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沈阳师范大学英文版《原野》美国首演成功(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4日11:58  沈阳日报
沈阳师范大学英文版《原野》美国首演成功(图)

英文版《原野》剧照

  本报讯 今天(24日)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人、著名剧作家曹禺诞辰100周年纪念日。9月23日记者从沈阳师范大学了解到,美国当地时间9月16日晚,为纪念曹禺诞辰一百周年,沈师大英文版《原野》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北汉普顿市的史密斯女子学院首次公演获得成功。

  英文版《原野》在王延松导演新解读版《原野》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美国史密斯女子学院戏剧系主任艾伦担任导演。演出前艾伦介绍了曹禺先生及作品《原野》,以及王延松导演和他的新解读版《原野》,并介绍了来自沈师大的演员。

  由沈师大部分教师、学生等非职业演员组成的剧组,在演出中发挥得极其出色,多处得到观众的回应,让舞台上下情感的沟通更为顺畅。演出快结束的时候,剧情发展到高潮,演员和台下前排观众都流下热泪。

  演出后,观众对英文版《原野》给予了好评,艾伦导演称这次演出是“最好的一次”,她表示,这种成功一方面是来自曹禺先生剧作的魅力,另一方面来自演员的表演,是演员与观众情感的分享。

  艾伦表示,成功的因素首先体现在语言方面。中国的戏剧用英语,用非职业的演员来表达,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观众普遍认为演员的语言能力较强,英语表达逼真,颇具感染力。当地的一个剧作家评价说,“翻译得极好”。观众还对沈阳这座城市和沈师大产生了浓厚兴趣。

  其次,是陶俑的表现形式。当地的观众和学生及戏剧系的老师都对陶俑的表现形式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对陶俑在剧中的作用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并对陶俑的两个扮演者提出了很多有趣的问题。王延松在新解读版《原野》中加入了陶俑形象,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美国观众则表现出对中国文化及人性问题的极大兴趣。

  第三是大提琴在戏中的应用。王延松导演在表演中加入了大提琴现场参与表演的元素,这种西方现代器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叙事背景巧妙结合。其中的莫扎特“安魂曲”在戏剧结尾时运用,大提琴演奏者对剧中人物的感悲,引起了现场观众的共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将悲剧气氛推向了高潮。

  史密斯女子学院所在的北汉普顿市是艺术之乡,当地的报纸还特别对这次演出作了报道,周围居民特地开车来学院观看,其中很多是戏剧、美术、音乐等方面的艺术家,他们对这场戏的肯定更体现了演出的成功。学院里一位来自黎巴嫩的留学生说,希望沈师大英文版《原野》今后能到更多的国家表演,如果可以去黎巴嫩周围的国家,她表示愿意加入宣传行列。(通讯员王美芳 主任记者李彤)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