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赖声川《宝岛一村》展现台湾族群融合历史(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5日12:09  新浪娱乐微博
导演赖声川 导演赖声川
制作人王伟忠 制作人王伟忠
宝岛一村 宝岛一村
赖声川和王伟忠 赖声川和王伟忠

  关于宝岛一村的演出,这是一个不说就很可能会随即消逝的故事。

  1949年从中国大陆撤退到台湾的六十万人、军眷是中国近代史上仅见的一次民族大迁徙,在人类历史中也算一次巨大的迁移。当时为解决新移民的居住问题,政府兴建不少临时性的眷舍予以安置。这批当时被视为战败外来者的新住民,带着反攻大陆的期望,在这些眷村中居住下来。

  所谓“族群融合”,对这一大群飘洋过海,离乡背井的人们而言,必须从自己周遭开始做起才行。眷村中住着来自中国四面八方各省各民族的人们,方言也不同,生活饮食更是大不同。大家共同拥有的,是共同的贫穷、共同的苦难、共同的乡愁。

  这是一个庞大多元却又被归成同一族群的人们,从离家、到想回家、到“这里就是家”的过程是一段动人而特殊的历史,属于台湾,属于华人,属于人类。到如今,虽然全台眷村已经几乎拆迁完毕,从竹篱笆内出来的人才遍布社会各行各业,直接把眷村的特殊能量与人生价值观注入到台湾社会中。

  这两年来,来自嘉义眷村的著名电视制作人王伟忠致力于眷村文化的保留,包括纪录片的拍摄、参与各地的眷村文化活动、连续剧的筹备等。其中,就是即将展现在各位眼前的舞台剧《宝岛一村》,创作过程的前期,主要是王伟忠花了将近两年时间内不定期向赖声川说故事,不定时于台北市无固定处一一说出他从小的眷村经历,所有的邻居,他们的个性,他们的遭遇,赖声川像是听了王伟忠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一样,着手努力创造出一部对得起这段历史的舞台剧。

  社会上对赖声川、王伟忠这两大才子的创意合作普遍充满期待。创作过程中,剧场界、演艺界许许多多演员自动报名,希望参与《宝岛》的演出,投入自己的生命回忆,包括来自眷村的金钟影帝影后屈中恒、万芳,及与眷村感情浓厚的郎祖筠、那维勋、刘亮佐等。有着眷村爸爸的胡婷婷一接到演出邀约,立刻放下许多电影工作,而相声瓦舍干脆改变自己年底演出行程让灵魂人物冯翊纲、宋少卿参与演出。

  “宝岛一村”是虚构的名字,位于嘉义某地的空军眷村。经过赖声川规划的创作性排练期,王伟忠回忆中的众多人事物化成《宝岛》舞台上的三家人所经历的50年生活。这是眷村的故事,也是台湾的故事。希望《宝岛一村》散发出的生命力能让我们更珍惜我们的历史、及我们的生命。

  《宝岛一村》 一个深度刻画台湾特有族群融合史的动人故事

  眷村,一种台湾特有的居住区域、生活形态与族群文化。1949到60年代,因应政治环境的动荡,意外渡海而来的战后新移民,在原本只是暂时落脚的村子落地生根,发展出独特的文化氛围…

  初来台湾时,这群移民的居住空间简陋而临时,每家都只有两、三坪大。紧密相依的聚落里,夹杂着南腔北调、四川牛肉面与韭菜饺子争香的热闹景观;竹篱笆里外的族群交会,也渐层上演。

  从第一代思乡、盼回乡的眷村人,到第二代在台湾出生、土地认同概念逐渐转变的“眷村子弟”,两代人共同型塑出色彩鲜明的生活意象与价值态度;建筑、人际互动、政治行为和生活惯用语,都自成一格。紧密的群聚情感与专属的生活记忆,更赋与“眷村”二字独特而传奇的精神密码。随着人口外移与社会变迁,眷村陆续改建,区域特性也逐渐稀释,但这半世纪的历程,不仅是岛屿空前绝后的文化景观,更是弥足珍贵的族群融合史。

  “融合”,绝对是最具台湾跨时代特色的本土精神。六十年前,竹篱笆里外的人,靠着这股融合力,共同建构土地认同;二十一世纪的新台湾人,也正学习用平等尊重的心态,接纳来自东南亚与海峡彼岸的新新移民。

  从意外旅程到落地生根的大时代故事这出源于嘉义眷村的时代大戏,取材自台湾最知名的制作人王伟忠的眷村成长故事。为了实时保留眷村史,他全力投入,制作纪录片、写书,亦与好友【表坊】艺术总监赖声川擦撞出合作舞台剧的创意火花,《宝岛一村》的概念于焉成形。

  这出结合了表演艺术与影视界双大师的精采好戏,将呈现眷村三代住民、四个家庭的故事。为发展《宝岛一村》,赖声川导演已广泛搜集了许多故事与相关研究,将以笑泪交替和辛酸诙谐,回顾这群五十年代台湾移民的生命历程;并透过剧场,试图建立眷村口传历史的基础。

  由于故事线的绵密,《宝岛一村》演员众多,饰演眷村第一代的演员将从20岁演到70岁;第二代也要从青少年演到中年。王伟忠将以特别演出的身分,饰演剧中的说书人,而多位演员亦都是真正的眷村子弟,或对眷村有特别的感情。可以想见的是,由于组合了有目共睹的一群优秀艺术家,《宝岛一村》将可为台湾剧场开创出全新的舞台剧经验。同时,这出充满台湾社会变迁历史意义的巨作,亦将于台湾演出后,前往海外华人地区展演。

  导演赖声川谈《宝岛一村》

  感谢伟忠强力把我带入他从小到大的眷村回忆,让我们共同创造出《宝岛一村》这部戏。

  历史是脆弱的。不要说一个人生,一整个时代在时间的洪流中只不过是沙粒而已,如果不记录、不保存,它的回忆很容易就随风而去,稍纵即逝。

  用戏剧来记录历史是一个奇特的做法。历史的书写应当是客观而全面的,戏剧创作在本质上就是片面的、主观的。我们记的不是具体的时间地点事件,而是抽象的情感与情绪。

  戏剧学者陶庆梅曾说:“百年以后的人们,如果想知道二十世纪末台湾的面貌,与其翻旧报纸或过去的影像,不如看一出赖声川的戏。”*这句话让我感到非常不好意思,但从某一方面来说,或许因为我们用的元素不是新闻报导而是人心,我们记录的不是事件而是人心的活动,也许这一句话也有它部分的道理。

  于是《宝岛一村》不是一个理性的历史记录,而是一个感性的情感记录。《宝岛一村》并不会画出一个实际眷村的地图,而是勾勒出一个感性的地图,透过三家人并排生活五十多年,让我们看到这一群命运极为特殊的人们如何奋斗、如何生存、如何笑、如何哭。

  《宝岛一村》的创作过程是一个充满感动的旅程。但愿我们的努力能对得起这一段历史,以及所有从眷村出来的人们。

  王伟忠:戏开锣了,我又回到了眷村

  这几年,我都在运用各种媒介演义“眷村文化”,究其原因,一则是我们眷村子弟不想忘掉那段记忆,再者也深深认为在中华民族近代史上,“它”所代表的意义和内涵,值得大家去体会。

  在台湾,谁不是眷村的邻居,当然,眷村人也早应该走出来成为大家的厝边了。

  和赖老师合作“宝岛一村”,是我足足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反复跟他诉说着街里巷弄中的点点滴滴,终于有一天,他暸解了我们为什么对这股文化这么的痴狂与眷恋。在他答应和我合制的那一刻,我彷佛已经看到了村子里一大群的叔婶兄妹,在台下笑泪鼓掌的画面。

  当然,更感谢每一位来看这出舞台剧的观众朋友们。

(责编: pp)

分享到: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