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过爱情三部曲给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蜜糖团队的合作成功太明显了,好几年了,尤其在北京几乎场场爆满,(过去三年中,仅仅是“爱情三部曲”,就在全国巡演近500场,累计票房过亿)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出现什么样的评论都不会影响到三部曲的火,而且可以预见,这种火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会继续火下去。
我很喜欢《罗密欧与祝英台》的服装,话剧的服装其实不算太费钱费力的,但太多的作品都是糊弄下过得去就行了。喜欢三部曲中那种难得的幽默,幽默不是油滑,这个老舍最有资格讲,我并不喜欢下三滥的取笑,真正的喜剧是非常智慧的,绝不是卖弄、作践,与取悦也并无太大关系。我十分欣慰地看到了三部曲中角色从戏剧到戏外的转换透出的自然,那些古今融汇,那些可爱的小聪明,那些舞蹈的穿插,中西合璧……我看到了宁财神的蔫坏,我佩服他的才华,他果然是早该投身舞台剧的了。
因为宁财神本身庞大到不可思议的粉丝群,以及何念年轻跳跃的风格,三部曲的形式实在是太美好了,以至于我忽略掉了故事本身——可是戏剧冲突其实是戏剧最重要的部分啊。
2、三部曲中你最喜欢那部?为什么?不喜欢哪部?为什么?
《罗密欧与祝英台》,讨巧的男女主角。人们怎么能不爱他呢?他,英俊、有才华、爱国、不怕死、多情、口若悬河、多才多艺。人们怎么能不爱她呢?她,美丽、富有、勇敢、主动、善良、解风情、勇敢、多才多艺、俏皮,就连大小姐脾气也是好的。这是一个理想的故事。虽然《武林外传》也是一个理想的故事,但男主人公的形象可不大讨人喜欢。
不喜欢《21克拉》。何念曾对田沁鑫亲口推荐过这部戏,导致我对这部戏报了很大的兴趣,又听说要拍成电影,更以为这是三部曲中最优秀的了。但事实上,美丽的音乐、灵动的舞蹈以及“抠上海男、同居男女、二奶、钻石、包养、结婚……”这些眼球词汇并未掩盖它故事的平庸,或者让故事显得更平庸。
导演用不着郁闷。编剧永远是戏剧的灵魂。就好像你得承认,李少红导演(她勇夺本年度金乌鸦奖鸦后桂冠是板上钉钉了)的《红楼梦》确实并非一无是处。她弄得再坏,在故事某处也许你还是会心疼,会恨,会惆怅,甚至会滴一两滴泪来。
所以,我觉得,《21克拉》的平庸是故事本身的平庸,就形式而言已经很好了。宁财神是多么聪明的人啊,又是精明的上海人,他应该可以做得更好。
3、如何评价导演何念?
如此年轻就有这样的市场,前途不可限量。他才当导演几年呢,竟然出了很多有很大市场影响力的作品。但仔细看发现,他老是选择网络热门点击小说《爸爸,我怀了你的孩子》《与空姐同居的日子》或者畅销书作家(比如六六,我能站在本专业的立场说她连作家都谈不上么,更别提三流二流,当然,她的编剧费涨了50倍,她不稀罕文人)的作品演绎什么婆媳关系、杜拉拉之类。
导演嗅觉敏锐、聪明、与市场相亲相爱是好的,但不能总弄这些东西吧。每个人都需要提升作家,需要合适的机会,更需要个人的眼光。
另一个聪明人徐峥对何念多次说,他应该做一个制作人,因为他的思维方式和构想追求并不是非常艺术型人格的。我不了解导演,但我觉得徐峥说的很对。
4、如何评价男女主演郭京飞钱芳?
钱芳在《罗祝》中最讨巧,最自然,最可爱。后每况愈下,和剧本关系很大。和人物自身也有关系。给人印象不够深刻。后两部戏在服装上也差些,姑娘以美色侍人(用美好的身体取悦人,和用美好的思想取悦人,这原没什么不同),身材应该注意些,声音也该注意些才是。后两部戏很苦情,这倒是何必呢。苦情可不会让人流泪,只能让人变丑,此外还有愚蠢。
郭京飞不用说了。请看他大批的粉丝。聪明,在南京、北京遭遇突发状况均应对自如,有一张让人怜爱的容易被记住的脸。(钱芳有一张不容易被记住的脸,为什么?)不过在《武林外传》时,麦克失效,他的声音十分小,第三排也听不到他的所有台词。这在人艺国话等的舞台上,是不可想象的。希望所有小聪明的年轻人,收敛起他们的小聪明,多吃苦,尽可能地完善自己,不断进步。
5、是否期待蜜糖团队的严肃风格剧作?或者你期待他们什么风格的作品?
当然期待了。只有一种表情的演员根本就不是演员。
严格风格,经典剧目尤其是史诗性的巨制对蜜糖是不小的挑战啊。
6、给蜜糖团队点建议。
忧患意识,巩固现有的,在它顶峰时已经设想好了另一条道路。
7、相比较人艺、国话等院团的巨作,你觉得京派话剧和海派话剧的各有什么特点?
国家话剧院副院长、著名导演王晓鹰曾公开表示对现在话剧市场陷入娱乐消费的低级趣味的不满。我可以预见到不同的人对这种议论的不同意见。都没什么新的言论出现。
京海风格的差别,这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又是一个对上个世纪那种文坛上著名的京海之争的某种继续。作为一个非常爱北京和上海的很纠结的人,我却特别喜欢这个毫无新意的话题。
和我们熟悉的沈从文、萧乾、何其芳等代表的京派相比,上个世纪的海派文学的创作侧重于大众消费品德制造。京海话剧的分歧,根本就是京海之争的一个小小的分支,京海PK狂澜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对于这个分歧,上个世纪那些大师和著名作家们说过了那么多话,以至于我相信现在的人根本说不出什么新东西来。
但在审美大众化愈演愈烈的今天,现在的形势显得对海派更为有利。虽然京派在引车卖浆之流中的地位从未比得上海派,但几乎每次论争都是海派首先感到了不满。市场是第一位的。市场却绝不是一切。有了市场也没什么了不起。京海之间互相不服并不妨碍对方对自己的深刻影响。京派正经史诗戏剧中也有海派的元素啊,而海派在占领市场之后,从来不放弃将自己经典化的尝试。这次,上海专门为“80后”导演何念举办隆重的作品研讨会,探讨“何念现象”,这不又一次地证明京海之争的始作俑者永远是海派自己吗?
就让我们可爱的京海两派在永恒的分歧中向前走吧,向前走,这是唯一的方向。(丝丝入扣)
剧情打分:85
表演打分:92
团队打分:95
最终打分:8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