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波的海派清口仍在如火如荼地演出,关于其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常开不败”也引发一片热议。侯耀华前脚刚给“周立波热”降温,昨日,本报记者又在《笑林盛典》的录制现场独家采访了上海人民滑稽剧团团长王汝刚,他表示:“周立波还处在探索期,海派清口从孵化到成熟,能否真正站稳脚跟并成为一个流派,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视频:王汝刚笑看周立波 滑稽戏我也行 媒体来源:SMG《新娱乐在线》本报记者 林艳雯 实习生 耿耀
谈周立波
他还在探索和实践期
《壹周立波秀》收视全国一路飘红,而为了将“地盘”扩大至长江以北,周立波的全国巡演也火热进行着。但上海滑稽要想真正打破地域“桎梏”,做到“冲出上海,走向全国”,在王汝刚看来,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认为,滑稽戏面临的困境,不是如何“走出去”,而是如何立足和生存,解决“温饱问题”。
王汝刚直言:“现在周立波在用普通话表演海派清口,也是在做一种尝试。但你说现在真的做到非常成功了?我看还没有。”不过王汝刚也坦言,周立波“票房冠军”的头衔并不是浪得虚名:“你不得不承认,他在传播上很成功。”
记者追问,周立波用普通话讲滑稽,是否会丧失上海滑稽原汁原味的精髓,王汝刚表示,周立波在严格意义上讲,其实早已和上海滑稽“分道扬镳”:“只有原汁原味的上海话,才能体现滑稽戏原来的味道。其实,周立波从来没有承认过自己是上海滑稽,他只说自己是海派清口,是他自己独创的。”
王汝刚称,海派清口尚未成熟,周立波仍在“摸着石头过河”:“他应该还在探索期和实践期。虽然他的表演风格比较强烈,但他要作为一个流派,不是一两天就能出来的。”
谈滑稽戏
低收入导致新作难产
谈及当今上海滑稽界的创作现状,王汝刚直言,目前创作队伍的青黄不接非常严重:“现在滑稽创作分为两股力量。一股是专业力量,但老化非常严重,编剧队伍的老龄化程度很高,而且套路比较陈旧。一股是群众业余力量,包括喜欢独角戏、相声的业余作者。他们有一定的生活基础,也懂得如何搞笑,但缺少一个好的机制,为他们提供平台。”王汝刚告诉记者,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搭建两座沟通的“桥梁”:“观众和演员之间缺乏一个沟通的桥梁,我们作者和演员之间也缺乏一个沟通的桥梁。”
王汝刚无奈地表示,目前在上海滑稽的编剧里,人才流失状况空前,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现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编剧的稿酬过低,人家有好的剧本,都不愿意为你写一个独角戏和小品,他完全可以去拍电视剧,因为能拿的钱多得多。虽然我们愿意招些新人,但最多只能提供一个月3000块,这点钱谁愿意来呢?”王汝刚补充道,因为没人来为滑稽戏创作剧本,所以创作的重担便落在了演员自己身上,演员们除了演戏之外,不得不“自力更生”进行剧本创作:“搞曲艺的不会写东西就不会演,我们都已经习惯了。”
【新作不“新”】
《阿Q》笑点回味不足
王汝刚昨天现身东方电视台录制国庆期间播出的《笑林盛典》,并搭档北方笑星蔡明合演小品。记者连日来观看了节目录制过程,尽管云集了南北各路知名笑星,新节目也积极地层出不穷,但能够同过去经典节目媲美的新段子却几乎难觅。在昨天表演的全新创作的小品《阿Q》中,王汝刚饰演的阿Q“痞气”十足,为了追求蔡明扮演的吴妈而绞尽脑汁。
虽然是新本子,但小品主打的笑点似乎不够“新鲜”,依然是南北方言差异带来的沟通障碍。王汝刚不停地用上海话“挑逗”蔡明,而蔡明则一律用“请讲普通话”作为回应,好几个回合都是同样的招数,感觉少了点“思考”和回味。好在两人多是资深的“笑星”,表演功底还是毋庸置疑,才衬出了这个小品的“包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