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讯 如果你看到舞台上的明月红得出奇,天上流星雨有如泼洒的鲜血,千万不要以为是舞美设计师犯了什么大错,这样的一台戏就是如此的与众不同。在即将于9月29日亮相国家大剧院的话剧《玛莱娜公主》里,来自比利时的导演伊夫·博纳将带领他的国际创作团队,采用别具一格的表现手法,为国内观众还原戏剧大师梅特林克这部大不同的“象征处女作”。
极难看到的象征主义戏剧经典
戏剧舞台上有很多作品都或多或少包含一些象征主义的元素,艺术家们往往通过一些特别的意象和舞台装置来展现一种特别的哲学价值思索,但是在国内戏剧舞台来看,真正的象征主义作品仍属凤毛麟角。即将在国家大剧院上演的话剧《玛莱娜公主》就当属于“凤毛麟角”当中的一个了。这部作品是世界象征主义戏剧第一人——梅特林克的处女作,当年他正是凭借这部作品被欧洲戏剧界所关注,并逐渐成为戏剧艺术当中极具特点的一支流派,无论是其作品本身,还是他所创造出的理论,都对世界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这样一种戏剧样式里,艺术家和观众的内心感受被进行了刻意的放大,从而表现出与真实截然不同的意象,这也是为什么在《玛莱娜公主》中观众会看到火红的月亮等场景。
《玛莱娜公主》:比莎士比亚更莎士比亚
《玛莱娜公主》讲述了一个心生妒忌的皇后因为恋上继子,从而蓄意挑起战争以满足私欲的故事。剧中的王子与莎剧中的哈姆雷特形象极其相似。除了在故事中借鉴了莎士比亚的经典内容外,《玛莱娜公主》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其表现形式上的与众不同。整个舞台设计犹如一本打开的书,演员仿佛都从书里走来。舞台中央则是一个微斜的圆洞,寓意着一个梦魇,也象征着一个通道,一个通向另一个世界的通道。每一个演员都由这个“洞”中出场,光着脚进行表演,使得全剧弥漫着一种迷人的梦呓般的悲剧气质。更为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真实的演员之外,剧中还将有四个“木偶”登台亮相,与众演员一起进行人偶同台的“对话”,这种特殊的安排也反映了梅特林克强调的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统一,要求现实世界与彼岸世界结合的艺术追求,从而让作品的象征意味愈发的浓郁。
即将在9月29日亮相国家大剧院的梅特林克作品《玛莱娜公主》,以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实力阵容为班底,除了执导该剧的是与梅特林克有着相同移民经历的比利时著名导演伊夫·博纳外,全剧的舞美、音乐等,也都由国际团队制作完成。据了解该剧曾在法国巴黎科林剧院巡演两年之久,此次是中文版首次登陆中国。
新闻链接:梅特林克及其象征主义戏剧
梅特林克(1862—1949),比利时剧作家、诗人、散文家,他的作品曾被成为是“沉默的戏剧”。梅特林克先后创作出了《青鸟》《盲人》《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蒙娜·凡娜》等多部剧本。话剧《玛兰娜公主》梅特林克的代表作之一。这个剧本是他27岁时创作的,因为第一次把象征主义手法运用到戏剧创作中,受到法国评论界的重视,更被戏剧史上认为是第一位象征主义剧作家。1911年,他凭借作品《花的智慧》获诺贝尔文学奖。1890年,旅居巴黎的梅特林克发表《闯入者》,正式标志着象征主义戏剧的诞生。该剧以抽象的概念“死亡”为题,没有具体的情节或环境,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戏剧叙事风格。但事实上,比《闯入者》提前一年创作出来的《玛兰娜公主》已经具备了象征主义戏剧的诸多特点,该剧对于认识、了解和研究梅特林克作品及其个人理论有着特殊的意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