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红梅 文图
10月9日晚,由省文化厅主办、省群众艺术馆承办的“品味中原——公益·周末小舞台”首场演出在河南艺术中心小剧场举行。全新搭建的舞台民俗气息浓郁,台上台下只有一步之遥,代表河南水平的相声、魔术、小品、歌曲等综艺演出让观众浸润艺术无距离,古琴、道情、永城大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展示则提升着观众的审美品位。
据悉,按照计划,“小舞台”将在此后的每周六晚7点半连续演出,容纳360人的小剧场门票将全部免费发放给观众,观众可提前1小时凭有效证件到现场领取门票,也可电话预约。
据记者了解,为了搭建这个“文化惠民”公益小舞台,承办单位省群众艺术馆前期已经投入了数十万元。馆长姚向东向记者透露,起初,他们也希望能吸引一部分社会资金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但洽谈的商家大多比较注重眼前的社会效益,无意参与培育一个项目雏形。但一个项目确实需要资金扶持,虽然邀请来的艺术家们都是无偿奉献,但每一场演出仅剧场的相关损耗也要数千元。
演员的心声:
希望“小舞台”坚持下去
来自宝丰魔术之乡的“扑克牌王子”丁德龙对记者说:“我是专程从山东赶回来的。”一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太康道情著名演员杜广林向记者补充:“丁德龙的年轻粉丝可多了,我儿子就是他的粉丝。”丁德龙曾在湖南卫视的《金牌魔术团》节目中连续4个月和刘谦同台,也是代表河南在世博会上演出的唯一一个魔术演员,虽然现在的他商业演出邀约不断,但对于公益演出,他有自己的看法:“能参加公益演出代表一个人的社会价值,以后有机会还会积极参加。”在现场演出中,丁德龙潇洒地大秀牌技(上图),并当场表演近景魔术。“见证奇迹的时刻”令观众感叹,河南的魔术师并不比红遍全国的刘谦差。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永城大铙的第五代传承人王玉玺在演出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样的公益演出非常好,可以更多地跟观众见面。”自小学习永城大铙的他25岁那一年转行了,原因是感觉靠这个养不活自己。在省文化厅组织的稀有剧种调研中,他被发现后又重拾老本行。他不无忧虑地说:我有自己的生意,演出大铙只是业余的。自己虽是传承人,但并没有承继者。他希望更多的观众能了解大铙,使大铙的生命力得以延续。
曾经在央视相声大赛中获得业余组一等奖、在第九届中国艺术节荣获群星大奖的相声《品相声》的两位表演者史不凡、张剑华,作为省群艺馆的工作人员,更是义不容辞地参与了演出,他们认为,获奖节目能多跟观众见面,本身就是好事。
《木兰诗篇》中“花木兰”的扮演者、我省著名歌唱家陈静对“小舞台”的延续有更深的体会:“小舞台可以让演员跟观众的距离更近,舞台虽小,情深意长。希望社会各界能多多支持,让好想法能够坚持下去。”
两位带着孩子在东区散步的年轻妈妈听说有演出,进场时已经没有座位了,就站着看完了全场演出。其中一个对记者说:“没想到这里有这么好的免费演出,真后悔没有带我妈一起来,我妈最爱看这样的节目了……”
主办者的努力:
筹钱把“小舞台”办大
据“小舞台”总导演张剑华说,首场演出之后,将陆续推出综艺、曲艺、戏剧、民乐、声乐、舞蹈等专场,第一个月主要以综艺为主,每场节目都会根据演员档期作出调整,但一定是代表河南各艺术门类最好水平的。同时,省辖市节目专场也在计划之中。他对记者说,2007年11月小剧场开场演出时,已经试着打出了“品味中原”这张文化名片;世博会的“河南周”上,“品味中原”也叫得很响。河南的优秀文化值得挖掘的很多,只要有持续的资金支持,“品味中原”这个品牌应该能够在全国打得响。
但是,想长期做好一件公益的事情,离了钱不行。
虽然演员不计报酬,但外地演员来了,吃住总不能让人家自己出钱吧;抛开前期投入不说,在全国数得着的场馆里搞长期的公益演出,持续的场馆损耗数目也不是个小数目。
钱从哪里来?
为了省钱,“小舞台”用了不少省群艺馆的“自己人”。在舞台上忙着搬桌子的有一个是馆里的副馆长,节目开始卡着鼓点拉幕布的是“小舞台”的总导演……姚向东馆长说:他们已经计划将“小舞台”列入明年的重点项目,向上级财政申请一部分专项资金,更希望能有社会资金参与进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