(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9日11:38  北京娱乐信报
青戏节使得中国当代戏剧进入国际主流(图)

话剧剧照

  昨晚(9月8日晚),第三届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的首部剧目、邵泽辉导演的著名剧作家品特的《月光》在蜂巢剧场上演。对青戏节的发起人孟京辉来说,这一届青戏节来得很不平凡。在2004年的“英国舞蹈戏剧节”之后,他发起了近年来北京力度最大的一次国际交流活动。更值得关注的是,青戏节这个平台使得中国当代戏剧终于得以走出国门,进入国际主流戏剧节演出。孟京辉说:我承认我曾退步,为了进步,我的作品必须“国际化”。

  现象

  打入国际

  引进国际戏剧精品

  在第三届青戏节上,孟京辉一口气邀请了《沙滩上的船长们》《另一边:温柔震撼睡眠》《卡门》和《麦克白》四部来自俄罗斯、西班牙、德国、韩国的当代戏剧精品。不但如此,孟京辉还首度引进了德国戏剧大师海纳·穆勒的话剧《哈姆雷特机器》,并交年轻导演王翀执导。孟京辉还开设“向大师致敬单元”,邵泽辉、裴魁山、姬沛和李建军四位青年导演将分别排演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著名剧作家品特的《月光》、《回家》、《送菜升降机》和《背叛》四部剧作。此外,孟京辉还将亲自主抓品特其他四部作品的剧本朗读活动。“我正在让演员们回家苦读剧本,他们说品特的作品不容易懂,我说不懂就慢慢来。如果我们想要进步,我们必须学习戏剧大师的作品,哪怕是跟着世界跑也没什么错。”孟京辉说,“像这么大规模、集中上演品特剧作的戏剧节,在世界范围内还从未有过。”

  掺和世界两大艺术节

  孟京辉如此重视青戏节的“国际化”是因为他铁了心要搭建起这个国际化的戏剧交流平台。在本届青戏节开始前,孟京辉便与英国的爱丁堡戏剧节和法国的阿维侬戏剧节频繁接触,今年7月他带着邵泽辉等青年导演远赴法国观摩阿维侬戏剧节。“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戏剧作品能进入这些主流的艺术节。”孟京辉说,“我在法国见到阿维侬戏剧节国际部部长迪迪埃时,我就对他说,我们不但要来你们这里演出,你们的作品也要到中国去演。我们明年打算带六到七部青年戏剧参加阿维侬戏剧节,并要在明年的青戏节上开设阿维侬单元,请他们的优秀剧目来北京演出。”

  获得大师充分认可

  青戏节开幕当天,记者见到法国阿维侬戏剧节国际部部长迪迪埃时,他正兴奋地走出剧场。很多中国的年轻导演、演员都主动和他交换名片,令他应接不暇。“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让我又惊喜又惊讶。”他用带着法国口音的英文告诉记者说,“在西方,有很多艺术家像我一样,非常渴望了解中国的当代文化,但可惜我们一直没有机会,所以到现在为止我们对中国当代戏剧的认识还是零。今年七月我见到孟京辉时,就在和他商讨一个宏大的交流计划。今晚当我看到青戏节开幕式的演出片段表演时,我感到中国青年戏剧人充满了创意,演员们的表演比西方的演员更加自然流畅,多媒体的使用更是走在了我们前面。”

  采访

  孟京辉·理想

  让中国当代文化入主流

  青戏节为中国当代戏剧打开的这扇交流窗口不仅仅局限在戏剧领域,它也寄托着孟京辉对中国当代文化的梦想,“在中国文化的国际交流上,我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孟京辉意味深长地说,“我们一直都喜欢把老祖宗压箱底儿的东西拿出来给外国人看,人家对这些东西要么已经很熟悉了,要么就是年轻人对这些没兴趣。要想让世界了解当代中国,就必须拿出我们和社会发展同步的当代文化,就必须推出我们的青年文化,比如这些充满了创意的青年戏剧。他们的作品可能不够完美,但他们的创意却能让外国人看到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是同步的。”在孟京辉看来,虽然国内很多人还不了解爱丁堡戏剧节、阿维侬戏剧节等世界主流的文化活动,也不能理解他此举的意义,但他相信和这些国际戏剧节联姻,将让中国的当代文化真正强有力地进入国外主流文化圈。

  孟京辉·反思

  我的某些作品是退步的

  “骄傲的青年,骄傲的戏剧。”这是孟京辉为今年北京青戏节提出的口号。“我们是一群骄傲的青年人。”他这样形容本次青戏节的参与者们。然而,青戏节这个国际化的平台带给孟京辉的却并非是骄傲,今年的阿维侬戏剧节之行令他感慨良多:“我不是在一直进步的,这些年来我也有退步的时候,我可以坦率承认我的某些作品是退步的。但这不要紧,我能在关键的时刻进步就行了。”

  孟京辉所指的“进步”是戏剧作品从主体到表现形式的“国际化”:“中国的话剧作品,包括我的《我爱×××》、《琥珀》《两只狗的生活意见》等作品,都是以中国语言和文学艺术为基础的。这样的作品肯定不可能一下子被外国人接受,我们不能因此就觉得自己不行了,不能因此变得不自信了。但我想,我们完全可以把作品做得更加国际化,不再局限于卿卿我我的爱情和吃喝拉撒睡上,而是表现人类的共同情感,用共通的视觉、听觉甚至是肢体的方式做戏。国外大师级的作品,会从好看的故事、极高的审美品位和哲学思想这三层境界来打动我们,但现在我们的戏剧还在努力寻找好看的故事,这就是差距。”

  孟京辉·自信

  创作力量和观众很优秀

  “文化交流会让我们减少恐惧感。我们做这件事就像是小马过河。”孟京辉这样总结青戏节与阿维侬戏剧节的“联姻”,“等我们把别人请进来,等我们把作品带到国外主流的戏剧节上,我们才知道自己是什么水平。我们就像故事里的小马,不能因为老牛说水浅就气馁,也不能因为小松鼠说水深竟不敢过河,我们现在只有走出去才能知道差距和优势。”正是因为有了国际性的平台,孟京辉开始意识到北京的创作力量和观众群体都很优秀。“我们北京有黄盈、赵淼这些能兼顾艺术与市场的青年导演,也有康赫这样极具个性的怪异作品的青年导演,我们有着各种不同风格的戏剧人才。去年我根据法斯宾德电影改编的戏剧《爱比死更冷酷》在北京首演时,12场演出来了7000多名观众,很出乎我的意料。就是在纽约、伦敦和柏林这样的戏剧文化高度发达的城市里,也很难有这么多观众来看一部高度实验性的戏剧作品,所以我们的观众是超越我们想象的。”

  信报记者 王菲

  娱记酷评

  小众戏剧 强势心态

  三年来,孟京辉将他的先锋戏剧态度在青戏节中贯彻得很是彻底。今日青年戏剧尚未形成大众格局,他却依然自顾自地大踏步与世界接轨,这先锋态度的背后当是自信与强势的文化心态。

  “不怕有缺点,只怕不表现”,孟京辉此举正击中了戏剧圈乃至当代文化圈的致命弱点。戏剧传入中国一百年来,我们本土有关话剧中国化的探索和戏剧市场化的探索一直进行得热火朝天,但中国戏剧回馈给世界剧坛的作品却寥寥无几。

  放眼望去,中国的当代美术、文学也还在寂寥地摸索走向世界的小径。不管自己多么激情澎湃,都不敢让外人窥见,唯恐露怯丢人。因此中国当代文化迟迟不能震惊世界。

  在文化自信和文化交流上,我们倒真不如学学青戏节,小众戏剧,强势心态,不怕闯不出个海阔天空来。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