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建突然火了,不是因为他主演的那些屡获大奖的豫剧,而是因为他的“失言”。一句“以泪洗面”引来网友恶搞,被嘲讽地称为“洗面帝”。其实,李树建的话中究竟有多少拍马屁的成分并不重要,而“以泪洗面”背后折射出的传统戏曲艺术的尴尬处境却更值得关注。
拍马屁还是大实话
事情发生在今年8月,4家企业向河南文化教育事业捐助2亿元,在捐助仪式上,河南省豫剧二团团长、省文联副主席、剧协主席李树建说:“卢书记到河南之后,我们河南文化界的春天就到了。我们每天激动万分,以泪洗面。”这一段旧闻事过一个多月后被“开发”出来,李树建也迅速在网络“走红”,不少网友对李树建持嘲讽态度,认为他马屁拍过了头。不过也有网友认为这只能说明他当时心情过度激动或紧张,再或者是用词不当。而李树建对此的解释是当时自己非常激动,说的都是实话。
有人狠批有人理解
李树建的一句“以泪洗面”不仅为他招来“洗面帝”的戏称,也引来了一些“痛打落水狗”式的批评,有的更是用了“正是深谙了封建官宦哲学,罔顾忠奸是非之分,专营察言观色、见风使舵、阿谀奉承之能事,说穿了,就是以一副太监或者奴才式的假面孔混迹于官场。”之类的狠话来批判李树建。不过,为李树建说话的网友也不少,有网友表示“戏剧类文化被边缘化,生存艰难,只有对这个行业有情感的人才会体会到希望带来的感染力,即便是拍马屁,为文化遗产发扬光大而出此下策也有价值,希望大家宽容。”
“以泪洗面”并非首例
说起来“以泪洗面”虽然是李树建的“首创”,但类似的“悲壮”言辞在传统戏曲曲艺界却并非首例。2年前比李树建名头响得多的姜昆就曾因为建相声博物馆的经费没有着落而放言,谁肯出500万元,“我立刻跪下给他磕三个头”,当时也引起一片哗然。好在没人出500万元受姜昆的三个头,不然的话说不定姜昆也能弄个“磕头帝”当当了。从姜昆欲磕头而不得来看,李树建的“以泪洗面”就更能理解了。据李树建解释,自己做了22年的团长,以前的工资水平很低,六七年前团里全年人均工资才5000多元。作为团长,经常像个乞丐一样出去找企业拉赞助。而据报道,7月底因为书记一次调研,河南文化团体受捐6000万元,同时解决了豫剧团等戏曲团体工资及时发放和保障问题。
尴尬处境更应关注
其实,李树建“以泪洗面”背后折射出的传统戏曲的尴尬处境更值得关注。传统戏曲绝大多数都是草根出身,如今虽然从草根变为了“高雅艺术”,却渐渐失去了生命力。这当中自然有娱乐多样化的时代里戏曲被日益边缘化的客观现实,却也与大量戏曲院团在“获奖”和“市场”的选择中“义无返顾”地选择了“获奖”有关。由于现在的大部分戏曲院团都存在院团长的“政绩”、演员的工资职称与票房完全脱钩却与“得奖”直接挂钩的情况,“获奖”压倒“市场”几乎成了尽人皆知的“秘密”。虽然有些大奖提出了演出场次作为“入场券”,但戏曲院团大都在“戏曲进校园”的美名下完成了演出场次的指标,因而并不能保证“获奖戏”的市场性。戏曲的生存,靠“以泪洗面”是难以持久的。俗话说“救急不救穷”,如果戏曲一味地“穷”下去,不去“思变”,而是指望有一次次“以泪洗面”的机会,那么终有一天真的会“以泪洗面”了。 记者 王剑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