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的格洛托夫斯基把斯坦尼拉夫斯基的戏剧理论推向了一个追求“贫困戏剧”的极端,追求“质朴的戏剧、圣洁的演员和理想的观众”。而在如今这个价值观多元化甚至可以说是混乱颠沛的年代里想要汇集一个剧场的“理想观众”是有点难度的。爆艳照如同365天中随时出现雨天一样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时候,我们也只能寄希望于TA在舞台上的两个小时能稍微“圣洁”点。“质朴”倒是一种如同处女一样可贵的原生态情结,但拿捏不到位就成了沉闷乏味。格洛托夫斯基当年搞“波兰实验室剧坊”也更像是一个研究机构,作品多由个别研究议题发展而成,观众也只有少数特定人选。
越南剧团带来的贫困版《玩偶之家》从精神上贯彻着“迈向质朴戏剧”的理论,鲜有灯光变化,空荡荡的舞台,吝啬的舞台调度,甚至于节约了情感,削减了表现力,最后贫困的只剩了声音,还是我们听不懂的越语,近乎成了剧本朗读。
至于格洛托夫斯基强调的戏剧必不可少的两大因素:演员与观众,对于远道而来的越南演员的表现我只能很不礼貌的讲一句:在人艺跑两年龙套的演员水准。态度感人,水准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啊!观众一直都是被冷落的,粗糙的台词让我难以相信出自易卜生之手,频频出错、间隙休息、不同步的字幕,更加让我痛苦不堪,与演员的情感一直都在错位之中,还因错字而出现了笑场,更遑论同呼吸共命运的感同身受了。
质朴没有错,但这并不意味着贫瘠的表现手法和吝啬的舞台调度,从而丢掉了舞台表现力和感染力。“贫困戏剧就是逐渐地把并非为戏剧艺术所必须的戏剧'附加物'排除掉”,去掉的是“非必须”的“附加物”,而灵活新颖、多样性、富有想象力的表现手法和巧妙的技术处理是不可“贫困”的,是必须的!
孟京辉执导的充满质朴性的实验戏剧《思凡》,同样的是质朴,不同的是表现手法!
越南话剧需要接济!
打分66
Memory村长
|
|
|